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东林党与“阉人”魏忠贤的自我修养

一提起魏忠贤,首要印象便是他的生理缺陷——他被阉割过,和咱正常阳刚男性有所不同。不过魏忠贤也是半路出家,原名李进忠的他出生于贫苦农家,年纪轻轻混迹于江湖流氓圈,在一次赌博输掉裤衩后一狠心做了手术进了宫。

不过魏忠贤早年在宫里却过得格外清苦,不仅脏活累活一块干,还要忍受其他太监的欺负,命运将他安排到了万历皇帝的长子朱常洛身边,于是他便陪着世子朱由校玩耍。当时来说,由于争国本,朱常洛十分受万历皇帝的冷遇,尽管进宫前魏忠贤劣迹斑斑,但这并不妨碍他近乎人情和忠诚:不嫌弃主子地位可能不保,老老实实地侍奉。

“清流”东林党与“阉人”魏忠贤的自我修养

这点在移宫案中表现尤为明显,泰昌元年(1620年),光宗朱常洛仅仅即位一个月就撒手人寰,留下年仅16岁的朱由校,杨涟、刘一燝等激进东林党人擅自闯宫,硬生生驾走朱由校,理由是防止朱由校的养母李选侍操纵皇嗣,而面对这番景象,魏忠贤挺身阻拦,不为别的,只是护得朱由校安全。好好想想,大明未来的天子在自己的寝宫被人抬走了,手下人怎么能无动于衷?

而就在李选侍被迫抱着八公主移宫时,魏忠贤选择了跟随,换任何人估计都有理由选择避而远之。东林党强行闯宫拥立本就该即为的朱由校后,一时间众正盈朝,东林党人鸡犬升天,孰是捞取政治资本的投机分子,一目了然。插一句题外话,东林党掌权的一年间,明朝在辽东战场一败涂地,接连丢失了沈阳、辽阳和广宁重镇,局势一片糜烂。因此,将明朝在军事上的失利归结于后来魏忠贤上台,是时间上的错乱。

“清流”东林党与“阉人”魏忠贤的自我修养

有了东林党人这帮坑货做铺垫,熹宗不得不把还在修皇陵的魏忠贤喊回来,逐步委以重任,魏忠贤也凭借自身努力,干到了太监最高官职——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在任时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是恢复了太监监军制度。这主要是帮助皇帝了解前方一手战事,防止层层瞒报。该制度在宁远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魏忠贤的情报系统准确预测了努尔哈赤进军时间和路线,提前撤走了大部分军民,避免了重大损失。

二是降低农民天赋负担。魏忠贤的底层出身,使得他天然地了解民间疾苦,深知民不聊生将危及根本,“天下田赋因比年东西未宁,军兴费重……小民困累极矣。其免天下宿逋一年。以补纾目前新旧并征之苦……小民拖欠者尽行蠲免”。

三是增加商税补充军费。打仗需要用钱,国家财政困难,不能从农民身上杀鸡取卵,那就只好向江南繁荣的工商业入手,“各路关津隘口,商货经由处所,曾经万历二十七年等年设立征榷者,近因新旧兵饷诎乏至极,暂议开复”。

“清流”东林党与“阉人”魏忠贤的自我修养

以上三条,于国有利,显著缓解了万历末年以来大厦将倾的局面,辽东方向后金无机可趁,关内民怨未形成大的起义,但是东林党人对这些视而不见,他们把自己的失势怪罪到魏忠贤蒙蔽圣听、为虎作伥上,最典型的是癸亥京察,东林党人借考核之名,行党争之实,把一大批非东林党人、与东林党政见不合的官员贬谪,波及南北两京官员达338人,而讽刺的是,这些人后来都因反对东林党而加入魏忠贤的麾下,由此可见除了阿谀奉承魏公公之外,还是有愿意讲真话、干实事的人的大臣主动成为“阉党”的。

“清流”东林党与“阉人”魏忠贤的自我修养

而对于东林党人对魏忠贤疯狂攻讦,熹宗并不是傻子浑然不知,相反他警告那些挑头的官员,不要“逞意妄言,淆乱国政”,希望上下“协力共图宗社大计”、“毋事空言”。熹宗还专门对内阁首辅叶向高说,“卿等与廷臣不同,宜急调剂,释诸臣之疑”,意思是让这位东林党大佬醒目点,跟在自己身边,是否曲折再清楚不过,怎能和下边瞎胡闹?

“清流”东林党与“阉人”魏忠贤的自我修养

可惜熹宗为魏忠贤撑场子在很多清流看来是中毒太深,愤青杨涟上了一道疏列举了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基本是口说无凭,乱扣帽子,例如说“擅权,多出传奉,或径自内批,坏祖宗二百余年之政体”,这明显连内阁票拟和司礼监批红都分不清;又如“传闻宫中有一贵人,以德性贞静,荷上宠注”,而魏忠贤却“恐其露己骄横,托言急病,置之死地”,后宫里的消息熹宗自己最清楚,这个“传闻”倒是暴露了杨涟自己八卦,把小道消息写进奏折里弹劾人,也真是东林党人的作风。

“清流”东林党与“阉人”魏忠贤的自我修养

关于魏忠贤的价值,熹宗在临终前曾拉着弟弟朱由检的手郑重地说道:“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可惜他早就被东林党的塘报洗了脑,认为自己的傻哥哥被骗了,于是乎朱由检即位不久便大张旗鼓地扫除了魏忠贤及其党羽,东林党重新起复,结果第二年金兵就打到了北京城下。崇祯皇帝用自己十七年执政得出了悲剧性的结论——大臣人人皆可杀,方知“忠贤若在,则事不必至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