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老先生走了,人世間再沒大俠

01

晚上一回到家,聽到金庸老先生走了這個消息,感到一股失落感,油然而生!看著金庸先生的著作長大的,除了書籍還有電視劇,著作裡面的江湖義氣,兒女情仇,讓我有了太多的對江湖的遐想。

金庸老先生走了,人世間再沒大俠

02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寧的一個書香世家。海寧查氏是世家望族,康熙年間創造了"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的科舉神話。金庸原名原名,被譽為""之一。

而金庸族譜旁系姻親關係中,也有很多大家熟悉名字,比如:

徐志摩——金庸的表哥(金庸母親徐祿是徐志摩的堂姑媽);

蔣百里——金庸的姑父(著名軍事家蔣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

錢學森——金庸的表姐夫(蔣百里的女兒蔣英是"航天之父""兩彈一星"功勳錢學森的妻子)

瓊瑤——金庸的表外甥女(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瓊瑤的三舅袁行雲)

可以說金庸的家族裡面有著優秀的基因吧,不得不說,家族文化的積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所以心理學上說,找人結合要往上面查三代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這個豈止是三代啊!

金庸老先生走了,人世間再沒大俠

在書香環境的薰陶下,金庸度過了安穩的童年時光。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3歲的金庸隨學校南下,開始了千里跋涉的流亡之旅。由安至危、由富到困,但金庸沒有在戰亂的顛簸流離中頹喪。

15歲的時候,金庸和兩位同學一起合作,編了一本《獻給投考初中者》,根據招考的題目,做些模範答案給學生看,大概相當於今天《五年模擬三年高考》這類的參考書。這個書做得很成功,讓他們賺了很多的錢。

求學期間的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想成為一個外交官。但因歷史原因,他還是跟外交官的夢想擦肩而過。後來,金庸在另一所學校念起了國際法,而這段法學知識背景以及他後來的經歷與聲望,為他謀得另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1985年他被聘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1947年的時候,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從三千名報考者脫穎而出。第二年,《大公報》香港版創刊,金庸被派入香港,那年他24歲。

香港那個時候並不是一個很發達的地方,但金庸說,"我一生很喜歡冒險,過一點新奇的生活。"我想這也可能是他後來那麼成功的原因之一吧,有些人註定這輩子就不會平凡。

李敖曾在節目中批評金庸武俠小說"那寫得什麼玩意",他說俠義部分金庸自己沒一樣做得到,"不講真話、不做真事"。現在他和李敖都去了同一個世界,一切都歸於平靜,再也沒有那些批評!

說不定他們還能在相遇,當談起這些事情的時候,應該也能像江湖豪俠一樣,相逢一笑泯恩仇吧!

03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老先生創作的小說影響了幾代人。

金庸老先生走了,人世間再沒大俠

馬雲自幼是中國武術、古典文化的愛好者,崇尚武俠,也是金庸老先生的粉絲。馬雲在阿里巴巴的花名是"風清揚",就是來源於《笑傲江湖》這部小說。

金庸小說的武俠精神,對阿里巴巴以及馬雲本人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可以說傳輸到了整個公司的文化發展過程當中。

阿里處處是金庸武俠的元素,馬雲的辦公室叫"桃花島",會議室叫"光明頂",價值體系先後被稱為"獨孤九劍"和"六脈神劍"。

金庸曾經送給馬雲,一幅字,上面寫:"善用人才為領袖之要旨,劉邦劉備之所以創大業也,願馬雲兄常勉之!"

金庸比馬雲大幾十歲,但是稱馬雲為兄弟。足以見得金庸先生的平易近人,在武俠世界裡面,不論年齡,只論情懷。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們以兄弟相稱也是不奇怪的。正好他們兩個人,都有這種江湖俠義之情。

金庸老先生走了,人世間再沒大俠

04

在金庸的所有作品當中,我最喜歡《笑傲江湖》,令狐沖和任盈盈的愛情故事讓我著迷。

金庸老先生走了,人世間再沒大俠

雖然令狐沖和小師妹嶽靈珊青梅竹馬,但是最終還是和魔教的"妖女",任盈盈走在了一起。

他的這種敢愛敢恨和世俗相左的愛情故事,讓我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可能骨子裡,我也是一個想和世俗抗爭的人吧。

他曾表示:"我希望我死後一百年、二百年後,仍然有人看我的小說。我就很滿意。"

愛情這個話題永遠也講不完,說不完。當一兩百年之後,肯定還有不少人會緬懷書裡面的故事吧。

金庸一生經歷極其豐富,獲頒榮銜甚多,1995年,擔任委員,見證了香港的迴歸。2010年,授予金庸榮譽院士和哲學博士學位,可以說上世紀中國無數重大歷史事件他都經歷了。在完成了一次次謝幕後,這次,他真的退出江湖了。

金庸老先生走了,人世間再沒大俠

有網友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大俠駕鶴西遊日,武俠時代終結時。"很好的詮釋了他一生的寫作成就。緬懷我們的大俠,真正的金盆洗手了!

老先生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