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謹防「美元荒」衝擊波愈演愈烈

美元指數10月30日一舉站上97大關,創2017年6月以來新高。由於歐元在美元指數中佔比接近60%,且歐元區近來不確定因素頻現,美元近期走勢強勁主要是“拜弱勢歐元所賜”。但從深層面來看,市場流動性不斷收緊引發的“美元荒”才是導致此輪美元走強的主要動力。一旦“美元荒”衝擊波愈演愈烈,全球流動性將提前達到拐點,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也將隨之上升。

“美元荒”的背後,是美聯儲在金融危機時推出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已向常態迴歸。伴隨著就業市場走好和通脹回升,2015年12月開啟本輪加息週期以來,漸進加息成為美聯儲一直奉行的政策路徑,目前已8次加息,預計今年12月還將加息1次,2019年將加息3次。根據美聯儲預測,2019年的基準利率將達3.1%;2020年或有1次加息,利率將達3.4%;均高於3.0%的長期中性利率水平,這意味著未來流動性仍將收緊。

美聯儲還從2017年10月啟動了縮表進程。數據顯示,2017年10月18日,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為4.47萬億美元,截至2018年10月24日,已縮水至4.173萬億美元。與加息將提高資金成本、抑制貸款活動相比,縮表等於直接從市場抽離基礎貨幣,對流動性影響更大。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今年推出的稅改政策導致財政赤字負擔明顯增加,融資壓力加劇。美國被迫“海量”發債融資,美國財政部最新公告稱,2018年政府借款將比2017年增加一倍以上,達到1.34萬億美元。美元的供給進一步被“吞噬”,進而導致流動性承壓。

近期反映美元供需情況的倫敦同業銀行間拆借利率(Libor)連續飆升,3個月Libor已創出2008年12月以來的新高,而衡量美元流動性鬆緊的重要參考指標Libor-OIS利差也逐步擴大,顯示銀行間拆借的意願不斷下滑,“美元荒”顯露無遺。

由於導致流動性收緊的各主要因素未來仍將繼續發酵,“美元荒”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愈演愈烈。在其衝擊波影響下,有跡象顯示,自金融危機結束以來的全球流動性達到拐點的時間可能提前。

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貿易結算、投融資和儲備貨幣,是全球流動性的“總閥門”。美元流動性的收緊,將對經濟尤其是投資形成了較為明顯的抑制。對於企業來說,將面臨更高的融資成本,盈利也受到擠壓,企業盈利減少又會進一步促使其減少投資,形成惡性循環。

對於全球經濟體特別是新興經濟體來說,流動性收緊引發的金融風險更加不容忽視。從歷史上看,“美元荒”和全球流動性變化往往是新興市場金融動盪的直接誘因。近年來,部分新興經濟體揹負著大量的美元債務,有些還呈現持續的貿易逆差,外匯儲備也不夠充足,無法應對資本外流。今年4月以來,部分新興市場出現“股債匯”三殺,凸顯對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可能帶來的“緊縮恐慌”估計不足。相關各方須積極改進資本流動和外匯管理的系統性缺陷,主動做好下一輪危機圍繞“美元流動性短缺”而展開的準備。從更長遠來看,國際貨幣體系方面的多元改革也須進一步推進,過於依賴美元單一貨幣並不可取。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