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慢咽品三国:如坐针毡的东吴大都督之位

在《三国演义》中吴、蜀、魏三国各有不同的官吏制度,其中东吴的

官吏制度最为特殊,设大都督一职统领全军,可以说整个东吴的军权都掌握在大都督的手里,无论是蜀国还是魏国都没有一个官职的权力能与之匹敌。

细嚼慢咽品三国:如坐针毡的东吴大都督之位

自孙权掌权以来,第一任东吴大都督是周瑜,总所周知他是东吴最大的功臣,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以十万南方水师击败曹操的八十万北方劲旅,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继周瑜去世之后接任大都督之位的是鲁肃,他善于谋事,热衷于维护“孙刘联盟”,主张安定治国、积攒军力以谋大局。可以说在鲁肃任职东吴大都督期间,东吴局势较为安定平稳,积攒了充足的财力和兵力。继鲁肃之后的下任东吴大都督吕蒙能在任职期间夺回荆州逼死关羽,全靠着鲁肃的安定养兵之策,为他积攒了足够的实力。奇怪的就在这里,这前三位东吴大都督有着相同的一点,就是在未接任大都督一职之前身体都非常的健康,但是在接任大都督一职并创下丰功伟绩后却因病而死。

细嚼慢咽品三国:如坐针毡的东吴大都督之位

读过三国的人脑海里应该都会跳出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同为大都督,却死因相同呢?”这个问题可以从第四任东吴大都督陆逊的行为表现中得到答案,陆逊在击败气势汹汹的刘备大军后名扬四海,可以说这是陆逊事业的巅峰时期。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在立下赫赫战功后却主动向孙权提出辞去大都督一职,从他的言语可看出他内心存在一丝恐慌。这一丝恐慌不经让人意想到前三任大都督的死,不排除东吴前三任大都督的死与孙权有关。所谓功高震主,更何况东吴大都督的权力如此之大,完全可以不将东吴之主孙权放在眼里任意妄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连孙权的妹妹都能用来做为大都督的战争赌注,可想而知孙权对每任大都督都是即爱之又狠之、即用之又防之。可以确定的是前三位大都督的死都与孙权有关,但是具体死因我们无法确定并得到证实,我们可以猜测是孙权派间谍在大都督每日饭食中下慢性毒药,导致前三任大都督出现身体越来越差最后致死的现象,营造成一种因常期劳累而病死的假象。这就是陆逊主动提出辞去大都督一职的原因,因为他看透了孙权的心思,他知道孙权只有在战争时需要大都督,在国家安定时大都督会让孙权感到忌惮,从而会成为下一个逝去者。

细嚼慢咽品三国:如坐针毡的东吴大都督之位

在历史长河中,同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如宋代的“杯酒释兵权”。大将往往用于战,而废于安,这也是因为古代官吏制度的缺陷造成的。由于各朝各代都热衷于设立一将统三军的制度,一人权力过大导致出现权倾朝野现象,威胁到了皇权,才会酿成最终的悲惨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