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錢十六條概述及母錢應具備的外觀特徵

母錢十六條概述及母錢應具備的外觀特徵

母錢十六條概述及母錢應具備的外觀特徵

一、宋母是分檔次的:樣錢,原母,一次,二次,三次。淳化的原母直徑應該是27.5mm,母錢的價格取決於版別,模次。

二、邊緣稍薄,中間稍厚,這種母錢應是標準的2次母錢。另母錢一定要廣穿!因為銅有一定的收縮率。

穿向內得擴展,必須大;徑要縮小,也必須大.修了穿,穿徑肯定要大,是脫模需要.錢徑大是必然的現象,因為子錢要磨輪所以小。

冷縮是很微妙的變化,不重要。母錢和厚度重量關係不太大。母錢是整體放大,外徑大,內徑大,穿徑稍大精修 ,不一定厚,精整。必須同版比較,文字也稍微大些。

三、“從理論上來講,在不考慮品相的前提下,所有的錢都可以當母錢。”——這個理論的大前提就是錯誤的,母錢和子錢,無論其內涵如何,定義上是有本質區別的。

母錢就是母錢,子錢就是子錢。從宋錢鑄造量來說,鑄母(用於鑄造子錢的母錢)數目是可觀的,不會象明清那麼少,所以並不十分神秘,普通版的母錢目前市價應在幾百元左右。

1、錢徑大於子錢:應是相對概念,北宋同版中又分大小樣的不少見,它們的母錢肯定不同。

2、銅質精良: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母錢一定是白銅的。白銅可能與鑄地和爐次有關。 3、字口深峻有拔模斜度:應是版別而定,如政和重和樣應有此要求,但是聖宋隱起文就不一定有這個要求了。

母錢十六條概述及母錢應具備的外觀特徵

母錢十六條概述及母錢應具備的外觀特徵

四、修穿的未必就是母,但是母錢必須修穿。

大錢母錢需要撥摸斜度的並且前後地章一定要修的。小平母錢跟厚度沒有直接關係,鑄母只要能翻砂就可以,不需要厚度,但是直徑是關鍵。因為翻砂倒模只會減小直徑而不會減小厚度反而是增加厚度的。

五、同版對比下:字精、背輪清、背正(少有移範)、稍大、稍厚、穿口精修、碟形(中間厚、至外輪邊緣逐漸變薄)、地章有油膩感…… 符合以上條件可適當放寬,並不絕對。修穿是母錢的必要條件,即母錢必須修穿,修穿不一定是母錢。

六、宋母與清母是同一概念下的兩碼事,不能用看待清母的眼光去看待宋母,否則就會走進死衚衕。宋代鑄造錢幣時所用的面砂很細膩,鑄造效果要比清代好得多,因此宋母並沒有清母那麼誇張。

宋母判定的關鍵在於同版對比,脫離了這一原則,僅是一味的強調什麼“拔模斜度、字口無粘連……”,那就是唯心主義,是用“一點論”概括“全面觀”,結果只能是走入歧途。

同版母錢與子錢的差別在於相差一個鑄造級,子錢再精,也比不過同版母錢。同時,母錢是經過冷加工的,也就是穿口精修。“同版對比、冷加工”,有這兩點把關,母錢是可以認識的。

母錢十六條概述及母錢應具備的外觀特徵

母錢十六條概述及母錢應具備的外觀特徵

七、大個的不一定都是母,小個的也未必不是母!精美的不一定是母,不精美的未必不是母。(只有在收集母錢數枚後才能有所理解!)

