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功高震主,卻得善終的人?

鳶飛九天2018


在這裡說的功高震主卻得善終,我認為,不僅僅要死的風風光光,還要子孫後代不受清算,自己名氣也沒受損失。因此,魏徵、霍光、張居正、多爾袞等人就不符合這個標準了;像霍去病這種,二十三歲就暴死,死後就被奪掉封爵的也不能算。粗粗算一下,大約有這些人

1、諸葛亮: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他死以後,不要國家一切撫卹,只把武鄉侯的爵位留給了兒子諸葛瞻。而諸葛瞻也真沒辱沒自己武侯的封爵,和自己的兒子為蜀漢奉獻了自己的生命,可謂三代滿門忠烈。

2、郭子儀:郭令公是毫無疑問的中興李唐的名將,是再造唐朝的元勳。相比於他的戰友李光弼,郭子儀能屈能伸,能妥善處理好和上下級的關係,最後也能夠得以善終。

3、李泌:歷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的宰相,每次出山都能幫唐朝解決燃眉之急,而後卻又飄然離去,這樣的名相,是可以和郭子儀爭輝的。

4、徐達:當之無愧的明朝開國第一名將,四百年後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漢人大功臣。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能在大殺功臣的朱元璋手下善終(不是吃燒鵝死的),其子徐輝祖也是一代名將,女兒徐皇后更成為了國母加太后,可謂榮寵備至。

5、曾國藩:剿滅太平天國,為清朝續命五十年,卻能夠急流勇退,解散湘軍,還能妥善處理天津教案,還培養出一位外交家兒子,實在不辱沒“曾聖人”的名號。



青言論史


大凡功高震主的人,都是在一個新王朝建立過程中立下過汗馬功勞。而這些人最終的命運卻是飄浮不定的,一方面皇帝猜忌,隨便找個藉口就禍從天降。另一方面居功自傲,把持不住自己落個身敗名裂。

那麼,歷史上有沒有雖然功高震主卻得善終的人呢?

肯定有,而且還很多。就拿漢朝來說吧,漢高祖劉邦對自己那幫一起打江山的窮哥們兒就不錯。而且,這幫人跟隨他出生入死,都立下了不世之功。比如蕭河、張良、曹參、周勃、夏侯嬰、灌嬰、樊噲等,就連半路上車的陳平也都善始善終,封侯拜相。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和司馬懿也是兩位功高震主的功臣,諸葛亮震的是後主劉禪,司馬懿震的是曹丕、曹睿和曹芳。沒有諸葛亮蜀國就不可能立國四十多年,同樣如果沒有司馬懿,魏國也早就被諸葛亮拿下了。二位也稱的上是千古風流人物。

唐朝開國功臣更多了,無論是幫助李唐打江山的,還是幫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建功的,其中大部分人都得到了優待。李世民還為他們凌煙閣畫像,也算是對他們的功勞推崇備至了。

其實,功高震主的人並不是都得不到好下場,關鍵點還是做人的原則問題。明太祖朱元璋殺了那麼多的臣,但也有幸免於難的,比如徐達和湯和。當然,湯和最終客死他鄉,是被他的不爭氣的兒子給害了。


國史春秋


歷史的推演,戰爭是不可或缺的,朝代的更迭更是一部部血淚的歷史。中國五千年曆史裡,出現的名將璨若星河。其中,能夠得以善始善終的卻不是很多,今天給大家介紹幾位功過震主,卻又避免兔死狗烹,得以善終的名將。

王翦

王翦,生卒不詳,關中頻陽東鄉人,戰國時期名將和傑出的軍事家,與白起、廉頗、李牧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王翦相繼消滅了趙、楚、燕三國(其子王賁消滅魏、齊兩國),被封為武成侯。

王翦為大秦帝國的統一,立下了蓋世奇功。但是王翦很明白功高震主的後果,為了消除秦始皇的疑慮,在消滅楚國之後,王翦便高老還鄉,終得以善終。

衛青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人,西漢名將,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衛青,橫掃匈奴,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改變了漢朝對匈奴作戰態勢,讓匈奴十餘年不敢侵犯大漢。衛青位高權重,但是從不立私威,不養門客,對漢武帝忠心耿耿。最終病逝,算是得以善終了。

