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之所以走到今天,最可恥的卻是悶不出聲的「西烏克蘭」!

眾所周知,古往今來有很多國家,在面臨國家危亡之際,毅然決然通過遷都最終化險為夷,甚至從此崛起,比如哈薩克斯坦和巴基斯坦,那烏克蘭為什麼就不行了呢?是不是烏克蘭不努力呢?其實還真不是,烏克蘭她也遷都了,為什麼還是“一敗塗地”呢?

烏克蘭之所以走到今天,最可恥的卻是悶不出聲的“西烏克蘭”!


哈爾科夫州,是烏克蘭東部的一個州,北界俄羅斯,面積31400平方公里,位於哈爾科夫河、洛潘河和烏達河匯流處,大部是平原,北有中俄羅斯丘陵,南為頓涅茨山;

首府哈爾科夫,是烏克蘭最大的鐵路樞紐,首屈一指的機械工業中心,有增多飛機制造廠,十幾家航天工業企業,人口150多萬,在烏克蘭位居第二位,其主要民族成分為:烏克蘭族48.5%,俄羅斯族29.7%,猶太族15.6%,雖然烏克蘭的官方語言為烏克蘭語,但哈爾科夫地區全民使用俄語。

哈爾科夫是烏克蘭哥薩克人於1656年建立的,18世紀烏克蘭併入俄羅斯,19世紀後半葉隨附近頓涅茨克煤田開發和鐵路修築,1869年從哈爾科夫率先建成鐵路通煤田,該城成為俄國最重要的集市貿易中心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沙俄戰敗,面臨崩潰邊緣,在1917年爆發了十月革命後,烏克蘭也趁機獨立,同時建立了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且一改基輔羅斯的首府地位,而將哈爾科夫定為烏克蘭首府直到1934年又搬遷至基輔,直到今天。

可見,烏克蘭不是沒有遷都,可以說雖然蘇聯解體了,但是烏克蘭仍然是一個強大的國家,然而獨立後的烏克蘭又做了什麼呢?

烏克蘭之所以走到今天,最可恥的卻是悶不出聲的“西烏克蘭”!


雖然媒體關於烏克蘭東南部的報道鋪天蓋地,然而實際上搞分裂的並不是東烏克蘭,而罪魁禍首是“悶不出聲”的西烏克蘭,在東烏克蘭無法拋開與俄羅斯之間的緊密聯繫的情況下,強行割裂與俄羅斯的關係,這些政客才是分裂的罪人,他們為了爭取多數選票,拋棄了少數人的利益與感情,即便這個少數佔了三成,其實東烏克蘭講俄語的比例比俄族人所佔比例要高得多,也就是很多生活在東烏克蘭特別是頓巴斯地區的烏克蘭族人也並沒有意願去俄化,相反的是很多烏克蘭人在俄羅斯打工或者有親屬關係.....

對此, 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