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方言文化人口情况对比

南方非官省份文化(语言)主要呈现四种情况,大一统,三足鼎立,南北对立和四分五裂。


三足鼎立:广东,湖南,广西

广东

广东以民系划分地区是尤为明显的也是最出名的,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组成三驾马车,也是历史上发生械斗最多的地区,土客械斗,闽客械斗,客家潮汕广府人相互殴打三国杀,谁也没看的起谁,好不快活。

不过到了近代新中国成立,斗了几个世纪的三兄弟终于在北方老大(普话)的领导下握个手,携手共建广东大家庭,潮汕人抱团经商不问政事,客家人读书从军从政,广东人悠然自得,也倒把广东三亩田经营得有声有色。

各省方言文化人口情况对比

以珠江入海口为界,以西主要粤语的天下,以东主要为客家话的天下,福佬话分占两头。

雷州话和海陆丰话这两个小弟,他们和潮汕共同组成福佬民系,广东三大民系(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三足鼎立。

湖南

同样,湖南也呈现湘语,赣语,官话三国杀的局面。

各省方言文化人口情况对比

首先是湖南中心地带,也就是洞庭湖平原地区,湘语大行其道;靠近江西老表的株洲郴州等地说着一口老表话;北部和西部说西南官话。

各省方言文化人口情况对比

南方还有一块土话个官话混合区,不过近年来不出意料的话是会官话化了,毕竟普话在全国都是强势的语言。

虽然是三国杀,不过似乎没有听说三个民系有太大的冲突,湖南人还称江西人为老表,怕是最相亲相爱的三兄弟了。

广西

广西三大集团——讲白话(粤语的分支)的、讲桂柳话的、壮族人。还有间或其中的平话人、客家人、其他少数民族等。虽然是“自治区”但是还是汉族人占主体,壮族多分布在桂西和桂中桂北农村。汉族人群中粤语人口占优势,近一千八百万人,桂柳官话占行政优势,有近六百万人,少数民族基本会说这两种中的一种。

各省方言文化人口情况对比

壮族人占全省人口三分之一,汉族占三分之二,其中粤语人口占汉族人口的一半(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东部,另外一半主要讲桂柳官话,平话和客家话,分布在广西北部,西部则是状语的天下,广西中部汉语状语各占一半。

广西中部还有200万人讲平话的,值得一提的是维基百科里把平话列为和汉族八大方言同一级的汉族方言,只是影响力有限罢了。

南北对立:安徽,江苏,江西

江苏

说到省份南北对立,当然得提到大内斗省了(江苏人自己的调侃),苏南苏北的对立不是一天两天的了。由于苏北的黄泛,战争年代无数的苏北人南下北上当流民,流浪到上海苏州等地做者比较底层的工作,久而久之了自然被看不起。​

又恰逢上海腾飞,苏南崛起,加上苏南吴语和苏北官话无法交流,江南文化和江淮文化的差异,自然更加深了这种偏见,苏南对苏北的歧视也就越发根深蒂固了。(你再哭,再哭刚波宁就要来抓你了!)虽然是个笑话,不过也体现了苏南对苏北的歧视之深。

各省方言文化人口情况对比

不过这里还有几个概念:

江南和江北

苏南和苏北

苏南,苏中和苏北

江南和江北是按长江划分,长江以南为江南,包括说官话的南京和镇江两地,和苏锡常。总的来说江南经济好,瞧不起江北,江南内部,苏锡常看不上南镇。

各省方言文化人口情况对比

苏南和苏北主要按照文化划分,说吴语的为苏南人,说江淮官话的为苏北人,于是南镇两地的人变成了江北人,南通南部地区的人成了苏南人。

各省方言文化人口情况对比

至于苏中人这个概念就是单纯按照地域划分,江苏中部,不过没碰到过说自己是苏中人的,认同度不高。

安徽

安徽和江苏基本上是一个路子,也是南北对立,皖南人瞧不起皖北人,大抵也是经济和黄泛的原因,不过皖南情况更加复杂,吴语赣语徽语又在皖南三国杀,不过共同的一点是都瞧不起皖北人,而且比起江苏,好像有过之而无不及,地域歧视要不得啊。

各省方言文化人口情况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徽语,徽语作为徽文化的代表,自然是博大精深,不过没有被列为八大方言,不能说是一种遗憾。

四分五裂:福建

闽语算是八大方言里的奇葩了,也是汉语活化石(闽语在语言学划分里是唯一划分成上古汉语的语言,其他八大方言都被划分为中古汉语)

各省方言文化人口情况对比

虽然大家都说闽语,但根本没有认同感,因为:完全不能互通啊!(“闽”旗号相同,实际上是藩镇割据互不统属)

根据联合国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639-3国际语种代号标准,汉语包含13种一级方言,各方言可分成多种次方言。十三种汉语一级方言分别是:官话、晋语、粤语、湘语、吴语、徽语、赣语、客家语、闽北语、闽南语、闽东语、闽中语、莆仙话。可见闽语内部差异之大,以至于完全不是一门语言。

各省方言文化人口情况对比

闽东话,闽中话,闽北话,闽南话,东西南北全特么到齐了,发现还有赣语客家话莆仙话邵武话吴语,这特么都可以开两桌麻将桌了。

语言不通就很难产生认同,于是闽南人,闽北人,闽东人就划分得十分明显。其中闽南话算是最强势的了,毕竟还有台湾潮汕海南撑腰,也成为福建的强势语言。身在省城的闽东人自然是很不服气的,但福州政治地位上比不上厦门,经济地位比不上泉州,自然很憋屈。

总之在福建倒是看不到很明显的地域文化歧视,更多的事地域文化的竞争,毕竟谁都想挣口气。

大一统:浙江,海南,台湾

浙江

浙江除了小部分徽语,闽语,官话,其他清一色说吴语,基本能互通,内部差异不大(相比闽语)

各省方言文化人口情况对比

各省方言文化人口情况对比

海南

海南800w人中有600w讲海南话,不过黎话和詹州话(粤语)也站不小比例。

各省方言文化人口情况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话是闽南话的一种。(海南人主要为南宋时期闽南人后裔)

台湾

台湾客家人约占十分之一,外省人约十分之一,闽南人十分之八,台语(闽南话)自然是强势语言,一家独大。

各省方言文化人口情况对比

而且汉族也是一个奇葩民族。

因为按照西方语言学分法,中国汉语八大方言都算一门语言,因为很难互通,语法不同。像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互通能力达到87%(忘了哪里看的数据),也可以分为两种语言。而在民族学上划分一个民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语言。

像印度各个邦,说一种语言,就是一个民族。

而汉族呢?保守估计,汉族至少掌握了13种语言,个人认为还不止13门。够奇葩吧?而且各个民系之间还努力证明自己是汉族最纯正的语言,客家人认为自己是纯种汉族,自然自己最纯正,闽人认为自己的语言最古老,粤人认为粤语最有调调。北方人认为南方人说的是鸟语,南方人认为北方人说的是胡语……谁都认为自己最纯,最能代表汉族。

这就是大汉族认同(不是大汉族主义),一个跨语言的民族,一个民族,掌握了多门语言,这在世界民族里很少见,因为语言的差异一般会塑造出不同的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