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愛」的口頭禪|心理諮詢

遠離“愛”的口頭禪|心理諮詢

這些口頭禪打著“愛”的名義,卻以壓力的形式施加在孩子身上,無形中給孩子帶來了傷害

圖文 | 心之愛

遠離“愛”的口頭禪|心理諮詢

10歲的小黎面對琳琅滿目的沙盤,完全沒有孩童的興奮,她一遍遍地重複著:“我不知道做什麼”、“我不會……”、“要是做不好怎麼辦?”……多次鼓勵下,她嘗試著做出了自己的第一幅沙盤作品,過程中有數次的求證和詢問,不斷驗證自己做得好不好。年紀幼小的她,少了童趣的純真,多了很多成人世界的評判。這份評判從何而來,我需要去尋找。

一瞬間,我腦海裡浮現出許多把孩子送到諮詢室的爸爸媽媽們,自然也包括小黎的父母。有很多父母,他們把孩子送到諮詢室,是希望心理諮詢師幫助他們重塑孩子,把孩子變成他們希望成為的樣子。所以,每一次接待兒童的個案,都需要和父母溝通心理諮詢的目標,溝通孩子的實際情況。這本身是諮詢的一部分。

遠離“愛”的口頭禪|心理諮詢

我想起了小黎的媽媽,她送診時的喋喋不休和咄咄逼人,讓人記憶猶新。相比較媽媽,小黎的略顯木訥和猶豫,反倒讓人覺得格格不入。難道是媽媽的過於強勢和善於表達,壓抑了孩子的內心感受?為了尋找問題的根源,我邀請小黎和媽媽共同完成一副沙盤作品。作品製作的過程,是諮詢中觀察親子自然互動的絕佳方式。

一開始,媽媽把自己最好、最溫和的樣子拿出來,她對小黎說:“你想放什麼就放什麼。媽媽陪著你,需要媽媽幫助的時候媽媽來幫你。”小黎在媽媽的臉上反覆求證,直到確認媽媽是真的允許這樣做。

當小黎和媽媽,各自拿著自己喜歡的沙具,各自擺放,互不干擾。這是我們期待看到的樣子。然而,當沙盤空間一點點變小,這樣的完美界限是否還能展現出來呢?我和小黎一樣,期待媽媽還和剛開始一樣,說著那些膩歪的愛的口頭禪,哪怕它是學來的,可照樣讓人溫暖。但後來的畫風,也許才是小黎和媽媽的常態:

小黎將一顆綠植上放置了葡萄,媽媽瞬間把葡萄拿走,嘴裡說著:“這是什麼樹,上面能結葡萄嗎?要動腦思考是不是?”

小黎把金魚放在挖出的河流裡,媽媽為了放置自己的貝殼,把金魚拿走了,嘴裡說著:“金魚放在魚缸裡會更好看。”

小黎想在沙灘邊放兩個老人,媽媽詢問後立馬阻止,她不想去問小黎為什麼要放置這些無厘頭的沙具,武斷地給出一句“這不合適”的評價。

……

這些常態對話給小黎帶來的負面影響,連小黎的媽媽自己也沒有意識到。她以為,身為媽媽,在孩子不能做主的時候,自然給出建議,這就是愛。而那些善意的提醒,就成了“愛”的口頭禪。這些口頭禪打著“愛”的名義,卻以壓力的形式施加在孩子身上,無形中給孩子帶來了傷害。正如非暴力溝通的作者盧森堡所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當我們把這些話和觀察遞給小黎的媽媽時,她沉默了。兒童心理學家曾經說過:“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條拉鍊。”他們知道什麼時候孩子怕熱,適時解開拉鍊。語言是用來暖人的,卻也會不小心傷到人。

“愛”的口頭禪包含著來自父母的抱怨、指責、否定、數落……而這些,幾乎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經歷過。在一次語言暴力節目的採訪中,眾多父母也承認自己無意中使用了暴力語言。語言是有生命的,它具備了創造和摧毀的力量。而為人父母,要在成長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給孩子帶來傷害的部分,並學著使用一種新的具有創造力和激勵性的語言。

遠離“愛”的口頭禪|心理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