「改革开放40年」首都核心区的“城市美容师” 开创独具特色的“西城环卫模式”

西城环卫经过40年的发展,从几支全靠背斗扫把的环卫小队,发展为拥有4900余名干部职工,承担着西城846万平方米干路和529万平方米街巷清扫保洁、负责74座密闭式清洁站的垃圾清运和1122座公厕的清扫保洁及粪便抽运等任务。多年来,区环卫中心不但为市民的出行创造干净整洁的环境,还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首都重大活动、重点时期环境保障任务,使西城环卫事业科技化、数字化、精细化迅猛发展,形成了独具首都核心区特色的“西城环卫模式”。

从纯手动清扫发展为

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超过96%

「改革开放40年」首都核心区的“城市美容师” 开创独具特色的“西城环卫模式”

40年前,西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局一队刚刚成立。那时候人们对环境卫生不重视,环卫工人整日忙的都是又脏又累的活儿,被称为“清道夫”、“扫大街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冬天寒风凛冽,吹到脸上像刀削,夏天蚊蝇横飞,臭气熏天,地表50多度,也要戴上一个大口罩捂得严严的,生怕扫大街时撞见熟人!

如今,近四十年过去了,环卫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了,环卫工人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了,从“清道夫”变成了“美容师”,彻彻底底地展现了新时代“马路天使”的风采。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单位只有几十个人,一人一把扫帚、一个背斗,都是起早贪黑自己干,马路、人行道‘纯手动’清扫。早晨天没亮就到段作业,一干就是十来个小时,寒冬腊月,也常常是脸上冷风吹,衣服里直淌汗,劳动时间长,强度也大。”环丽清扫保洁服务中心经理刘哲回忆起初到环卫系统工作的情形,“放下背斗扫把,实现环卫机械化作业的呼声越来越高。”

「改革开放40年」首都核心区的“城市美容师” 开创独具特色的“西城环卫模式”

「改革开放40年」首都核心区的“城市美容师” 开创独具特色的“西城环卫模式”

上图:集团作业车在金融街工作

下图:电动自行车改装成清洁车,环保高效

2010年,在北京市和西城区总工会及环卫中心工会的关心支持下,环丽清扫保洁服务中心建立了全区第一个“创新工作室”,主要目标是大力发展机械化保洁,发明创新替代人工保洁的设备工具,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提高环境质量。刘哲和同事们在这里大展宏图,攻坚克难,仔细钻研,绘图纸、搞研究,一个个技术灵感迸发出来,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制约环卫发展的难题。

他们的第一项研究成果就是“两厢一筐系列快速保洁车”。这种快速保洁车采用不同型号的自行车作为该车主体,在机扫车配合下发挥着快速保洁作用。污物滞留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缩短到20分钟,确保了道路环境整洁。从根本上解放了劳动力,是道路保洁作业方式的一次重大革新。这一成果如今已在全市环卫系统普遍应用。

「改革开放40年」首都核心区的“城市美容师” 开创独具特色的“西城环卫模式”

环卫职工驾驶新型环卫清扫车西单上岗,保障道路清洁

然后他们一发不可收拾,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对已有的车辆设备进行改装。改造的大黄蜂能快速清理顽固的水泥、油污遗撒;改造的“新能源综合作业车”能进入人行步道进行冲刷;改造的水车摆臂支架能解决防护栏阻碍冲刷的问题;研制的“移动计量破袋式导向斗”仅用3人便完成破袋、过滤、装运工作,达到原来需30人才能完成的劳动量;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6%以上。截至2018年,环丽中心共取得了18项国家知识产权局认证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些发明和专利快速提高了环卫工人的生产力,大大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为西城环卫事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和技术支持。

让公厕环境更整洁

让百姓“方便”更舒心

公共厕所作为城市不可缺少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标志之一。从过去的找厕所难、公厕设施老旧、卫生状况差等情况,到如今公厕数量增加、标识醒目、整洁卫生、设备齐全,区环卫中心坚持小厕所大民生,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日常维护和管理,不断改善居民工作生活环境品质。

时光追溯到上世纪70、80年代,由于地理环境条件限制,不少胡同里的公厕建筑面积狭小、坑位少,居民一大早在公厕门口排队踱步等待似乎成了街头一景。那时,公厕设施情况普遍简陋,冬天冷、夏天热、味道难闻,除了能保障基本使用功能外,根本没有其他服务设施。曾几何时,别说是如厕,即使经过公厕边上,大多数人都会捂住口鼻加快脚步,群众如厕不舒服、不方便。