八、關於拔模斜度,該名稱是傳統鑄造學中的專有名詞,第一人第一次引用到錢幣界是著名錢幣學家潢川徐達元,大概是發表在《陝西金融》八九年某期,後普遍運用開來。其實,翻砂法鑄造任何朝代的古錢,並不需要拔模斜度。它只存在於用範鑄錢的模具中。

九、要想認知母錢,首先要會對比,不是母錢和母錢的對比,而是同版錢的對比。而且嚴格來說,必須有血緣關係的同版錢對比才可以。

普通錢也就是子錢,有種沙感,沙感不是模糊感,是地章有細小的沙粒感,母錢的地章比子錢要細膩的多。母錢的面沙用料和子錢不同,銅質也精。現在大多數人認為穿口精修的就是母錢, 這並不完全正確。

首先你要明白什麼是母錢的修穿,也就是說修穿的目的是為了什麼,什麼是修穿也要弄明白。穿口乾淨不等於修穿,修穿要有冷加工痕跡,也就是現在的銼痕。母錢不一定要重 ,因為重量有時和合模嚴不嚴有關。

母錢十六條概述及母錢應具備的外觀特徵

母錢十六條概述及母錢應具備的外觀特徵

十、總體說有些特別精美的宋錢如徽宗錢,看著精美但不是母錢,有些很難看字口粘連不清但是母錢,如何區分呢?

看鑄造後的冷加工痕跡(修穿和輪,有的修地張,特別是背,但還沒有見過修字口的)是有效的辨別方法。而這種方法又需要在長時間的收集和研究中去探索。北宋母錢需要一版一議,或一錢一議。

前中後各期鑄造錢幣的形制不同,母錢當然也不一樣。各個錢監的鑄造風格不同,母錢也會有區別。還有一點特別重要就是必須和同版錢進行比較,要多找同版錢,從冷加工和數據上進行比較。

十一、銅母同鐵母一樣並不具有特殊的形制,其穿孔的修銼僅是為了印出合格的印模。與鐵母相同,銅母也未將外輪加工成尖削狀的,即俗稱的鯽魚背。所以辨認銅母的依據是尺寸大,在印模鑄出毛坯後再進行打磨,尺寸就會變小。

再就是精度高。另外只有同版別的錢才有可比性。當然,判定母錢還要有豐富的經驗。比如說母錢的穿孔是修琢的非常光潔的,遠非崇寧大觀中那規整的穿孔可比。北宋的鑄錢量遠大於清朝,其銅錢的母錢應當遠多於清代母錢。實際上歸根結底銅母是作為印模鑄錢的模具的,不必將其看的太神秘。

十二、宋母的價格與版別、級次有關。版別越稀少的宋母,價格越高;級次越高的宋母,價格越高。版別珍惜的二次宋母,可能近萬元;普通版別的三次宋母,可能幾十元。一般來說,普通版別的二次小平宋母,花幾百元就能夠買到;折二宋母相對來說要更貴。

宋母的市場價格正處於起步階段,畢竟宋母認知度還沒有像清母那麼火,等到有一天人們都認這東西了,那宋母絕不會是現在這種價位,因此宋母是當今最有投資潛力的品種之一,應該密切關注。

十三、根據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的記載,古代母錢翻砂鑄錢的大致工藝過程:用四根木條作空框,中間填上土,上面放若干母錢,再把同樣一框合在上面,即成錢的背面,這樣完成數十框,上面留出澆口,用繩捆緊加固,將熔化的銅液澆注進去,待冷卻後開框,則成樹枝形的錢,然後逐一摘斷磨銼加工,便完。

母錢十六條概述及母錢應具備的外觀特徵

母錢十六條概述及母錢應具備的外觀特徵

十四、古錢版別產生的主要原因即在於此。金口開鑿,一經使用的印範祖錢稱“實用祖錢”,備而待用未開金口的稱“備用祖錢”。印範母錢用量很大時,往往令高級鑄工在極短時日內,選初鑄精整鑄母進行再翻鑄。可根據實物的制形、製作觀察分析,定為“一次原母”或“二次”及二次以上的印範母錢。

十五、進呈式母樣即指“進呈樣錢”。採用“印範母錢”或“部頒母錢”為錢模,經特殊生產製作而成。進一步可按制形劃分為具中央規定版式統一的“部頒式呈樣”和由地方自行設計版式的“地方式呈樣”。

