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功高震主,却得善终的人?

鸢飞九天2018


在这里说的功高震主却得善终,我认为,不仅仅要死的风风光光,还要子孙后代不受清算,自己名气也没受损失。因此,魏征、霍光、张居正、多尔衮等人就不符合这个标准了;像霍去病这种,二十三岁就暴死,死后就被夺掉封爵的也不能算。粗粗算一下,大约有这些人

1、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他死以后,不要国家一切抚恤,只把武乡侯的爵位留给了儿子诸葛瞻。而诸葛瞻也真没辱没自己武侯的封爵,和自己的儿子为蜀汉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可谓三代满门忠烈。

2、郭子仪:郭令公是毫无疑问的中兴李唐的名将,是再造唐朝的元勋。相比于他的战友李光弼,郭子仪能屈能伸,能妥善处理好和上下级的关系,最后也能够得以善终。

3、李泌: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的宰相,每次出山都能帮唐朝解决燃眉之急,而后却又飘然离去,这样的名相,是可以和郭子仪争辉的。

4、徐达:当之无愧的明朝开国第一名将,四百年后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大功臣。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能在大杀功臣的朱元璋手下善终(不是吃烧鹅死的),其子徐辉祖也是一代名将,女儿徐皇后更成为了国母加太后,可谓荣宠备至。

5、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为清朝续命五十年,却能够急流勇退,解散湘军,还能妥善处理天津教案,还培养出一位外交家儿子,实在不辱没“曾圣人”的名号。



青言论史


大凡功高震主的人,都是在一个新王朝建立过程中立下过汗马功劳。而这些人最终的命运却是飘浮不定的,一方面皇帝猜忌,随便找个借口就祸从天降。另一方面居功自傲,把持不住自己落个身败名裂。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虽然功高震主却得善终的人呢?

肯定有,而且还很多。就拿汉朝来说吧,汉高祖刘邦对自己那帮一起打江山的穷哥们儿就不错。而且,这帮人跟随他出生入死,都立下了不世之功。比如萧河、张良、曹参、周勃、夏侯婴、灌婴、樊哙等,就连半路上车的陈平也都善始善终,封侯拜相。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司马懿也是两位功高震主的功臣,诸葛亮震的是后主刘禅,司马懿震的是曹丕、曹睿和曹芳。没有诸葛亮蜀国就不可能立国四十多年,同样如果没有司马懿,魏国也早就被诸葛亮拿下了。二位也称的上是千古风流人物。

唐朝开国功臣更多了,无论是帮助李唐打江山的,还是帮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建功的,其中大部分人都得到了优待。李世民还为他们凌烟阁画像,也算是对他们的功劳推崇备至了。

其实,功高震主的人并不是都得不到好下场,关键点还是做人的原则问题。明太祖朱元璋杀了那么多的臣,但也有幸免于难的,比如徐达和汤和。当然,汤和最终客死他乡,是被他的不争气的儿子给害了。


国史春秋


历史的推演,战争是不可或缺的,朝代的更迭更是一部部血泪的历史。中国五千年历史里,出现的名将璨若星河。其中,能够得以善始善终的却不是很多,今天给大家介绍几位功过震主,却又避免兔死狗烹,得以善终的名将。

王翦

王翦,生卒不详,关中频阳东乡人,战国时期名将和杰出的军事家,与白起、廉颇、李牧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相继消灭了赵、楚、燕三国(其子王贲消灭魏、齐两国),被封为武成侯。

王翦为大秦帝国的统一,立下了盖世奇功。但是王翦很明白功高震主的后果,为了消除秦始皇的疑虑,在消灭楚国之后,王翦便高老还乡,终得以善终。

卫青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人,西汉名将,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横扫匈奴,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改变了汉朝对匈奴作战态势,让匈奴十余年不敢侵犯大汉。卫青位高权重,但是从不立私威,不养门客,对汉武帝忠心耿耿。最终病逝,算是得以善终了。

