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扶貧日,5位民主黨派成員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

国家扶贫日,5位民主党派成员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在第五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結果揭曉,99名來自脫貧攻堅一線的個人和40個單位獲獎。新語君從有關方面獨家獲悉,在榮獲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的99人中,有5位民主黨派成員!其中,民盟2位,民進2位,九三學社1位。

国家扶贫日,5位民主党派成员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他們都是誰?一起來看——

貢獻獎:徐冬梅 九三學社

国家扶贫日,5位民主党派成员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主要事蹟

徐冬梅,女,1962年11月出生,漢族,九三學社社員,安徽行政學院副教授、副處長。

2017年,徐冬梅作為省委組織部選派的第七批扶貧工作隊成員來到王寨村。

她深入全村,遍訪了全村所有貧困戶,講解扶貧政策,瞭解並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問題。她四處奔波,引進阜陽市潁泉區志強植保專業合作社,形成“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產業扶貧模式,帶動本村256戶貧困戶增收脫貧。她積極爭取學院支持,多渠道整合各類資金,建設光伏電站和就業扶貧車間。她在全村倡導開展貧困戶“四淨五有兩規範”活動,有效改善了全村人居環境。如今,王寨村已經從“輸血式扶貧”逐步向“造血式扶貧”轉變,2017年實現178戶貧困戶379人當年順利脫貧,2018年村出列的目標也即將實現。

徐冬梅同志在單位組織的體檢中被確診為肺癌患者。她扛著病痛、咬著牙開展扶貧工作,一直忙到年底才做了手術,並於近期進行了多次化療。第四次化療剛結束,她又毅然回到王寨村,留在了扶貧一線。徐冬梅的事蹟感動了王寨村的幹部和群眾,村民們親切地稱她“徐大姐”,把她當成自己的親人。

奉獻獎 俞敏洪 民盟

国家扶贫日,5位民主党派成员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主要事蹟

俞敏洪,男,1962年10月出生,漢族,民盟盟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

作為從農村走出的企業家,俞敏洪熱心公益事業,採用各種形式促進鄉村教育發展,推動中國教育均衡。截至目前,俞敏洪個人及新東方對公益事業的現金捐贈已超3億元人民幣,包括設立“中國大學生自強獎學金”;在西部山區及地震災區捐建7所希望小學;投資成立“情繫遠山公益基金會”,專門用於支持西部農村地區教育發展;持續投入開展公益巡講及鄉村教師培訓。

同時,俞敏洪身體力行,每年都要在全國進行近百場各種勵志講座、家庭教育講座和鄉村教育現狀調研,用自己的奮鬥故事激勵青少年為了夢想而不懈努力,通過培養和改進家長們的教育理念去幫助青少年更好地成長,並持續為鄉村教育提供資金、設備、教學培訓等方面的支持。

奉獻獎:李孝軒 民進

国家扶贫日,5位民主党派成员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主要事蹟

李孝軒,男,1974年8月出生,漢族,民進會員,雲南工商學院執行院長。

創新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雲工商扶貧模式”。針對來自於建檔立卡家庭的困難學生,實施兜底式扶貧工程,累計資助4800餘名貧困家庭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累計投入和減免學費超過1000萬元。

承接教育部滇西青年創業學院項目,開展“千百萬工程”。著重結合雲南區域經濟優勢培養學院創業能力。目前滇西青年創業學院學員已有509人,其中建檔立卡戶學員94人。

從2007年起,面向7個人口10萬以下的少數民族設立“少數民族發展扶持班”,10年來免收費用超過400萬元。2018年開辦怒江籍少小民族扶持班,對怒江州少小民族、建檔立卡戶開展定向扶貧。幫助怒江民族中等專業學校提升專業內涵建設;針對州內學生就業,引入優質企業資源進入州內開展招聘。

創新獎:張福鎖 民盟

国家扶贫日,5位民主党派成员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主要事蹟

張福鎖,男,1960年10月出生,漢族,民盟盟員,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營養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福鎖院士心繫三農,懷遠天下,駐紮農村一線,助力精準扶貧。特別是自2009年至今帶領團隊師生每年300多天紮根農村,先後在河北曲周和廣宗、吉林梨樹和通榆、內蒙古武川、陝西洛川、新疆和田、雲南鎮康、北京密雲等地創建了科學家與農民深度融合、科技與產業緊密結合、“輸血”與“造血”有機結合的“科技小院”精準扶貧新模式。經過10年努力,目前已在全國建立了121個科技小院,覆蓋45種作物產業,示範面積上千萬畝,培訓農民20多萬人次,同時與63家合作社和37家企業緊密合作,推廣應用技術5.6億畝,實現增產增收和環境保護共贏,為脫貧增收、轉變發展方式和推動農村文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創新獎:楊良傑 民進

国家扶贫日,5位民主党派成员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主要事蹟

楊良傑,男,1972年6月出生,漢族,民進會員,山西中農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良傑24年堅守在農業服務一線,“傻瓜式”技術創新和“保姆式”服務模式創新,在技術扶貧工作中收到實效。每年平均開展五六千場次的果業新技術培訓;並在北方果區主導建立了4000多個水果示範園,帶動農戶提質增效。他始終堅持科技創新,創建“千鄉萬村”APP果業科技服務互聯網平臺,延展技術扶貧覆蓋面,推動產業持續助農增收。

楊良傑立足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建設現代果業示範基地引導農戶轉型發展。建設的6800多畝蘋果、冬棗、桃樹、核桃等大型種植基地,顯現出了“現代高效果業+小農戶”的帶動作用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新優勢。在新型職業農民和青年農場主培育中,他結合技術創新和基地建設優勢,出色完成了2000餘名技術“二傳手”的培訓任務,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創新的典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