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F-35首次墜毀引開,淺談戰鬥機發展必要性

從F-35首次墜毀引開,淺談戰鬥機發展必要性

事件驅動

9月29日海外網、俄羅斯衛星網等多家國內外媒體報道,美國一架戰機於北京時間28日23時45分在南卡羅來納州博福特縣墜毀。南卡羅來納州博福特縣警長表示,這起空難當事飛行員成功跳傘逃生,目前正在接受醫療檢查。該型號戰機單價超過1億美元,可短距離和垂直起降。這是2011年F-35服役後首次出現墜毀事故。墜毀前,F-35B剛在阿富汗完成首次作戰。

從F-35首次墜毀引開,淺談戰鬥機發展必要性

F-35 項目概況

美國國防部F-35 聯合攻擊戰鬥機項目在1995年8月啟動概念驗證,首架驗證機在2000年9月首飛,2001年8月完成試飛,2001年10月開始型號研製。目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 生產線已進入初始低速生產階段,2017年生產66架,預計2019年前後進入全速生產階段。F-35樂觀預計可能獲得6000架以上的訂單,九個參與國計劃在2031年前獲得3100架。

在超過400億美元的研發費用中,美國支付了將近90%,而另外有43.75億美元是由英國、意大利、荷蘭、加拿大、挪威、丹麥、澳大利亞和土耳其共同出資的。“八國聯軍”根據出資額的不同分成了三個等級,大致反應出對此計劃的財務支援、轉移的科技數量、可競標的分包合約和國家取得飛機的順序。英國是唯一的“一級”合夥人,貢獻25 億美元; “二級”合夥人是意大利,貢獻10 億美元,和荷蘭,8 億美元„“三級”合夥人是加拿大4.4 億美元,土耳其1.75 億美元,澳洲1.44 億美元,挪威1.22 億美元和丹麥1.1 億美元。

比較明確的一點是,幾乎全球所有發達國家都認為,美國F-35戰機有可能成為改變亞太軍事力量平衡的新武器。

從F-35首次墜毀引開,淺談戰鬥機發展必要性

戰鬥機發展必要性:周邊局勢緊張、裝備整體水平落後

未來,我軍在海上方向的軍事鬥爭,雖然行動主要在海上,但成敗關鍵在於空天。空軍作為戰略性軍種,具有遠程、高位、快捷、跨域、強攻等能力特徵,在經略海洋、打贏來自海上方向的信息化局部戰爭中,肩負著極為重要的使命。我國海上方向戰略形勢複雜多變,強敵力推“印太再平衡”戰略,其實戰性準備不斷推進。在戰場佈局上:通過優化島鏈部署,尋找“跳板”基地,編織亞太基地網,擴大戰略縱深,封鎖我海上方向戰略通道。

在兵力部署上:根據新華網文章,時任美國國防部長卡特2016 年9 月29 日曾發表講話稱,美國將向亞太地區增派上萬名士兵,致力於在2020 年將美國60%的駐外海軍和空軍集中部署在亞太地區。屆時至少有6 艘可持續作戰的航母戰鬥群在我國周邊。【美國航母艦載機數量估計=6(艘)×72 架/艘=432 架】

此外,強敵還攪動我周邊國家不斷挑起事端。我與周邊對手圍繞海洋權益的爭端複雜而尖銳,對我海上方向拓展戰略空間提出嚴峻挑戰。舉例來看,雖然中國與美國和俄羅斯是當今擁有四代機技術的國家,但是美國已將其四代戰機F-35部署到駐日美軍基地,並且向我周邊國家(即日本、韓國)做出軍貿銷售,據統計2018至2024年已售F-35 將進行密集部署。同時,印度一直在美國和俄羅斯兩大武器出口國之間徘徊,2018 年3月28日印度空軍擴大軍機招標範圍,有意購買美F-35 或俄Su-35 對抗我國。

從F-35首次墜毀引開,淺談戰鬥機發展必要性

從F-35首次墜毀引開,淺談戰鬥機發展必要性

根據《World Air Force 2018》的統計數據:2018 年年初,美國F-35A/B/C 戰機已經在全球部署249 架、在手訂單2947 架。對我國構成極大的戰略威脅,我海上方向的戰爭未來可能面臨多元對手,促使我國三代半及四代戰機的加速研發和生產。

F-35 攻擊機各國現役數量及訂單數量

從F-35首次墜毀引開,淺談戰鬥機發展必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