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家族守护华夏西北数百载,历经七个王朝,令人敬佩不已

在今陕西省府谷县有一座府州古城,这座古城并不大,只有0.23平方公里。虽然不大,可是城却是矗立在绝壁之上的,往下望去便是“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的一个拐弯处。自西汉在府谷建置富昌县起,这座雄踞边塞的小镇便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而在这个小镇自然会有流传后世的故事。

这个家族守护华夏西北数百载,历经七个王朝,令人敬佩不已

说到满门忠烈杨家将,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小编小时候就会背的一句:“大郎替换宋王死,二郎被枪挫上墙,三郎死于金沙滩,四郎北国为府马,五郎五台念佛经,六郎挂帅报父仇,七郎高杆乱箭亡,唯有八郎无音信”相信大家也都听过。而小编今天要说的这个家族比满门忠烈的杨家将还要厉害,而且还不含艺术加工的成分!

这个家族守护华夏西北数百载,历经七个王朝,令人敬佩不已

这就是府州折家军。这个名号可能并没有杨家将来的响亮,但是其战绩却不是杨家将能够媲美的。杨家将被艺术加工的太重,而这个折家军才是北宋真正的硬茬!自唐朝开始,折家将就一直镇守这西北边陲以防止异族入侵。早在赵家官人还没有收复北方之时,府麟二州就是西北地区的割据小政权。而麟州就是杨家将先祖当时的所在地,并且麟州杨家是依附于府州折家的。

这个家族守护华夏西北数百载,历经七个王朝,令人敬佩不已

早在唐高祖武德年间,折氏就被任命为“府谷镇遏使”。历经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七朝,虽逢乱世却不倒,在此期间一直是当地的实际控制者。折家也一直到建炎南渡才开始没落,从南宋绍兴九年开始算的话,折氏世守府州历九代之久。如果再往前推到唐初,则长达达500余年!一个封建王朝都无法持续到500年!而折家父子相传并且皆英勇善战,《宋史》对折家的描述是:“晋汉以来,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

这个家族守护华夏西北数百载,历经七个王朝,令人敬佩不已

虽然折家历史功绩卓著,可是大多数的将领我们都并不熟悉。这里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几位相对出名的:首先是唐代末年的折宗本,晋王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时就对他相当的重视,他儿子李存勖开国之后封折宗本为上柱国。折宗本的孙子折从阮历仕后唐、后晋,累官至振武军节度使。折从阮的孙女嫁给了杨家的杨业为妻,经过小说、戏曲的加工成了“佘”太君。在名著《水浒传》里,在北宋南方起义的方腊是被行者武松生擒的。然而真实历史上的方腊是被折家的折可存生擒的,并且镇压宋江这一伙梁山好汉的也是这位折可存。

这个家族守护华夏西北数百载,历经七个王朝,令人敬佩不已

折家一直为中原王朝镇守这西北边陲,数代家主都曾对当时的皇帝表示过想回归内地的想法。这并不是说折家人怕了,而是为了向最高领导人表示自己的忠心。举个例子,郭威代后汉自立之后,折家时任家主是折德扆。他就入朝请求迁内地,但是柴荣因为折家熟悉当地蕃情没有同意。并且给了他很多的赏赐,一方面对折家镇守西北的肯定,一方面是对折家继续开展工作的鼓励。基本上历代皇帝对折家都是这个态度。

这个家族守护华夏西北数百载,历经七个王朝,令人敬佩不已

折家也不挑皇帝,只要是能够在中原问鼎的王朝,他们都愿意效忠。后唐、后晋、后汉这三个沙陀人建立起来的短命王朝他们依旧拥护,但是也只限于为其镇守府州。北宋代后周之后,折家家主也入汴梁朝见宋太祖。并且得到太祖亲口承诺:折家世代镇守府州!一方面是由于折家出色的功绩,另一方面是怕折家给宋朝先南后北统一中国的战略方针添乱。但是斧影烛声太祖驾崩以后,接班的太宗压迫府州节度使折御勋让其全家迁入汴梁。折御勋也送给了赵官家一份大礼:带着他的小弟麟州杨家一起归顺。这便是满门忠烈杨家将的开始。

这个家族守护华夏西北数百载,历经七个王朝,令人敬佩不已

为什么小编敢说折家将的战绩是没有艺术成分在里面的呢?因为几乎没有民间的小说和戏曲来歌颂他们,正因为如此虽然他们的功绩超过了杨家将而在民间却比不上杨家将受欢迎。而在宋史中,杨家将的地位根本无法跟折家将相比。也并不是统治者禁止了民间对折家的歌颂,而是因为折家并非汉人。身为鲜卑人的折家,虽然历经了几百年的汉化已经与汉人无异,但是归根结底也是“非我族类”。而北宋的将领们也习惯称呼他们为“番兵”。

即便是这样,如果仅以一个家族的角度去看待折家,他们也是中华第一将门了!大家觉得折家对得起这个称呼么?喜欢小编的文章的可以点个关注,你们的喜欢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