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起義前,唐朝原來是這樣的 動盪不堪

在我國曆史中黃巢起義留下了濃重的一筆,而黃巢率領的起義軍也震撼整個唐王朝,打進國都使唐朝的統治搖搖欲墜,當時整個朝廷裡也沒有一個可以出來應對危機的人才,唐朝實際上早早地從內部已經開始瓦解。

首先,宣宗的大中九年(855)七月,浙東藩鎮(治所越州,位於今天的浙江省)的士兵們不滿觀察使(與節度使同級的藩鎮長官)李訥的所作所為,起來將李訥趕走。以此為起點兵亂陸續爆發,大中十二年(858)五月湖南藩鎮(治所潭州,位於今天的湖南省)的都將石載順等人驅逐觀察使韓悰;次月江西藩鎮(治所洪州,位於今天的江西省)的都將毛鶴放逐觀察使鄭憲。同年七月,宣州(宣歙。治所宣州,位於今天的安徽省)藩鎮的都將康全泰趕走了觀察使鄭薰,並率領手下的四百人堅持了三個月,最後被唐朝鎮壓。這一連串的兵亂都發生在長江以南的藩鎮,兵亂從康全泰叛亂時開始具有更強烈的反唐色彩。

此後在唐朝大地上民眾暴動與兵亂交相呼應,發生了裘甫之亂。裘甫被稱作浙東的賊帥或草賊,他是象山一帶有勢力和影響的一個人物。大中十三年(859)十二月,裘甫率領百人在象山發動暴動,次年正月旋即攻克剡縣(今屬浙江省),勢力一舉增加到數千人,此舉震撼了整個浙東藩鎮。到當年六月裘甫被捕為止,叛亂以浙東藩鎮的東部為中心轟轟烈烈地展開,一個時期之內人數曾達到數萬人之多。其中心成員乃是深受苛捐雜稅盤剝的農民,以及失去土地的亡命之徒、流民們。驚慌失措的朝廷派遣聲名顯赫的安南都護(今天的越南一帶的地方長官)王式,好容易才鎮壓了這次叛亂。

浙東擁有江南半壁江山,乃是唐朝財賦的主要來源。而在這樣一個重要的地區卻爆發瞭如此長時間的、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叛亂。而且,叛亂超出了迄今為止的兵亂範圍,農民成為叛亂的主力。這一現象在進一步暴露唐王朝統治的脆弱及其弱點的同時,也反映出了瀰漫於下層民眾中的反唐氣氛。在進入下一個階段以後,一個必然的方向就是反唐行動表現為兵亂和民眾暴動的結合。龐勳之亂就是其代表,其從江南北上,並在徐州一帶發展壯大起來。

龐勳之亂的起因可以追溯到距離徐州很遠的南方的桂州。在這個地方駐防的是八百名徐州出身的士兵。最早官方和他們的約定是在桂州駐防三年,然而後來三年變成了六年,期滿後還是不准他們回鄉,下令讓他們再延長一年。於是,怒火中燒的士兵們便於鹹通九年(868)七月共推龐勳為首領,拿起武器向故鄉挺進。徐州籍的士兵們性格本來就比較暴躁,加之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一點就著。他們一路上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九月逼近徐州,十月便攻陷了徐泗觀察使的治所彭城。

以此為轉機,龐勳的力量迅速壯大起來。除了附近的農民們以外,從遙遠的他鄉以及已成為盜賊的人都絡繹不絕地前來投奔。於是,最初起於兵亂的龐勳之亂至此轉變成了一場集結各個階層民眾的大暴動,而且直接威脅唐王朝的生命線大運河。最後在勇猛的沙陀族部隊的打擊下,龐勳於鹹通十年(869)九月戰死,叛亂失敗。

康全泰兵亂前後三個月;接下來的裘甫之亂持續了六七個月;而龐勳之亂十五個月,叛亂持續的時間越來越長,規模以及涉及的範圍也越來越大。而且,叛亂的根據地逐漸北上,逼近唐王朝的根基之地。這些高漲的反唐趨勢充分預示著民眾與唐王朝的較量已經進入了最終階段,關鍵時刻即將來臨。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黃巢起義爆發了。

黃巢起義前,唐朝原來是這樣的 動盪不堪

黃巢起義前,唐朝原來是這樣的 動盪不堪

黃巢起義前,唐朝原來是這樣的 動盪不堪

黃巢起義前,唐朝原來是這樣的 動盪不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