耿弇

耿弇(公元3年-公元58年),字伯昭,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是東漢雲臺二十八將第四位。耿弇在劉秀稱帝后封為建威大將軍。耿弇擊敗延岑、平齊魯、佔隴右,為東漢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耿弇很會為官,在建武十三年,辭去大將軍職,釋放兵權,得以善終。

韓擒虎

韓擒虎(538年-592年),字子通。是隋朝開國名將。韓擒虎,在北周時期就是一員悍將,到楊堅稱帝后,更是建立很大的功勳。最大的功績就是南下滅陳,活捉陳後主陳叔寶,為大隋朝統一天下,做出了貢獻。韓擒虎,不爭功,不涉足楊堅的立儲之爭,安然度過餘生,開皇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病逝。

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字藥師,唐朝傑出的軍事家。李靖師承韓擒虎,後投唐成為開國名將。李靖平定蕭銑,安撫嶺南,平定輔公祏,消滅東突厥,遠征吐谷渾等等,為大唐的統一、和國家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李靖性情沉厚,恭敬溫順,深受李世民的信任。貞觀八年十月,李靖以足疾辭職,最終得以善終。

韓世忠

韓世忠(1090年-1151年),字良辰。與岳飛、張俊、劉光世並稱“中興四將”。韓世忠,英勇善戰,胸懷韜略,在抗擊西夏和金的戰爭中為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岳飛被害後,韓世忠辭去樞密使,歸隱家中。紹興二十一年秋,病逝家中。比起岳飛來說,真是善終了。

伯顏

伯顏(1236年-1295年),元朝大將,軍事家。可能大家對於伯顏甚至元朝知道的不太多。這個伯顏從成吉思汗開始就是戰功赫赫。到忽必烈時代,南征滅宋,北討叛王,擁立成宗。功勞顯赫,但此人,不爭功,不跋扈,很低調。至元三十一年十二月病逝,得以善終。

明朝的功臣幾乎沒有善終的,不表也罷。最後介紹一位就是近代中國的名臣曾國藩。

曾國藩

曾國藩(1811年11月26-1872年3月12日)出名子城,字伯涵。中國近代的政治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咸豐元年,太平天國起義,曾國藩上書“今日急務,首在用人”。咸豐三年,曾國藩,開始籌建湘軍。咸豐四年,曾國藩開始率領湘軍鎮壓太平軍,同治三年7月,攻陷“天京”。同治四年,六月北上追剿捻軍。同治十一年,二月病逝家中。曾國藩,曾經權勢熏天,然能夠急流勇退,解除湘軍,最終得以善終。

自古以來,兔死狗烹見得比較多,能夠善終一生的名將也有。細查名將中能夠善終的,有兩個特點,第一就是名將自身低調,不囂張,沉穩識時務,不圖個人勢力,不參加君王敏感的鬥爭;第二就是所處的帝王能夠容人寬度,善於處理功與權力。只有這樣的情況,才有名將善終的機會。


拓跋飛翼


功高震主還能善終的人在歷史上不多見,西漢時期劉邦一朝基本沒有震主而善終者,這裡說的震主者基本上是握有軍權的人,文者除其外。

西漢時期震主者韓信、英布、彭越等等劉邦都早做打算盡其除掉,豐沛集團周勃、曹參、樊噲、小字輩灌嬰這些人物對於劉邦來說即不震主又是他的兄弟,他們都是善終了此一生。

秦朝時期給贏政打天下的王翦,握有軍權,一度曾經握有軍隊60萬,王翦功高害怕震主,一邊打仗一邊向贏政索要田地,其目的是讓秦王放心他沒有政治野心,就是給你贏政打工,還是打短工,這樣王翦得以善終。

最會做人做事的當屬唐朝時期的著名將軍郭子儀,他是絕對能夠善終,功高不自傲,低調往後靠,以至於做人做事做到了皇帝老兒為了郭家更是為了自己的國祚長久竟演出了一場《打金枝》的吧戲,戲演到這份上老將軍郭子儀不善終都不行!所以說,做為將軍功高是應該的,不然要你將軍幹什麼?震主你是絕對不應該的,也是最可怕的,握有軍權不尊皇命如岳飛類者恐怕在哪個朝代也沒有什麼好的結果。



