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委」不走尋常路,教師教學才出衆|案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旁聽學校同仁的課程,分析評判後給出合理的意見與建議,從而改進教學方式,這是校內司空見慣的做法。但有時候,相比處於同等位置的同仁,大學生可能會對老師的教學給出不同的意見,讓大學老師的教學方式和成果得到更好的體現。關於這一點,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就組建了學生觀察團進入課堂旁聽教師授課,組織學生單獨進行教師評價。

馬科斯·E.加西亞-奧傑達是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生物學副教授。為了提升教學效果,加西亞-奧傑達嘗試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過主動學習法的教學技巧,甚至還從學校的教與學中心請來一支不同尋常的教學觀察團,評判自己在普通微生物學課堂上的教學表現。

學生觀察團進教室

這支觀察團的特別之處在於成員都是學生,包括3名本科生和1名研究生。在加西亞-奧傑達上課之前,觀察團成員魚貫進入教室。教室根據主動學習法量身打造,講臺在教室正中間,90餘名學生按10人一組圍坐在講臺周圍的長方形大桌旁邊,觀察團則2人一組坐在教室邊緣,觀察課堂教學過程。

高塔姆·帕納卡是觀察團成員之一,課桌上是他的筆記本電腦,一張電子表格赫然顯示在電腦屏幕上,表分五列,用於記錄加西亞-奧傑達的上課情況。第一列記載課堂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多少,其餘各列則是教師和學生的具體行為。

當然,觀察團成員會預先決定各自的觀察對象是教師還是學生。4名成員都經過了課堂觀察技巧的培訓,能採用一套完整的字母代碼表示具體教學行為。加西亞-奧傑達在講課時會來往於各個長桌之間,時而與某組成員進行簡短溝通,時而召集全體學生提出若干問題,於是帕納卡在表格上寫下了“MG”二字,表明“授課教師在教室內四處走動以指導學生完成任務”。

課程過半,加西亞-奧傑達在屏幕上展示了某種正離子穿越細胞膜的示意圖,並通過提問、鼓勵學生回答等方式引出了與圖例穿越方式有差異的某種元素。在帕納卡的觀察表上則出現了“授課教授創造的輕鬆氛圍能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這樣的評語。

最終,課程結束之後,觀察團會將表格內容彙總並出具詳細的課程報告,包括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比例、教師和學生在各環節的課堂表現以及教學改進建議等。

傾聽學生的聲音

學生觀察團的成立源於學校開展的學生評價教學項目(Students Assess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以下簡稱“Satal”)的興起。傳統的學生評價通常發生在課程結束之後,學生對課程內容和教師教學情況進行評判。學生評價本來是教師瞭解學生感受並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的有效時機,但實際情況常常截然相反,教師並不十分信服學生的評判,認為學生的看法多與教學無關或者提出的建議與做法是教師自己無法掌控的。

同時,一些研究也表明學生評價常因教師的性別、魅力不同而有所偏頗,不夠客觀公正。另一方面,由於評價是在課程完結之後進行,即使所提意見得到了任課教師的採納,對學生自己的學習也沒有亡羊補牢的作用,因而學生很難仔細思考,認真對待。

然而,從學生的角度來評價課程與教師是全方位瞭解教學情況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評價的結果常常和教師的升遷任免有直接關係。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希望提高學生評價的質量,為教師及時提供有價值的學生反饋。

學校尊重學生的聲音和觀點,深信學生提出的意見對改進教學是有價值的。而學生觀察團因其角色優勢能更好地理解學生的困惑,表達學生的看法,還能結合自己在各門課的學習經驗,為教師恰當融合不同課程的交叉內容出謀劃策。

基於這一信念,學校通過教與學中心於2009年啟動了Satal項目。經過數年發展,學生觀察團人數從最開始的5人增長到如今的12人。中心不僅認真挑選有意參與Satal項目的學生,並且會持續提供培訓,特別是課堂觀察、學生訪談、焦點小組的實施方法和運用技巧。

訓練有素的觀察團成員能全面收集課堂活動的各項數據,從而出具翔實可信的課堂報告。這些報告作為間接例證與包括課件、考試成績在內的直接例證相結合,全方位展示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

