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張居正被稱為“元輔良臣”, 死後不久為何卻遭抄家鞭屍?

張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號太嶽,漢族,幼名張白圭。明代湖廣江陵(今屬湖北省荊州市)人,時人又稱張江陵。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

張居正被稱為“元輔良臣”, 死後不久為何卻遭抄家鞭屍?

張居正5歲識字,7歲能通六經大義,12歲考中秀才,13歲時就參加了鄉試,16歲中舉人。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23歲的張居正考中進士。1567年(隆慶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後遷任內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隆慶六年,萬曆皇帝登基後,張居正代高拱為首輔。當時明神宗朱翊鈞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 張居正在任內閣首輔10年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

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採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

張居正被稱為“元輔良臣”, 死後不久為何卻遭抄家鞭屍?

1582年(萬曆十年)7月9日(六月二十)卒,年五十八,贈上柱國,諡文忠(後均被褫奪),張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師的大臣。為萬曆所忌,去世後被抄家,至明熹宗天啟二年恢復名譽。著有《張太嶽集》、《書經直解》、《帝鑑圖說》等。

張居正被稱為“元輔良臣”,在位期間高居宰輔之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麼為什麼死後不久為何卻遭抄家鞭屍?

明朝總共有宰輔170多人,但這其中最有名的自然非張居正莫數。他協助十歲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把衰敗、混亂的明王朝治理得國富民安,可以說是"起衰振隳"的"救時宰相"。

張居正被稱為“元輔良臣”, 死後不久為何卻遭抄家鞭屍?

按理說憑藉這些功績不立碑歌頌,也得下旨嘉獎一下,結果張居正剛剛去世,萬曆就抄了他的家。我覺得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大家想一想,歷朝歷代的改革家有哪個得到善終了?

別的先不談,但凡要改革,就必然會得罪一大批人。得勢的時候,這些人只能忍著,一旦權勢沒了,那報復也就接踵而至。當張居正去世之後,這些曾被張居正打擊過的人自然也會想方設法的復仇!當然除了這些人之外,關鍵還得看萬曆皇帝的態度。

萬曆皇帝與張居正的矛盾也很深,其中最重要的矛盾就是相權與皇權的衝突。當時的張居正儼然成了大明的“二皇帝”,甚至他的威信力都超過了皇帝,皇帝小的時候不太懂,可隨著萬曆長大成人,他自然不會在容忍有人還在他之上。

張居正被稱為“元輔良臣”, 死後不久為何卻遭抄家鞭屍?

其實這就是所說的“權高鎮主”,所以即便張居正沒有去世,他被清算也是遲早的事,畢竟天下只能有一個至尊!萬曆皇帝扳倒張居正,無非是為了樹立威信並奪回皇權。

另外一點,我覺得是因為萬曆小的時候被張居正訓得太慘了,難免會心生怨恨,藉機報復也是有可能的。據說有一次小皇帝背錯了書,被張居正當著大臣的面大聲訓斥,嚇得小皇帝趕緊低頭糾正。

上邊說的這些原因綜合在一起,張居正的下場也就可想而知了!話說回來,張居正死後,萬曆就猶如同脫韁的野

馬,在敗家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張居正被稱為“元輔良臣”, 死後不久為何卻遭抄家鞭屍?

可以說,作為明朝唯一在生前受封太傅、太保雙份頂級殊榮的張居正,是大明王朝最有權勢的內閣輔臣。威權震主,禍福相依,張居正卻不以為然,致使日益成熟的萬曆帝懷恨在心。

萬曆帝是一個貪權好貨的主,被戶部給事中田大益公開批評“以金錢珠玉為命脈”,但在張居正獨攬大權、代行皇權的陰影下,被逼得敢怒不敢言。

張居正倚仗萬曆生母李太后與秉筆太監馮保的支持,主持裁決國家要務,嚴明冷酷。他表現出正反兩面,在私生活上,多次收受心腹大臣進獻的房中術、胡姬和春藥海狗腎,迴歸故里乘坐三十二人大轎,而對萬曆帝的管理近乎苛刻,不但制止他彰顯皇帝恩德賞賜大臣的決定,而且寡情地剝奪天子追求享樂的權力。

張居正被稱為“元輔良臣”, 死後不久為何卻遭抄家鞭屍?

某次,萬曆帝醉酒臨幸了一個宮女,被張居正發現,結果罰跪半天,寫下罪己詔,還告到李太后那裡,差點廢掉萬曆帝。

張居正忘記了君臣有別,也不知稍微收斂,獨專權柄,幾近震主,結果死後沒過幾天,便被迅速掌權的萬曆帝,下令抄家議罪,褫奪生前所賜的璽書、誥命等一切恩典,並將罪狀頒示天下。如果最後不是迫於朝野的輿論壓力,萬曆帝勢必對張居正進行擬定的開棺鞭屍。

萬曆帝對這位“元輔張先生”,已經恨到了極致。這其中既有萬曆帝的以怨報德,也有張居正的作繭自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