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头人成脱贫火车头,一箱蜂一枝花脱贫一方百姓

他们来自基层,他们来自农村。

他们懂经营、会管理、熟悉市场规律,

能最大限度地盘活资金、资源、技术、信息,实现要素的最大收益。

他们是渴望富裕的农民学习效仿的“标杆”,

他们拓宽农村经济增收致富渠道,带动群众发展致富……

这是如今昆明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的新气象,他们扎根乡村,并且有眼界、懂产业、愿发展,成为推动全市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箱蜂一枝花脱贫一方百姓

带头人成脱贫火车头,一箱蜂一枝花脱贫一方百姓

王宏柏(右)带领贫困户养蜂

山花烂漫,蜜蜂飞舞,正是收获蜂蜜的好时节。寻甸县河口镇琼浆坊养蜂专业合作社创始人王宏柏正在蜂场忙碌,追寻着蜂蜜的脚步。

带头人成脱贫火车头,一箱蜂一枝花脱贫一方百姓

正在进行技术指导的王宏柏

一个个小小的蜂箱,不仅成就了他的芬芳事业,更是结出了脱贫蜜果——在他的帮助下,河口镇5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了他的“甜蜜事业”,也渐渐尝到了生活的香甜。

改变就是从830元开始。每箱蜜蜂投资成本830元,其中蜜蜂700元、蜂箱130元,蜂箱由合作社垫资出租给农户,租金待农户销售蜂蜜时扣除。

王宏柏帮贫困户算了一笔账:“以每户农户养蜂5箱计算,投入的3500元,政府每户补贴3000元,农户只要投入500元。以苕子花蜜为例,一个花期过后,每箱蜜蜂平均能产蜂蜜50公斤,收购价每公斤20元,养殖5箱蜜蜂就能收入5000元,村民不仅可以收回成本,还有不少赚头。”

带头人成脱贫火车头,一箱蜂一枝花脱贫一方百姓

带头人成脱贫火车头,一箱蜂一枝花脱贫一方百姓

带头人成脱贫火车头,一箱蜂一枝花脱贫一方百姓

一个个小小的蜂箱,装的不仅是蜂蜜,更是贫困户脱贫的希望。而在离王宏柏的蜂场60公里外的柯渡镇新村,则是选准了一枝花,脱贫了一个村。

2017年1月24日晚9点,正在昆明考察的李克强总理临时增加行程,“突然到访”斗南花卉市场,让这个本来人声鼎沸的鲜花市场瞬间“爆棚”,也让产自寻甸柯渡镇新村的非洲菊名声大噪。

带头人成脱贫火车头,一箱蜂一枝花脱贫一方百姓

带头人成脱贫火车头,一箱蜂一枝花脱贫一方百姓

总理自掏腰包买下的两束非洲菊正是来自寻甸圆梦花卉种植销售合作社负责人杨忠朝的基地。事实上,在柯渡镇,非洲菊早已名扬本地,被当地百姓看成了“脱贫花”。

寻甸柯渡镇新村阳光充足,海拔1845米,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气候十分适宜种植非洲菊。在土生土长的杨忠朝看来,选择来这里种花,一方面是看重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更重要的是,身为寻甸人,一心想改变家乡贫困的现状。

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300亩,杨忠朝开始与家乡人民一道发展脱贫“美丽事业”。他牵头成立了注册资本300万元的专业合作社,自己负责在家乡种花,让妻子在斗南花卉市场打理销售生意,带动贫困户141户,其中有35名需要照顾老人或小孩不能外出务工的女性贫困群众到大棚务工摘花,人均年增收16000元。

打造永不撤退的驻村工作队

事实上,王宏柏、杨忠朝只是昆明上千个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一个缩影。

“群雁高飞头雁领,船载万斤靠舵人”。致富带头人是贫困村落实政策的“先行官”和“操盘手”,是最接地气、落地生根、永不撤退的驻村工作队。

为此,昆明着力创新减贫带贫机制,以农村致富带头人帮扶协会为纽带,建立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以市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帮扶联合会为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健全对接机制,构筑“1+N”农村致富带头人帮扶体系,打造以农村致富带头人为主体的脱贫攻坚“新引擎”。

这些活跃在田间地头、市场集镇的脱贫致富带头人一头紧连农户、一头对接市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动力,开辟了新的途径。

融资难、 市场把控难、 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难……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昆明农业产业的发展。

为了鼓励致富带头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昆明出台了《昆明市关于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实施办法(试行)》,实施以致富带头人减贫带贫实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围绕金融、奖补、保险等方面,探索创新扶持政策,解决致富带头人融资贷款难、基地提升难和抵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

在昆明,活跃着一支凝聚全市267个企业、团体和个人农村创业人才的队伍,也是推动全市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就是去年年底成立的昆明市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帮扶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

通俗来讲,联合会就是一个致富带头人的能人社群。通过协会统一协调,致富带头人们共同探索农业产业化、农民稳定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再以各自的发展,带动一方百姓。

虽然联合会成立不久,但这些经过县、乡、村层层推荐的会员们那是个顶个的能干。云南奥斯迪集团、云南神农集团、云南工商学院……在联合会常务理事会员名单里,随便拿出一个,都是当地乃至业内响当当的人物。

而在成立之初,联合会就定下了目标——在2018年力争建立3个脱贫攻坚合作示范项目,初步建成昆明市农业品牌培育库,确保昆明市贫困县区每个乡镇在培育库中至少有一个培育品牌。

除了联合会,昆明还组建了“种植、养殖、金融、电商、教育、健康、服务及务工增收”八个帮扶委员会。采取“精准脱贫项目合作推介会”的方式“组团”对接贫困地区,畅通会员企业和贫困地区信息,有效地把联合会会员的发展意愿同贫困群众的脱贫需求充分“捆绑”起来,同贫困地区脱贫目标充分结合起来,促进联合会会员同贫困地区精准对接,引导联合会员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

在昆明,我们欣喜地看到,带头人找对了,经济发展了;产业链形成了,致富能力增强了;协会成立了,农民增收步伐加快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些农村致富带头人做表率、勇担当,成为繁荣农村经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不可忽视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