同輩交流更順暢

除了前文所述的課堂觀察外,組織學生進行訪談是Satal項目提供的另一項評價服務。在應用數學助理教授諾艾米·佩特拉的數值分析課堂上,在佩特拉不在場的情況下,Satal項目成員布里安娜·瓦斯克斯和帕納卡與學生面對面進行訪談,獲悉學生對課程教學的看法。

瓦斯克斯和帕納卡通過三個問題來引導學生:“什麼有助於你的課堂學習?”“你認為授課教師怎樣調整可以提升你的學習成效?”“你認為自己怎麼做可以加強學習?”這些問題能夠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方面,以獲得有效的學生意見。

訪談過程分為三個部分。

首先,帕納卡把問題投放在屏幕上,讓學生在紙上寫下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然後,帕納卡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並讓學生記錄討論結果。在這一階段,有的小組爭先恐後表達各自的看法,而有的小組則十分安靜,低頭注視自己寫的內容。這時候,瓦斯克斯和帕納卡在教室內四處走動,幫助過於沉默的小組展開討論。相互討論的好處在於能給予學生時間對自己的看法進行思考,在討論中逐漸整理思路,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

最後,瓦斯克斯和帕納卡引導所有學生髮表意見並進行表決。特別是話題轉到教師可以作出哪些改變時,帕納卡把諸如“希望教師能多舉出與所學數學知識相關的實際例子”之類的建議依次輸入投影屏幕,再由學生舉手表決是否同意這些提議。

這種收集學生反饋的流程是Satal項目精心設計的,其精髓在於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於學習上,以及鼓勵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而非從眾而行,人云亦云。此外,學生在與朋輩交流時沒有過多的心理負擔,更容易打開心扉,表達真實的想法。這也是Satal項目的一大優勢。

雙向反饋解疑惑

在學生訪談結束後的第二天,Satal項目負責人阿德里亞娜·西尼奧里尼與帕納卡、瓦斯克斯、助理教授佩特拉會面,一起梳理訪談結果。在此過程中,西尼奧里尼等人會結合在其他課程反饋中獲得的經驗,逐個解釋學生反饋的關鍵原因,並與佩特拉一起討論解決方法。

根據實際情況,佩特拉或者進行相應改變,或者向學生解釋某種做法的原因。“有時候,教師只要跟學生解釋清楚自己的想法,或者僅僅表達自己在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就足以消除學生的疑惑。”西尼奧里尼這樣說道。

學生訪談是教師獲悉學生想法的有效通道,而該通道不僅僅為學生提出疑問尋求答案提供了途徑,教師也可以向Satal人員提出困擾教學的難題,在和學生的訪談中得到解決的辦法。

譬如,長期以來,數值分析課程的作業完成情況不甚理想,於是佩特拉向帕納卡等人提出了這個問題,並希望他們在與學生訪談的過程中尋找具體原因,得出有效的應對辦法。訪談結果表明,課後作業很難,學生由於有畏難情緒遲遲不願開始做作業,最終導致作業質量不佳或未能完成。

與此同時,學生對佩特拉的建議包括增加辦公室時間。這樣一來,經過溝通,佩特拉決定在每週二下午課後增加一個小時的辦公室時間。而當天正好是佈置作業的日子,這樣,學生在完成課後作業時就能及時獲得教師的幫助,在不降低問題難度、保證學生學習質量的情況下,解決了師生雙方的問題。

學生訪談以及學生觀察團進課堂等行動的結果大多暴露了教學過程中的小問題、小矛盾,通常,這些問題或矛盾都能通過或大或小的教學改變得以改善,而這些改變又能在Satal項目的評價活動中得以驗證。久而久之,在師生雙方的共同參與下,教學質量得以不斷改進、提升。

主要參考文獻:

[1] Supiano, Beckie. "What Professors Can Learn From Their Students". The Chronicleof Higher Education. November 19, 2017. Web.

[2] 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網站

“评委”不走寻常路,教师教学才出众|案例
“评委”不走寻常路,教师教学才出众|案例

作者 | 麥可思 範春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