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左右了官渡之战的成败,淳于琼被他欺骗,导致乌巢失守

许攸在官渡前线,突然听说审配把自己的家人抓了起来,而袁绍居然公然偏袒审配,直接就叛逃了。许攸的做法完全可以理解:现在大敌当前,袁绍和审配都敢这样欺负我。等把曹操灭了,我肯定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了。

许攸叛逃,对于曹操而言有什么价值呢?史书的普遍观点是:许攸告诉曹操一个重大的军事机密,袁绍的粮草囤积在乌巢。于是曹操亲率精锐烧了乌巢,直接导致了袁绍的覆灭。

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袁绍的粮草囤积在哪里,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军事秘密。这种地方,肯定有大批的牛马和车辆整天进出。因此,曹操想要侦察到袁绍的屯粮之处,并不是很困难的事。

这个人左右了官渡之战的成败,淳于琼被他欺骗,导致乌巢失守

我们再来说一说乌巢的位置,它距离袁绍的大本营大约40里路程。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什么袁绍不把屯粮重地设置在离大本营更近的地方呢?

在我看来,袁绍之所以把屯粮重地设置在大本营40里外的乌巢,这是因为袁绍的大本营所在,是一处较为开阔的地区。如果把屯粮重地设置在这里,很难防范曹操的突袭。

屯粮重地必须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比如说,这里方便设置障碍,这里的出入交通并不方便。很显然,乌巢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在这种背景下,袁绍只需要在乌巢外围设置一些哨卡,就可以让曹操无法轻易接近乌巢。所以,就算曹操知道了袁绍的屯粮重地在乌巢,也没有多大的价值。因为乌巢易守难攻,而且步步设卡,曹操想通过突袭的方式摧毁乌巢,难比登天。

这个人左右了官渡之战的成败,淳于琼被他欺骗,导致乌巢失守

只有弄明白了乌巢的易守难攻,我们才能够清楚地看到,许攸叛逃对于曹操的价值有多大。

简单地说:许攸很清楚乌巢的防守布置,可以暂时切断袁绍的外围警报系统,曹操的军队可以迅速地靠近乌巢。许攸知道乌巢换防的口令,曹操可以迅速地杀入乌巢。许攸知道乌巢的防线弱点,曹操可以迅速地撤离乌巢。

而事实证明,在许攸的帮助下,曹军伪装成袁军,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史书写得很简单,而要实际操作却难上加难:伪装成袁军不难,但是这突然出现的军队是哪个番号的?主管是谁?为什么突然出现在这里?如果没有一位袁绍决策中心的知情人帮忙,曹操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呢?

要明白一个道理:率军奇袭,一点差池就是万劫不复!

这个人左右了官渡之战的成败,淳于琼被他欺骗,导致乌巢失守

这样一分析,谁都能明白许攸投降的价值有多大了。因为,许攸是袁绍决策中心的知情人,只有这种级别的人来降,才能给曹操提供出如此有价值的情报,更是帮助曹操策划好了整个军事行动。

如果许攸只能空谈,却无法把他的想法落地,他怎么会去找曹操呢?就算他去找了曹操,曹操又怎么可能听他空谈呢?这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啊!

而曹操之所以决定相信许攸,绝不仅仅是因为什么旧日情谊,也不仅仅是因为许攸说了什么。更多地是许攸为曹操做了一系列详细而完整的规划。只要曹操相信许攸,就可以越过乌巢守军的哨卡,顺着乌巢最薄弱的环节,杀入乌巢的核心部位。

许攸还可以告诉曹操一些袁绍决策中心的矛盾和分歧。这些情报表面价值不大,实际价值却非常大,因为这些情报可以帮助曹操坚定信心。因为,袁绍决策中心的矛盾和分歧存在,会让袁绍面对突发事件时,无法快速反应。

这个人左右了官渡之战的成败,淳于琼被他欺骗,导致乌巢失守

最后的决定是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曹操该不该相信这份情报呢?

曹操之前可是吃过亏的:当初在兖州轻信他人,结果落入吕布的包围圈,差点当场阵亡。

如果这个情报是假的,曹操按许攸制订的计划,神不知鬼不觉得,越过层层关卡,潜入了乌巢。顺利地冲到了乌巢守军的中军大帐。结果却发现,这是一个埋伏圈,曹操还能活着冲出去吗?

最关键的问题是:许攸并没有给曹操留下充分的考虑时间。因为这种时效性极强的情报,有效期也许只有一个晚上,过了这个晚上,它的价值就会消失。

许攸是连夜逃到曹操大营的,曹操只有连夜行动,许攸的情报才有价值。过了这个晚上,袁绍一旦发现许攸消失,自然就会进行各种补救措施。届时,如果曹操再利用许攸这种过期的情报,危险性自然成倍增大,成功的可能性却微乎其微了。

曹操的谋士大多数反对,因为这是赌命的做法,但荀攸和贾诩坚决支持。曹操最终下定决心,赌一把!