「改革开放40年」首都核心区的“城市美容师” 开创独具特色的“西城环卫模式”

大栅栏公厕改造因地制宜

而今,新改造的公厕可谓让人耳目一新。在大栅栏珠宝市45号,去年改建后的公厕外墙采用仿古砖面,与大栅栏整体风格统一。内部则采用防火、防撞、防滑的墙面与地砖。每个厕间都安装了扶手,方便行动不便的人群使用。此外,在新增设的第三卫生间内,马桶、婴儿座椅、置物台一应俱全,独立的空间方便了异性家属照顾小孩或者老人如厕。由于街巷狭窄,区环卫中心对该公厕进行重新规划,打破原有格局,采用无性别使用方式,建设成了9个独立坑位,并增加了洗手间、小便间和第三空间,满足附近居民、商户及过往游客的使用需求。而新增的中央空调和除臭装置,更是让公厕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没有异味。

大栅栏珠宝市45号只是我区“厕所革命”的一个缩影。小问题大民生,看似小事实则大事。区环卫中心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坚决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推进“厕所革命”要求,补短板强弱项,把满足百姓群众所需所盼当成大事办,全面提升公厕服务品质。

「改革开放40年」首都核心区的“城市美容师” 开创独具特色的“西城环卫模式”

北京北站集团作业新模式

近年来,区环卫中心逐步对公共厕所厕内设施设备进行升级和更换。在除臭设施方面,从2010年开始逐步更换所管辖的二类以上公共厕所内的除臭装置,到2018年底,在所有二类公共厕所中安装了新型除臭装置。截至2017年,已经在146座二类公厕中进行了安装,并将继续在全部二类公厕中推广安装,彻底解决异味难题。此外,自2016年开始,区环卫中心对所属全部二类公厕加装电采暖设备,保证公厕冬季室内温度满足需求。

「改革开放40年」首都核心区的“城市美容师” 开创独具特色的“西城环卫模式”

强力喷水机清洗垃圾桶

目前,区环卫中心所属公共厕所1122座,其中二类以上公共厕所358座,三类公共厕所721座,户厕43座。目前,二类以上公厕使用独立水冲便器,设置无障碍设施和除臭设施,安装洗手池,按需提供手纸,并有专人24小时值守保洁;三类公共厕所使用独立水冲便器,设置无障碍设施,由保洁员巡回保洁。

近年来,在试点公厕改造升级取得满意效果基础上,区环卫中心积极探索应用电子台账、二维码登记、电子地区定位等技术手段,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网络,构建了快速发现、快速反应、立即维修的快速响应机制和应急工作方案,全区公厕系统运行良好,实用性、方便程度和卫生水平相较以往均有显著提高。

开发智能管理平台

实现“精细化”管理

「改革开放40年」首都核心区的“城市美容师” 开创独具特色的“西城环卫模式”

西城环卫启动应急预案,通过洒水作业进行降尘处理,以减少雾霾。

「改革开放40年」首都核心区的“城市美容师” 开创独具特色的“西城环卫模式”

消防风机变身吹雪机

「改革开放40年」首都核心区的“城市美容师” 开创独具特色的“西城环卫模式”

环卫作业模式创新

「改革开放40年」首都核心区的“城市美容师” 开创独具特色的“西城环卫模式”

新型扫雪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原来的环卫工作体力重,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以粗放型的人情管理为主。随着现代化机械设备和作业水平的提高,陈旧的管理方式带来很多弊端,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区环卫中心结合环卫作业自身特点,依托“物联网+环卫作业”和“互联网+环卫监督”管理新模式为环卫发展提供精准数据,对现有各项工作推进提供指导平台,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支撑,实现由人管人到数据统领的管理模式。

区环卫中心把计算机互联网计算准确,定位精确,传输快速的优势融入到环卫业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由计算机网络自动识别、自动记录环卫工人每天的工作量,维修量,并根据《北京市环卫作业考核标准》进行自动考核,月底自动生成考核数据。将粗放型管理提升到“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的管理。

智能管理平台还在多个工种(人工保洁、机械保洁、果皮箱维修、车辆维修)和多项环卫业务管理(业务检查、库房管理、固定资产)等方面实现互联互通。管理人员通过平台智能、科学、合理采集的大数据,可以非常容易地发现业务工作中的问题,分析查找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方案,改进日常管理工作的疏漏。

文字:唐茉

「改革开放40年」首都核心区的“城市美容师” 开创独具特色的“西城环卫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