楊柳青青春之聲


功高震主,卻善終。我想起了白起和王剪這一對立面的秦國大將。


長平一戰,白起成“殺神”,終其一生,大小七十餘戰,零敗績收場,號稱“戰神”。有人統計過,戰國戰死的人,一半和白起有關。

但他被賜死在杜郵。

秦王到嬴政這代,歷史選擇了王剪和王賁這對父子。早在嬴政舉行成人禮,嫪毐兵變時,王剪領兵鎮壓,後參與滅六國之戰。


最精彩的還是滅楚國,李信說:“王,給我二十萬大軍滅楚。”但王剪堅決六十萬。嬴政考慮會兒,選擇了李信,王剪稱病歸家。沒想到,嬴政再次跑到頻陽,請王剪出山,肩負滅楚重擔。

攻下楚國國都後,王剪即刻上書,告老還鄉,急流勇退。


兩人都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二,但結局顯然很大不同,王剪最終善終了。司馬遷曾用“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來評價二位。

這是個很明顯的例子,張良號稱謀聖,國士無雙,助劉邦奪取天下,被稱“漢初三傑”,相比起韓信,他也善終。


另外李靖也是個代表例子,李靖號稱“唐初軍神”,不光會打仗,還著作出眾多被後人所稱讚的兵書。

兩月不到,他平定江南最大的割據勢力南梁,由此嶄露頭角,然後安撫嶺南、平定輔公祏,李淵曾誇耀李靖,“古代白、韓、衛、霍四大名將,無一人比肩李靖,是讓蕭銑、輔公祏的膏肓之疾。”

貞觀四年,李靖擊滅東突厥,一雪前恥,迎回蕭皇后。之後又在貞觀八年,攻滅吐谷渾。這兩次出征,李靖足已功高震主。

但先是御史大夫蕭瑀彈劾李靖治軍無方,李靖被訓責,後是高甑夥同唐奉義汙衊李靖謀反。從此,李靖闔門自守。


一些兵士搶奪頡利可汗帳前的珠寶,多大點事?李靖會謀反嗎?最終查出來純屬虛假。但是李世民已經猜疑了,估計和李靖談談心,李靖收斂,閉門不出,謀求善終。

等等例子,作為臣子應該主動謀求“急流勇退”之道,該低調還是低調。大清相國中,陳廷敬等、忍、穩、狠四字後加一個“隱”字,不無道理。


非常茴香豆








紅塵如夢夢如煙


功高、震主、善終,這樣的人不算太多,比較有名的有西漢的張良、平定安史之亂的唐朝汾陽王郭子儀等,但是可能是受今天(9月18日)這個特殊日子影響的緣故,我想到了張學良。

首先得要切題不是,先看功高:張學良對蔣介石這個“主”最起碼有兩大功:一是1928年12月29日頂住奉軍內部和日本關東軍壓力,實行“東北易幟”,服從國民政府,使蔣介石完成了形勢上的統一全國。當然這對國家也是一功。

第二功就和張學良的第一個“9月18日”有關係了。1930年,蔣桂馮閻中原大戰爆發,戰爭打了幾個月,本來反蔣勢力佔優勢,但是在蔣的分化瓦解下,西北軍幾個將領反水,優勢轉到了中央軍這邊。一直在東北觀望的張學良在1930年9月18日發佈和平通電,並把東北軍開進關內,支持蔣介石。反蔣勢力無力再戰,蔣介石取得了勝利。然而,東北軍的勢力也延伸到華北,蔣介石也投桃報李,任命張學良為僅次於自己的副總司令,後又晉升陸軍一級上將。一時風光無兩!

