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之變:主力大軍尚在半路,皇帝投降了

南朝梁承聖三年(公元554年),在侯景之亂結束兩年多後,又一場危機襲來。在侯景未平之時,已經蕭牆亂生,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梁武帝蕭衍第七子,即梁元帝)與益州刺史、武陵王蕭紀(蕭衍第八子),雍州刺史、岳陽王蕭詧(蕭衍長子蕭統之第三子)兵戎相見,北方的齊國與西魏趁火打劫,北齊吞併兩淮,西魏更是奪取漢東、漢中、蜀中,並使蕭詧稱藩。然而,西魏的實際控制者宇文泰仍不滿足,把視線轉向了此時的梁朝政治中心——江陵。

承聖二年七月,梁朝內部就是否由江陵還都建康產生衝突。尚書左僕射王褒、左民尚書周弘正等認為應還建康,車騎將軍胡僧祐、吏部尚書宗懍、御史中丞劉彀、太府卿黃羅漢則認為“建業王氣已盡”,請留江陵。“才藝兼美”的梁元帝在政治上毫無遠見,貪圖江陵富庶,而建康遭戰火嚴重破壞,不肯還都。

放眼當時的戰略格局,北之襄漢、西之梁益,都已失守,而且荊州相當一部分兵力隨太尉王僧辯駐紮在建康,江陵處於非常不利的局面,這一點自然不會被宇文泰忽視。

承聖三年十月,在王僧辯與齊軍對陣江淮之際,宇文泰動手了。司空、柱國大將軍、常山郡公於謹為元帥,率步騎五萬進攻江陵。於謹是西魏八柱國之一,以善謀著稱,此外參與這次戰役的還有大將軍、中山郡公宇文護,驃騎大將軍、陳留郡公楊忠,驃騎大將軍、建忠郡公韋孝寬,驃騎大將軍、都昌縣公王傑,車騎大將軍、冠軍縣公楊紹,吏部尚書唐瑾,兵部尚書郭彥,中書令薛置,荊州刺史長孫儉等。

十月初九,大軍從長安出發,宇文泰親自在青泥谷餞行。於謹經南陽,於十三日抵達樊城,稍作休整,蕭詧帶著自己的人馬與於謹會合。梁武寧太守宗均飛報魏軍入侵,而胡僧祐、黃羅漢認為“二國通好,未有嫌隙,必應不爾”,主張派侍中王琛出使魏國。王琛走了一段路沒發現魏軍蹤跡,就寫信對黃羅漢說,邊報“皆兒戲耳”。多疑的蕭繹終是不能安心,於十八日派人召王僧辯大軍回援江陵,但已經來不及了。

十一月初一,魏軍渡過漢水,於謹命先鋒宇文護、楊忠率精騎晝夜兼行,先奪江津,切斷江陵與下游聯繫。初二,宇文護克武寧,宗均被俘。同日,蕭繹出城巡視防務,命王褒都督城西諸軍事,胡僧祐都督城東諸軍事,梁軍繞城築柵六十餘里,使兵力更加分散。初四晚上,魏軍進至江陵四十里外的黃華,天亮後至江陵城下。

此時梁軍士氣尚盛。初六,巂州刺史裴畿與新興太守裴機、武昌太守朱買臣、衡陽太守謝答仁開枇杷門出戰,雙方激戰,魏儀同三司胡文伐被裴機斬殺,楊紹被箭射中大腿。但是,隨著魏軍後續部隊的到達,局面愈發不利,於謹下令築起長圍,徹底切斷江陵與外界的聯繫。二十六日,王褒、胡僧祐、朱買臣、謝答仁分頭開門出戰,卻無一取勝。


隨著各路援軍的逼近,於謹於二十九日下令猛攻江陵。梁軍方面,胡僧祐在一線督戰,明行賞罰,激勵士兵奮勇抵抗,成功遏制魏軍攻勢。不料關鍵時候,魏軍一陣箭雨射來,胡僧祐中箭身亡,士氣一下子就垮了。魏軍則將兵力全部投入,又有叛徒開西門接應魏軍入城,梁軍防線崩潰。至黃昏時候,城南已經失守,而城北仍在苦戰的將士聽說魏軍已經入城,相繼潰散。

失魂落魄的蕭繹焚燬宮中所藏書籍十四萬卷,命人作降書。謝答仁與朱買臣勸蕭繹趁亂連夜突圍,蕭繹問王褒意見,由於謝答仁曾為侯景效力,王褒說“成彼之勳,不如降也”;謝答仁又請收集散兵守子城,仍被王褒制止,一心要蕭繹放棄抵抗,束手投降。這位琅琊王氏的代表人(王褒是王導八世孫)節氣全無,給於謹寫信自稱“柱國常山公家奴王褒”,江南衣冠掃地。

江陵之變:主力大軍尚在半路,皇帝投降了

蕭繹素衣白馬出門,立即被魏軍看押起來,蕭詧更是將七叔給好好羞辱了一番。

十二月十九日,蕭繹被蕭詧用土袋悶死。同時,於謹殺害梁太子蕭方矩、始安王蕭方略、桂陽王蕭大成等梁朝宗室。王公大臣以下十餘萬人為奴為婢,分賞三軍,押往長安,老弱者直接殺死,倖免者三百餘家而已。而滿心期望當皇帝的蕭詧終於實現了夢想,但領土不過江陵周圍三百里之地,還要受魏人的監視,自己的大本營也就魏軍奪去(跟老謀深算的於謹打交道,還想佔便宜)。

後記

自願當家奴的王褒不會想到自己到了長安居然受到極大的優待,畢竟琅琊王氏的光環太耀眼了。宇文泰對王褒說:“我是王家的外甥,你就是我的舅舅啊。念著咱們的親戚情分,可不要想家。”(宇文泰母親姓王,至於出自何地王氏都不重要了)每次舉辦宴會,王褒肯定是被安排在上座,慢慢地也就“樂不思吳”了。另外,王褒詩詞書法都是一流,和同時從南方過來的庾信二人隱隱有西魏(北周)文壇領袖之勢,其詩歌作品對唐代詩歌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最後,舉個例子,在王褒來關中之前,書法名家首推趙文淵。王褒來了之後,其書法迅速受到歡迎,王公貴族都來求王褒的字,趙文淵的字就被鄙視了。對此趙文淵很不甘心,也學王褒的字,結果沒學成,被人嘲笑“邯鄲學步”。到了周武帝年間,王褒還當上了太子少保、小司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