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阉人的挑拨,两大将生死,叛军势如破竹,皇帝出逃,天下糜烂

大唐王朝经过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高宗的永徽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再到励精图治的李隆基登位,创造了享誉历史的开元盛世,帝国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无论是文治武功,还是天朝上国的荣耀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此时的统治阶层是骄狂的,特别是创造这一切的皇帝唐明皇更是不可一世,自信到了极点,而过分的自信则是自负和刚愎自用,如果是个人,那么影响是有限的,可是对于一个皇帝有了这种思维,则将会是极度危险的事情,而这在李隆基的晚年得到了最有力的印证,只不过那是以整个帝国为代价,实在是太过的惨痛。

一阉人的挑拨,两大将生死,叛军势如破竹,皇帝出逃,天下糜烂

天宝十四年,李隆基最为信任的节度使,安禄山造反了,这使得整个朝堂为之震惊,特别是唐玄宗一时之间都无法相信摆在眼前的事实,面对着此情此景,整个统治阶层对此竟然都没有争取时间形成严密的布防,他们普遍抱着一种乐观的态度,认为叛乱的平定几乎是毋庸置疑的。

一阉人的挑拨,两大将生死,叛军势如破竹,皇帝出逃,天下糜烂

封常清,安西名将,唐玄宗从他的口中得到了有力的保证,再加上宰相杨国忠的乐观,文臣武将都认为必胜,唐玄宗也算是松了一口气,于是封常青赶到了东京洛阳募兵六万,不久之后叛军到来,封常清与之接战数合,一败而再败,这给了封常清清醒的认识,叛军战力非凡,政府军难以力敌,何况还是些新兵呢!于是封常清退到了潼关,和名将高仙芝一同防御叛军的进攻,从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的确是当时最好的办法了。

一阉人的挑拨,两大将生死,叛军势如破竹,皇帝出逃,天下糜烂

可是事事岂能尽如人意,有一个叫做边令诚的阉人,是军队的监军,太监一般都是好利的,他瞧着府库中有不少的好东西,就想让人运走,发一笔国难财,却被高仙芝所拒,因此边令诚怀恨在心,借着入朝奏事之机,大肆挑拨,污蔑封常清和高仙芝,为此唐玄宗就下令前后杀了封常清和高仙芝,等于是自毁了长城。

按照我们常人的思维,此时此刻国难当头,应该予以戴罪立功,让其军前效力,毕竟他们二人都是多年沙场征伐的宿将,是国家危难关头的宝贵财富,可是一国之君的唐玄宗却不是这么认为的,政治造成的军事反叛,如此重大的事件必须要有人来承担罪责,而封常清无疑就是最好的替罪羔羊,而高仙芝却是因为小人一再挑拨而含冤被杀,当时士兵们的发自内心的呐喊是声振寰宇的,“枉”字气冲苍穹,却也不能挽回高仙芝的性命。

一阉人的挑拨,两大将生死,叛军势如破竹,皇帝出逃,天下糜烂

两位名将的死足以说明此时唐帝国统治阶层的腐败,而往后唐帝国将有着更加残酷的现实,唐玄宗自毁长城之后,一时之间再也难以找到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而不久后局势再难掌控,唐玄宗悄悄出逃,长安陷落已经不可挽回,等待大唐王朝的将会是战乱和血杀,天下局势自此糜烂不可救。

安史之乱,安禄山野心勃勃,忘恩负义,是乱臣贼子,可是唐帝国承平日久,朝堂歌舞升平,不能居安思危,唐玄宗更是“老眼昏花”,刚愎自用,亲手革杀了名将封常清和高仙芝,迷糊至此,唐王朝盛世焉能不崩!

一阉人的挑拨,两大将生死,叛军势如破竹,皇帝出逃,天下糜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