耿弇

耿弇(公元3年-公元58年),字伯昭,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是东汉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耿弇在刘秀称帝后封为建威大将军。耿弇击败延岑、平齐鲁、占陇右,为东汉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耿弇很会为官,在建武十三年,辞去大将军职,释放兵权,得以善终。

韩擒虎

韩擒虎(538年-592年),字子通。是隋朝开国名将。韩擒虎,在北周时期就是一员悍将,到杨坚称帝后,更是建立很大的功勋。最大的功绩就是南下灭陈,活捉陈后主陈叔宝,为大隋朝统一天下,做出了贡献。韩擒虎,不争功,不涉足杨坚的立储之争,安然度过余生,开皇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病逝。

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唐朝杰出的军事家。李靖师承韩擒虎,后投唐成为开国名将。李靖平定萧铣,安抚岭南,平定辅公祏,消灭东突厥,远征吐谷浑等等,为大唐的统一、和国家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靖性情沉厚,恭敬温顺,深受李世民的信任。贞观八年十月,李靖以足疾辞职,最终得以善终。

韩世忠

韩世忠(1090年-1151年),字良辰。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并称“中兴四将”。韩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岳飞被害后,韩世忠辞去枢密使,归隐家中。绍兴二十一年秋,病逝家中。比起岳飞来说,真是善终了。

伯颜

伯颜(1236年-1295年),元朝大将,军事家。可能大家对于伯颜甚至元朝知道的不太多。这个伯颜从成吉思汗开始就是战功赫赫。到忽必烈时代,南征灭宋,北讨叛王,拥立成宗。功劳显赫,但此人,不争功,不跋扈,很低调。至元三十一年十二月病逝,得以善终。

明朝的功臣几乎没有善终的,不表也罢。最后介绍一位就是近代中国的名臣曾国藩。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1872年3月12日)出名子城,字伯涵。中国近代的政治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曾国藩上书“今日急务,首在用人”。咸丰三年,曾国藩,开始筹建湘军。咸丰四年,曾国藩开始率领湘军镇压太平军,同治三年7月,攻陷“天京”。同治四年,六月北上追剿捻军。同治十一年,二月病逝家中。曾国藩,曾经权势熏天,然能够急流勇退,解除湘军,最终得以善终。

自古以来,兔死狗烹见得比较多,能够善终一生的名将也有。细查名将中能够善终的,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名将自身低调,不嚣张,沉稳识时务,不图个人势力,不参加君王敏感的斗争;第二就是所处的帝王能够容人宽度,善于处理功与权力。只有这样的情况,才有名将善终的机会。


拓跋飞翼


功高震主还能善终的人在历史上不多见,西汉时期刘邦一朝基本没有震主而善终者,这里说的震主者基本上是握有军权的人,文者除其外。

西汉时期震主者韩信、英布、彭越等等刘邦都早做打算尽其除掉,丰沛集团周勃、曹参、樊哙、小字辈灌婴这些人物对于刘邦来说即不震主又是他的兄弟,他们都是善终了此一生。

秦朝时期给赢政打天下的王翦,握有军权,一度曾经握有军队60万,王翦功高害怕震主,一边打仗一边向赢政索要田地,其目的是让秦王放心他没有政治野心,就是给你赢政打工,还是打短工,这样王翦得以善终。

最会做人做事的当属唐朝时期的著名将军郭子仪,他是绝对能够善终,功高不自傲,低调往后靠,以至于做人做事做到了皇帝老儿为了郭家更是为了自己的国祚长久竟演出了一场《打金枝》的吧戏,戏演到这份上老将军郭子仪不善终都不行!所以说,做为将军功高是应该的,不然要你将军干什么?震主你是绝对不应该的,也是最可怕的,握有军权不尊皇命如岳飞类者恐怕在哪个朝代也没有什么好的结果。