这个人左右了官渡之战的成败,淳于琼被他欺骗,导致乌巢失守

防守乌巢的是淳于琼,淳于琼是一员资深将领。汉灵帝时期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袁绍、淳于琼都是西园八校尉之一。单说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淳于琼在军界的资历与地位。

《三国演义》说:淳于琼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昏庸(身担重任,却嗜酒无度)。实际上,这绝对是冤枉了淳于琼。因为当时的情形实在太复杂,谁处于淳于琼的位置,都很难改变乌巢失守的命运。

淳于琼听到粮仓突然起火的消息时。第一反应肯定是:敌人来袭。第二反应肯定是:小股精锐潜入。这种反应对不对?当然是对的。

敌人毫无预兆地侵入乌巢核心区域。从情理上讲,它不可能是大股敌军。因为乌巢的外围预警系统绝不是摆设。淳于琼不知道的是:因为许攸的突然反叛,乌巢的外围预警系统就是暂时成了摆设。

这个人左右了官渡之战的成败,淳于琼被他欺骗,导致乌巢失守

在这种错误的判断下,淳于琼做出了两个军事部署:

一、让部队赶紧救火。不管敌军的命运如何,都不能让火势继续蔓延。如果乌巢被烧成一片焦土,就是把敌军全歼也没用了。

二、率警卫营攻击入侵之敌。警卫营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是精锐。用来对付小股精锐敌兵,是足以胜任的。

大家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你认为对面是一小股精锐敌兵突袭,乱打乱撞地放了一把火。你的应对措施,会比淳于琼更高明吗?

所以在我看来,淳于琼的应对措施没有任何问题。原因还是我之前说过的,淳于琼相信乌巢的外围警报系统,所以不可能有大股敌军堂而皇之地攻入乌巢。

许攸和曹操都有信心,凭借一场突袭战就可以把乌巢毁掉,是因为他们打了一个时间差和信息差。在淳于琼不知道许攸叛逃的情况下,一定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这种错误的判断,是极为致命的。

这个人左右了官渡之战的成败,淳于琼被他欺骗,导致乌巢失守

大敌来犯,主帅却派大部队去救火。警卫营虽然是精兵,但人数太少。主帅仅率领警卫营,就跑过去与敌人的军事主力交战,结果不言自明。

当淳于琼发现,来犯的敌人是曹操军事主力的时候,再想重新部署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他的指挥中心,已经被曹操打得七零八落,新的指令再也无法有效传达。于是,整个乌巢守军,很快就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局面。而曹操则集中精力攻击乌巢指挥中心。

这就是许攸叛逃,对于曹操的最大价值。

如果淳于琼事先知道许攸叛逃,他一定不会派大部队去救火,而是划出一道警戒线,防止火势蔓延。然后,集中兵力严守阵地,尽可能地拖住曹操,固守待援。这样一来,曹操的突袭战就会变成攻坚战,乌巢虽然损失重大,但曹操的危险性会极大增加。等袁绍的援军到来,曹操再想离开乌巢,几乎就不可能了。

但淳于琼不是先知,所以他无法知道许攸叛逃。因为他不知道许攸叛逃,所以他不可能去怀疑乌巢外围的预警系统。因为,在毫无预兆的前提下,曹操的军事主力怎么可能进入乌巢的核心区域呢?

这个人左右了官渡之战的成败,淳于琼被他欺骗,导致乌巢失守

乌巢失守,并不意味着袁绍必败。发现乌巢出现危机时,袁绍的大本营还是有机会采取对应措施的。

但就在此时,许攸叛逃的另一种价值立刻凸显: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袁绍大本营马上就乱成了一锅粥。

前文我们说过,许攸对曹操讲述了一些袁绍决策中心的矛盾和分歧。这些矛盾和分歧会让袁绍面对突发事件时,无法快速反应。

此时,袁绍也有两个问题需要判断:

一、乌巢的部队到底是不是曹军主力?

二、乌巢此时情况如何,是否还有营救的价值?

这两个问题,是很难在中军大营给出确切答案的,此时需要袁绍迅速做出决断。但可惜的是,袁绍一直是兵多将广占优势的一方,他习惯了保守行事。所以在需要快速决断的时候,袁绍往往犹豫不决。每一种性格都谈不上优劣,但在特定情况下,必然会有优劣之分。此时的袁绍,就是吃了性格的亏。

这个人左右了官渡之战的成败,淳于琼被他欺骗,导致乌巢失守

反观曹操,部属大多不同意奇袭乌巢,但曹操就敢赌这一把。因为曹操比袁绍弱,如果四平八稳地对决,曹操几乎看不到胜利的希望。荀攸和贾诩之所以支持曹操,就是因为这两个人都喜欢出险招、奇招和怪招。想要战胜袁绍,也必须敢玩险招、奇招和怪招。

袁绍最终的选择也是中庸保守的:既不全力救援乌巢,又不全力攻打曹操大营。结果导致乌巢没救下来,曹操大营也没打下来,攻打曹操大营的张郃也反叛了。

战争的天平就这样朝着曹操倾斜,袁绍的大败几乎无可挽回。

这个人左右了官渡之战的成败,淳于琼被他欺骗,导致乌巢失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