1931年9月18日,日寇發動九一八事變,進攻東北,張學良時在北京,下達了不抵抗命令,東北淪陷。雖說丟了東北,但是與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不算不合拍,因此在蔣那裡,還不算大過。他也正好趁此機會吧東北軍調往西北剿共前線,達到與紅軍兩敗俱傷坐收漁翁之利的目的。

再看震主:剛才說了,東北軍勢力進入華北當然就已經震了主,而九一八事變後蔣也把東北軍調往剿共一線開始削藩了。可他萬萬沒有想到,張學良這次不但震主,還“扣主”,1936年12月12日,和楊虎城一起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這對蔣是震主,對將來新中國的主人卻是大功一件!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張學良親自送蔣介石回到南京,從此失去自由,先後被蔣氏父子軟禁在大陸和臺灣,直到蔣經國去世後的一年多1990年重獲自由,1995年移居美國夏威夷,直到2001年以近101歲高齡在檀香山逝世,絕對的善終啊!雖然失去了幾十年自由,但是和楊虎城比起來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楊虎城全家在1949年9月都被殺了,連秘書保姆小孩都不能倖免。而張學良雖然行動受限制,但是物質上並不受委屈,還經常有黨國要人來探望,身邊有一往深情的趙四小姐陪伴,加上張少帥心胸寬廣,不鑽牛角尖,高壽善終也就不奇怪了。

據張學良晚年回憶,1949年蔣介石在大陸失敗,覺得失敗原因之一就是殺人太少,因此大開殺戒,楊虎城就是其中之一。本來也要槍斃張學良,張自己認為是蔣夫人宋美齡救了他,說如果對張學良下手就離開臺灣。但據知情人回憶,應該是宋子文說的話,而且是在1936放蔣以後說的,說如果對張不利就出去宣佈內幕云云。個人覺得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當初西安事變張學良從一開始就絕無殺蔣介石之意,這點和楊虎城是不同的,這也是造成兩人命運不同的重要原因。


磨史作鏡


一,漢朝張良。漢朝建立,功勞最大的,莫過於韓信和張良。韓信被殺,張良卻得壽終正寢。究其原因,是張良不貪權勢,功成身退。漢朝建立後,他沒有在朝當官,而是去山野修道辟穀去了。朝庭有事,請他他才出面。著名的"商山四皓"保太子的事,就是他應呂后的邀請才出來幫忙的。所以得善終。

二,唐朝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郭子儀功勞最大。被封為汾陽郡王。郭子儀知道,自己的功勞越大,麻煩就越大。所以他處處小心,以求自保。代宗每次給他加官晉爵,他都再三懇辭。廣德二年(764),代宗要授他“尚書令",他死也不肯接受。正因為他豁達大度深謀遠慮,得以不但保全了自己,而且也惠及了子孫。

歡迎點評。


WM曉奇


最典型的就是唐朝郭子儀,郭子儀和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兩大功臣。

李光弼死得較早,郭子儀後來被封中書令,汾陽郡王,一生歷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代君王,位極人臣,功高而不震主,勢強而不驕狂,一生謙虛謹慎,小心防範盧杞等朝中小人。

到了晚年仍然為唐朝效力,叛將僕固懷恩勾結回紇、吐蕃寇邊,郭子儀不顧年邁危險,單騎獨闖回紇軍營,說服回紇共同對抗吐蕃,大敗吐蕃斬首五萬餘人。

郭子儀享壽85歲,也壽盡了人間榮華富貴,八個兒子八個女婿也都得到高官厚祿,兒子郭曖還做了駙馬,上演了一出《打金枝》,郭子儀是功臣得以保全善終的典範。


流賊聞之心膽搖


漢朝名將衛青。

衛青生於漢朝初年,初為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的騎奴。後來因為漢武帝看上了其姐姐衛子夫的美貌,而被漢武帝再加上自己的軍事才能被漢武帝所器重。


衛青一生出擊匈奴7次,七戰七捷。為漢朝收復河朔平原河套地區,打敗匈奴單于。被漢武帝封為大司馬、大將軍、長平侯。

衛青一生不居功自傲不樹立私威、對人寬厚、善待士兵,即便是後來漢武帝重用外甥霍去病他也沒有怨言。死後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初。

三國時期諸葛亮。說起諸葛亮大家可能比我還要清楚,諸葛亮27歲出山直到54歲去世,27年的時間裡他輔佐這蜀漢兩代君王,必生願望就是能夠輔佐劉備父子能夠光復大漢江山,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死後被追封為忠武侯。


唐朝開國二十四功臣之李靖。李靖生於南北朝時期,初為隋將後來投靠李淵。李靖一生南平蕭銑、輔公祏安撫百越,滅東突厥,破吐谷渾,為唐朝平定了南方半壁江山,被封為衛國公。後來急流勇退辭官回鄉,能夠不談戀名利,也落得個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