杨柳青青春之声


功高震主,却善终。我想起了白起和王剪这一对立面的秦国大将。


长平一战,白起成“杀神”,终其一生,大小七十余战,零败绩收场,号称“战神”。有人统计过,战国战死的人,一半和白起有关。

但他被赐死在杜邮。

秦王到嬴政这代,历史选择了王剪和王贲这对父子。早在嬴政举行成人礼,嫪毐兵变时,王剪领兵镇压,后参与灭六国之战。


最精彩的还是灭楚国,李信说:“王,给我二十万大军灭楚。”但王剪坚决六十万。嬴政考虑会儿,选择了李信,王剪称病归家。没想到,嬴政再次跑到频阳,请王剪出山,肩负灭楚重担。

攻下楚国国都后,王剪即刻上书,告老还乡,急流勇退。


两人都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二,但结局显然很大不同,王剪最终善终了。司马迁曾用“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来评价二位。

这是个很明显的例子,张良号称谋圣,国士无双,助刘邦夺取天下,被称“汉初三杰”,相比起韩信,他也善终。


另外李靖也是个代表例子,李靖号称“唐初军神”,不光会打仗,还著作出众多被后人所称赞的兵书。

两月不到,他平定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南梁,由此崭露头角,然后安抚岭南、平定辅公祏,李渊曾夸耀李靖,“古代白、韩、卫、霍四大名将,无一人比肩李靖,是让萧铣、辅公祏的膏肓之疾。”

贞观四年,李靖击灭东突厥,一雪前耻,迎回萧皇后。之后又在贞观八年,攻灭吐谷浑。这两次出征,李靖足已功高震主。

但先是御史大夫萧瑀弹劾李靖治军无方,李靖被训责,后是高甑伙同唐奉义污蔑李靖谋反。从此,李靖阖门自守。


一些兵士抢夺颉利可汗帐前的珠宝,多大点事?李靖会谋反吗?最终查出来纯属虚假。但是李世民已经猜疑了,估计和李靖谈谈心,李靖收敛,闭门不出,谋求善终。

等等例子,作为臣子应该主动谋求“急流勇退”之道,该低调还是低调。大清相国中,陈廷敬等、忍、稳、狠四字后加一个“隐”字,不无道理。


非常茴香豆








红尘如梦梦如烟


功高、震主、善终,这样的人不算太多,比较有名的有西汉的张良、平定安史之乱的唐朝汾阳王郭子仪等,但是可能是受今天(9月18日)这个特殊日子影响的缘故,我想到了张学良。

首先得要切题不是,先看功高:张学良对蒋介石这个“主”最起码有两大功:一是1928年12月29日顶住奉军内部和日本关东军压力,实行“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使蒋介石完成了形势上的统一全国。当然这对国家也是一功。

第二功就和张学良的第一个“9月18日”有关系了。1930年,蒋桂冯阎中原大战爆发,战争打了几个月,本来反蒋势力占优势,但是在蒋的分化瓦解下,西北军几个将领反水,优势转到了中央军这边。一直在东北观望的张学良在1930年9月18日发布和平通电,并把东北军开进关内,支持蒋介石。反蒋势力无力再战,蒋介石取得了胜利。然而,东北军的势力也延伸到华北,蒋介石也投桃报李,任命张学良为仅次于自己的副总司令,后又晋升陆军一级上将。一时风光无两!

1931年9月18日,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进攻东北,张学良时在北京,下达了不抵抗命令,东北沦陷。虽说丢了东北,但是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算不合拍,因此在蒋那里,还不算大过。他也正好趁此机会吧东北军调往西北剿共前线,达到与红军两败俱伤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

