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朵朵醉春風

春暖花開,美麗中國桃花次第盛開。桃花作為春天的代表,可著實火了一把。全國各地以桃花為主題的鄉村旅遊、節慶更是熱熱鬧鬧,各具特色。隨著生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融合,桃花觀賞價值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日益顯現,特別是在鄉村振興、農民增收等方面作用巨大。如何讓桃花更美,花期更長,擴大“桃花經濟”的效應?記者採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桃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團隊。

培育適應性強的觀賞品種,南北遍地桃花

從南國春城廣州春節的花市到首都北京“桃花草莓園”,從東海之濱上海“神州桃花源”到西部休閒農業之都成都,在公園、在田間、在路旁,研究團隊培育的觀賞桃花品種上千萬株在祖國大地的桃花節上美麗綻放,給春遊的人們帶來了好心情,給花農帶來了好收益,給美麗中國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桃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團隊,多年來潛心桃樹研究,針對桃花市場存在的適應性不足以及花色品種單調等問題,採用遠緣雜交、胚挽救、分子標記等技術,培育出適應性強、開花早、花期長、多樣性豐富的優良觀賞桃品種,是各地桃花節的重要栽培品種。

桃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王力榮介紹,利用低需冷量、低需熱量、抗寒性強於一體的“白花山碧桃”為親本,培育的“探春””“迎春”“報春”“元春”“銀春”“惜春”等春字系列品種,南北適應性強,花期早,成花容易,實現廣東等亞熱帶地區桃花栽培春節上市,品種適宜栽培區南移500公里;實現中部黃河流域花期提早20天以上,品種搭配花期45天左右;實現北方寒冷地區觀賞桃花自然越冬,品種適栽區北移至少500公里。

樹形更多樣花型更妖嬈 花色更豐富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春日裡初生的桃花似少女般美麗。桃花,乃薔薇科桃亞屬植物桃樹之花,通常花瓣五片,為單瓣花,生產上的桃花顏色以粉紅色為主,野生桃花多為粉白色或白色,無論花型和顏色都較為單調,地方桃花品種的花期晚、花期短。

針對觀賞需要,桃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團隊通過深度發掘我國桃野生和地方品種資源,研究樹形、花型、花色的遺傳傾向,經過多代雜交,有針對性地篩選和培育出了花色漂亮、花瓣較多、著花密集、花型或樹形奇特的桃樹品種,這類桃樹品種偏重於以花或樹形取勝,基本不注重果實的食用價值,稱為觀賞桃花或觀賞桃。

樹體高度有喬化、半矮化和矮化三種類型,樹形有直立形、帚形、盤龍形和開張形等,枝形有直立形、下垂形、半下垂形和盤龍形等,形態多樣,豐富多彩。“灑紅龍柱”如身體修長、婀娜多姿的少女;“粉垂菊”如垂空的水幕落九天;開張型的“滿天紅”熱情奔放,光芒四射;半矮化的“畫春壽星”配上綠色的草坪,好似伊甸園,如夢如幻。

按照花型分有菊花型、月季型、牡丹型,梅花型、鈴型、薔薇型。桃花瓣數5瓣為單瓣,6-10瓣為復瓣,10瓣以上為重瓣。我國傳統的碧桃品種瓣數一般在20-40瓣。研究團隊利用了遠緣雜交,培育的“萬重粉”“萬重紅”等品種花瓣數量達到200多瓣,比傳統品種增加5-10倍,實現花徑的重大突破,堪稱“桃玫瑰”。

花色有深紅、紅、深粉紅、粉色、粉白、白色和灑金型,與常見的單瓣桃花相比,觀賞桃花成了春天舞臺的寵兒。

發展鄉村旅遊要學會挑選桃品種

桃花盛開時,風景如畫,美不勝收。從全國來說,桃花從南到北依次開放,各地自發形成或者以民間名義組織桃花節不計其數,熱鬧非凡。目前各地桃花節均以大面積的桃果生產園或者野生桃林為依託舉辦,要想脫穎而出形成特色,進一步擴大桃花經濟的效應,首先要搞好規劃和設計。王力榮建議,可以在道路、休息區種些觀賞桃花,觀賞桃有早花、晚花,花期可以相差40天,搭配不同樹形、不同花型的觀賞桃花,以增加觀景性和吸引力。記者瞭解到,隨著桃花觀賞、旅遊、鮮切桃花需求的增多,在一些大城市的周圍相繼出現了規模幾百畝到上千畝的觀賞桃花種植企業,主打桃花觀賞旅遊市場等,多姿多彩的觀賞桃花,成了高品質春遊賞花活動上的主角。

王力榮還建議,對於農民自辦的農家樂,可以選擇既能看花,又能食用的兩用桃品種,如滿天紅、黃金美麗、花玉露;如果是以採摘為主的桃園,可以選擇如沒有毛的油桃、油蟠桃,採摘方便。大型的觀光園則可以引進更多桃品種,把桃文化和科普等融合進去。

相信在各地鄉村振興、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中,觀賞桃花將會更多地扮靚大地,牽引著人們探尋心中的桃花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