另有“進呈制錢”,規定選用普通鑄幣作標準,雖形式存在,實物卻無從區別。 通過上述性質類分,具體去描述某一枚實物時,可根據材質作性質名類的補充說明。

母樣錢問題標準化的建立,能避免諸如宋錢史料中詞義相同但名稱多如“式”、“樣”、“母”、“模”、“錢樣”、“樣錢”、“錢式”、“式樣”之類的用詞混亂現象。

別記:有四種穿口情況不要排除可能是母錢:

一是四角不是絕對直角的;

二是穿口四面全是翻砂而沒有任何冷加工痕跡的(這點對於元豐和熙寧不可用)。這只是對於個別年號,因為這些年號的子錢工藝普遍不精。原因應該和北宋大量鼓鑄錢幣用以各類需要有關;

三是穿口四面有坡度的不能簡單否定。大部分穿口是直穿的,有的有坡度;

四是穿口有修成直角的,但兩邊有弧或者修得稍深一點過90度了也不能一概否定。

十六、多年母錢鑑定經驗及計算公式

母錢十六條概述及母錢應具備的外觀特徵

母錢十六條概述及母錢應具備的外觀特徵

母錢應具備的外觀特徵

1、母錢應進行必要的鑄厚修整 通常,母錢都有一個經過仔細修整的精美的外觀,但這並不都是出於審美意義上的考慮。對作為模具的母錢進行鑄後加工修正,是為了保證在砂型上印製的陰文型腔清晰、平整、美觀及必需的深度。一般情況下,對母錢修整至少要達到以下的程度,否則就會形成缺陷遺傳,而影響到最終產品。

——制錢的外觀質量。

——整個錢體上無漏銅及明顯的毛刺、結疤;

——外輪、內穿及錢文的主線條端正、流暢,錢文筆劃無粘連;

——對外輪及字口垂面與地張交界處進行必要的清根,錢上各個平面達到較好的平整度;

——外輪、內穿、字口的平面與垂面相交處無尖銳的稜角;

——錢文筆劃轉折處不成鋒挺的硬角,而以較圓緩的曲線過渡,即所謂的鑄造圓角。

2、母錢應具有拔模斜度,所謂拔模斜度,是指為了在印模後能迅速便捷的從型砂中脫除模具又不損壞型腔,而特意在模具垂面上加工出來的斜度。這是因為與模具接觸的砂型界面本身就具有較大的摩擦力,搗模過程中,型砂中水分不斷逸出而產生收縮擠壓又加大了這種摩擦力。為了保證作業效率和產品質量,模具身上都必須具有拔模斜度。

具體對母錢這種特定形狀的模具,其拔模斜度應體現在以下部位:

外輪斜度——外輪截面應為底大面小的梯形狀。這種斜度有的似經車削出來的,在外輪上還留有肉眼可見的環繞外輪平面的帶狀痕跡;有的則是銼磨而成,用放大鏡可觀察到與外輪切線大致相垂直的有規律分佈的細小痕跡;

內穿斜度——內穿斜度與外輪相反,呈底小面大的倒梯形狀,穿孔平面較為光整平潔;

字口斜度——錢文中一些頎長筆劃尖銳末端,其垂面高度逐漸遞減而形成斜度,以避免脫模時掛壞砂型。

應該指出,以上外觀特徵,僅是母錢應有的必要條件之一,不能據此就作出定論。因為,挑選品相精好的制錢加工出母錢的全部特徵,在技術上是易於實行的。而且這種被加工了的制錢,也確實可以作為母錢來使用——比如,民間私自用於印模造偽錢,這種偽錢除了直徑稍小、字口稍淺平外,其外觀行制再無明顯的破綻。

3、母錢與制錢的尺寸差異及計算

與同版別的制錢比較尺寸上的差異,是鑑定母錢最關鍵的環節。縱然世上有種種以假亂真的造偽手段,但卻是無法加大其厚度和直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