再看震主:刚才说了,东北军势力进入华北当然就已经震了主,而九一八事变后蒋也把东北军调往剿共一线开始削藩了。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张学良这次不但震主,还“扣主”,1936年12月12日,和杨虎城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这对蒋是震主,对将来新中国的主人却是大功一件!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从此失去自由,先后被蒋氏父子软禁在大陆和台湾,直到蒋经国去世后的一年多1990年重获自由,1995年移居美国夏威夷,直到2001年以近101岁高龄在檀香山逝世,绝对的善终啊!虽然失去了几十年自由,但是和杨虎城比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杨虎城全家在1949年9月都被杀了,连秘书保姆小孩都不能幸免。而张学良虽然行动受限制,但是物质上并不受委屈,还经常有党国要人来探望,身边有一往深情的赵四小姐陪伴,加上张少帅心胸宽广,不钻牛角尖,高寿善终也就不奇怪了。

据张学良晚年回忆,1949年蒋介石在大陆失败,觉得失败原因之一就是杀人太少,因此大开杀戒,杨虎城就是其中之一。本来也要枪毙张学良,张自己认为是蒋夫人宋美龄救了他,说如果对张学良下手就离开台湾。但据知情人回忆,应该是宋子文说的话,而且是在1936放蒋以后说的,说如果对张不利就出去宣布内幕云云。个人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初西安事变张学良从一开始就绝无杀蒋介石之意,这点和杨虎城是不同的,这也是造成两人命运不同的重要原因。


磨史作镜


一,汉朝张良。汉朝建立,功劳最大的,莫过于韩信和张良。韩信被杀,张良却得寿终正寝。究其原因,是张良不贪权势,功成身退。汉朝建立后,他没有在朝当官,而是去山野修道辟谷去了。朝庭有事,请他他才出面。著名的"商山四皓"保太子的事,就是他应吕后的邀请才出来帮忙的。所以得善终。

二,唐朝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郭子仪功劳最大。被封为汾阳郡王。郭子仪知道,自己的功劳越大,麻烦就越大。所以他处处小心,以求自保。代宗每次给他加官晋爵,他都再三恳辞。广德二年(764),代宗要授他“尚书令",他死也不肯接受。正因为他豁达大度深谋远虑,得以不但保全了自己,而且也惠及了子孙。

欢迎点评。


WM晓奇


最典型的就是唐朝郭子仪,郭子仪和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两大功臣。

李光弼死得较早,郭子仪后来被封中书令,汾阳郡王,一生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君王,位极人臣,功高而不震主,势强而不骄狂,一生谦虚谨慎,小心防范卢杞等朝中小人。

到了晚年仍然为唐朝效力,叛将仆固怀恩勾结回纥、吐蕃寇边,郭子仪不顾年迈危险,单骑独闯回纥军营,说服回纥共同对抗吐蕃,大败吐蕃斩首五万余人。

郭子仪享寿85岁,也寿尽了人间荣华富贵,八个儿子八个女婿也都得到高官厚禄,儿子郭暧还做了驸马,上演了一出《打金枝》,郭子仪是功臣得以保全善终的典范。


流贼闻之心胆摇


汉朝名将卫青。

卫青生于汉朝初年,初为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的骑奴。后来因为汉武帝看上了其姐姐卫子夫的美貌,而被汉武帝再加上自己的军事才能被汉武帝所器重。


卫青一生出击匈奴7次,七战七捷。为汉朝收复河朔平原河套地区,打败匈奴单于。被汉武帝封为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

卫青一生不居功自傲不树立私威、对人宽厚、善待士兵,即便是后来汉武帝重用外甥霍去病他也没有怨言。死后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初。

三国时期诸葛亮。说起诸葛亮大家可能比我还要清楚,诸葛亮27岁出山直到54岁去世,27年的时间里他辅佐这蜀汉两代君王,必生愿望就是能够辅佐刘备父子能够光复大汉江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死后被追封为忠武侯。


唐朝开国二十四功臣之李靖。李靖生于南北朝时期,初为隋将后来投靠李渊。李靖一生南平萧铣、辅公祏安抚百越,灭东突厥,破吐谷浑,为唐朝平定了南方半壁江山,被封为卫国公。后来急流勇退辞官回乡,能够不谈恋名利,也落得个善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