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保护的姑苏模式:城景一体化推进姑苏古城保护与复兴华

城景一体化 再现新时代姑苏繁

姑苏 马国胜

有一首大家都熟悉的唐诗是这么写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短短40个字,就勾勒出了水墨江南、画里姑苏的古老韵味和富庶繁华。水巷和小桥、黛瓦和粉墙、街巷和民居,早已融进了我们姑苏城的历史和现代,融入了我们姑苏人的灵魂与血脉。

古城保护的姑苏模式:城景一体化推进姑苏古城保护与复兴华

七里山塘最姑苏

然而,在历史发展中,姑苏古城也遭到了冲动式、开发性的破坏。成片民居被推到,一座座现代建筑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马路穿城而过。为了保护我们的古城,从谢孝思到王庆华和徐刚,一代又一代姑苏人,在负重奋进中,姑苏人披荆斩棘、不断前行。

古城保护的姑苏模式:城景一体化推进姑苏古城保护与复兴华

苏州电视台和苏州日报采访中...

我们认为,要把苏州建成古今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需要的是:绣花的功夫和合理的路径。

第一,采取“城景一体化”新举措,推进古城保护与复兴。城景一体化,是在总结以往经验和借鉴国际先进做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古城保护的新举措,是在高楼大厦和宽阔马路已不可能拆除的现实面前,对还没有造成破坏的古城连片区域,进行整体性划保护, “城”就是“景”,“景”就是“城”,保护一片“城区”就形成一片“景区”。

第二,保持古城风貌的可识别性,不随意改变和破坏。对古城的保护工作应当主要是保护和加固,能修补的尽量修补,而不是推倒重建,尤其不能整片拆除重建,不能好心办坏事。新古建不能成为2500多年姑苏古城的主要形态。对保护区内的民房、厂房、街巷、道路、河道、桥梁、古井、树木、标志建筑和残垣断壁等都进行统一保护;对大小街巷和宽窄河道,只能整修、装饰,不能拆除、拓宽。对破坏古城风貌的东花桥巷的吴宅、阊门下塘的陆润祥故居、山塘街的茶花村、桃花坞社区的办公用房等,都要进行整改。

第三,把风貌保护与美好生活需要结合起来。从单体保护、历史街区保护转变到区域整体保护上来,形成系统性永久保护制度。我们认为,建国前的建筑应全部控保,建国后的建筑无论新旧,风貌完好的也要纳入控保;对得不到修缮的房屋,要由政府收购并修缮后对外租赁;对政府拥有产权的控保建筑,更不能一卖了之;上下水和燃气管道、电线电缆要统一入地或者整齐排布,在不改变外观风貌的情况下,让生活变得的更加舒适、便利。

第四,调整考核指标,探索古城保护的财政补偿机制。没有姑苏古城,就没有“东园、西区”。不能简单地以GDP论英雄,区委区政府要积极向上争取财政支持,早日形成“东园西区反哺姑苏古城”的财政补偿机制。建议,先从姑苏区所辖的8个街道做起,对平江和虎丘2个街道的减半考核,对金阊、沧浪和双塔3个街道适当减免。可以考虑引入民间资金进入古保领域,探索官民共同保护的新机制。

第五,重新规划古城道路交通线路。除人民路、干将路外的道路,都要

形成单向环形线路,让临顿路等经常双向拥堵的道路流动起来。将古城公交车改为迷你巴士,增加班次,缩短站点间距离,并与轨道交通站点、公共自行车站点无缝对接。

古城保护的姑苏模式:城景一体化推进姑苏古城保护与复兴华

名城苏州报道

除了要保护好古城的外在风貌,更要对传统文化和古城信誉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和传承,来塑造一个诚信姑苏,让人们从心理上能够接受古城。

古城保护的姑苏模式:城景一体化推进姑苏古城保护与复兴华

人民政协报刊登核心观点....

首先,在官方租金上,要区别对待传统文化产业,将古城保护与文化保护结合起来。建议,对聚集于山塘街、平江路等历史街区的文化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减免或减半征收谢友苏画馆、邹英姿绣馆、苏派书店等文化特色店面的租金,代之以培养传承人和创作代表性作品数量进行考核。

其次,要打造“诚信姑苏”,及时查处虚假广告。对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主管部门要主动作为;对虚假广告举报案件,要认真查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罗马古城为了保护历史建筑,至今,中心街道还保持古罗马时代的狭窄状况;佛洛伦萨古城,全无现代化高楼大厦。在最早实现城市化的欧洲,古城保护早已从单体发展到区域整体保护。如今,这些古城的风貌依然完好,商贸也基本童叟无欺。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已发生了转化。“城景一体化”推进古城保护与复兴,再现伟大新时代的“姑苏繁华图”,正是为了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时代需要新举措。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一个城景一体化的美好家园。让城景一体化成为古城保护的姑苏模式!

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