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孔村所打造旅遊扶貧合作設加農戶示範項目模式

納孔村所打造旅遊扶貧合作設加農戶示範項目模式

納孔村所打造“旅遊扶貧合作設 + 農戶示範項目”模式,亮點在於高效產業融合與民俗文化融合,抓住了生態、綠色、傳統、民族、文化的稟賦與發展機遇,將原有並不能創造財富的自然和民宿文化資源有機利用起來,為鄉民村民創造好“錢景”,實現多個利益主體共贏的發展格局,其模式在類似區域具有推廣價值。

旅遊扶貧有利條件

納孔村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三岔河畔的納孔布依寨,是布依族聚集、依山傍水、民族文化豐富的村寨。這片土地有幾項先天性優勢:

一是地理交通優勢。距離縣城近 18 公里,距鎮政府僅 1 公里。

二是自然景觀優勢。 村內擁有省級風景名勝區,三岔河湖畔。

三是民俗文化優勢。納孔村居住著漢族、布依族、苗族等民族,其中少數民族 2214 人,少數民族佔全村總人口數的 49.2%。

故此,地理優勢融合自然和文化優勢,令納孔村打造旅遊區擁有有利條件。

納孔村所打造旅遊扶貧合作設加農戶示範項目模式

旅遊專業合作社的運行模式

1. 破解難題:成立旅遊合作社,主抓產業融合

“納孔村旅遊專業合作社”成立於 2015 年 8 月 18 日。最初的動機很簡單,即納孔村在基礎設施搭建完畢,但旅遊業依舊產業形式單一,無法留住遊客創造更高收益。仍然無法實現農戶脫貧。關於如何破題,納孔村“兩委”認真研究決定,成立“納孔村旅遊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鼓勵村民用土地、資金等資源入股,並積極招商,設計了後續貧困戶以及農戶的利益共享方案。

2. 資金來源:村支兩委牽頭,註冊資金 500 萬元合作社由村支“兩委”牽頭創辦“納孔村旅遊專業合作社”,註冊資金500 餘萬元。

3. 實施方案:產業聯動、五方共贏通過流轉土地,建成花卉基地150 畝,以“花海”與三岔河景區管理公司合作經營,著力將“花海”建成集婚紗攝影、青少年攝影、旅遊觀賞、 花卉銷售等多位一體的娛樂休閒旅遊基地,實現公司、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農戶互利共贏。

4. 收益模式:股份制 + 農戶發展基金合作社與三岔河景區管理公司合作經營,景區管理公司佔股 60%,村級旅遊專業合作社佔股 40%。合作社發展基金主要用於支持本村農戶發展 產業、開展技能培訓、推進民族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等。按照政府引導、 群眾主體原則,合作社圍繞“五個起來”目標,努力實現民族文化旅遊與精準扶貧有機結合。

扶貧成效

1.“房屋變資產”,以住房增加租金收入

通過合作社收租閒置民居並對外招商,引進浙江商會投資 1000 多萬元, 租用農戶房屋建成扶貧示範民宿酒店,每戶每年分別可獲租金 8000 元、2 萬元、3 萬元。

2. 吸納富餘勞動力,增加務工收入

對部分流轉了土地或出租房屋,不必再從事勞動生產的富餘勞動力,納孔村的部分產業可以為其提供務工機會。例如,組織對農戶進行培訓後回酒店務工,月人均收入達 2500 元,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實施農家樂、陽光雨露蔬菜觀光園的發展,為農戶打造多種就業渠道。

3. 互聯網 + 扶貧,打開新市場

納孔村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抓住了貴州省“發扶貧、大數據”的發展 機遇,引進鄉村淘、農商行、郵政屋等企業入駐,為農戶擴大了產品銷售市場, 同時增加了村民日常消費品的買渠道,提高了收入,降低了消費。

4. 尊重傳統習俗,培育特色產業

納孔村充分發揮布依民族文化,培訓特色工藝品加工產業,累計解決就業 200 餘個;培訓、組織、成立了繡孃家庭作坊,在家門口製作布藝手繡商品,合作社統收統售,確保留守婦女、貧困戶家庭足不出戶有創收。

5. 專業發展思路,搭建旅遊公司

納孔合作社堅持“全域旅遊”發展理念,搭建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社將納孔村民居、土地等資源整合,以旅遊發展公司為平臺,積極開展旅遊招商,發展旅遊業態。僅 2017 年春節期間,旅遊收入達1225.8萬元,同比增長 306.45%。

6. 良性發展模式,美化生態環境

在“旅遊 + 扶貧”發展路徑中,納孔村堅持“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 青山”,投入 1428 萬元,實施荒山綠化 5270 畝、村莊綠化 200 畝、通道綠化 30 畝,並開展村莊整治行動,改善了居民居住環境,美化亮化了全村整體形象。

納孔村所打造旅遊扶貧合作設加農戶示範項目模式

成功經驗

1. 創新點:繡娘作坊

納孔村“旅遊扶貧合作社”體現出特色文化產業下對女性技能的重視。 合作社充分發揮帶動作用,培訓、組織、成立了繡孃家庭作坊,在家門口製作布藝手繡商品,合作社統收統售,確保留守婦女,貧困戶家庭足不出戶有 創收。

2.(1)科學的發展規劃從全縣的發展歷程上,生態保護和生態重建先行。納孔村堅持“跳出旅遊抓旅遊”,依託良性生態保護模式間接促進旅遊業發展。利用合作社形式的旅遊扶貧模式有效將“青山綠水”轉化成村民的“金山銀山”。

(2)穩紮穩打打基礎

發貴州省領導和扶貧幹部具有遠見性的為納孔村打下了堅實的發展基礎:進行社區建設,完善建設道路、互聯網、電力水利等基礎建設,形成了基礎設施先行的良性發展基礎。

(3)資源與文化的有機融合

納孔村的發展規劃並沒有超出納孔村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和地理資源的發展範圍,不是“空降兵”,而是順勢而為,依託村民村貌村莊特色的比較優勢所產生。納孔村的旅遊扶貧合作社,有效融合鄉村資源、風土人情、文 化民俗特色,將傳統第一產業有效延伸,以生態旅遊業有效帶動第三產業發 展,形成上下行完整產業鏈條。

3. 政策啟示:解決了旅遊扶貧產業精準性不高的難題

納孔村旅遊合作社良性融合了企業的發展目標與農戶的脫貧致富目標, 讓貧困戶作為經濟發展的參與主體,利用自身產業、勞動力、資產和文化稟賦, 有機融入到發展當中。可以說,納孔村全民參與的旅遊扶貧模式,具有很強的政策含義和啟示,充分體現出扶貧過程中為農戶賦能賦權的長效機制。

推廣價值

1. 納孔村“旅遊合作社”模式充分發揮房產變資產效應。例如,合作社收租閒置民居並對外招商形成民宿酒店給農戶租金,上述模式可複製、易推廣。

2. 合理利用生態資源,順勢而為“跳出旅遊抓旅遊”。納孔村依託良性生態保護模式間接促進了旅遊業發展,形成了正向的生態循環鏈條,有效將“青山綠水”轉化成村民的“金山銀山”。這對於很多擁有優質生態資源的農村地區,是一條可借鑑的發展路徑。

3. 納孔村旅遊業融入了當地布依族等民族文化特色,對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文化的延續性起到積極作用。

4. 激發內生動力十分重要,旅遊扶貧作為一種對接外界的特殊形式,有效增強了地方居民與外界的溝通交流、文化互通,開拓了村民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