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企業如何從高估值向高淨值過渡?

獨角獸,神話傳說中的一種虛構生物,形似白馬頭頂螺旋角。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的傳說故事中,獨角獸的出現都表示幸運福耀的到來。

近幾年來,市場對於“獨角獸”企業的關注度空前高漲,獨角獸企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速發展,短短時間已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可以說,獨角獸企業承載了我們生活的大部分。

獨角獸企業如何從高估值向高淨值過渡?

1

資本市場助推高估值對創業團隊真的負責嗎?

2018年以來,中國創業環境火熱,獨角獸成為市場一大熱點,每三天就能發現一家獨角獸企業。有意思的是,有些企業即使滿足了獨角獸條件,其估值也存在水分。美國研究發現,獨角獸企業的估值平均而言高估了超過50%,研究人員通過對135家獨角獸企業進行分析,認為其中的65家更合理的估值是低於10億美元。

資本橫行的市場上,獨角獸企業的高速發展離不開資本的高度支持。在資本的助推下,一個公司的價值已經不只是基本面的外在表現,而變為反應資本的追捧熱度。一家家獨角獸企業在資本下一步步變大、膨脹,但投資者卻並不擔心這種畸形生長的態勢。相反,他們更希望泡沫的出現,越大的泡沫他們從中撈取的利潤就越多。

這樣不考慮可持續的增長方式真的對市場經濟的發展有利嗎?

2

資本掃過 曾經的獨角獸摩拜ofo走下神壇

獨角獸創業公司通常都面臨著3大挑戰:投資人保護機制帶來的壓力、盈利模式與用戶規模衝突以及高估值導致預期落空。誠然,不少獨角獸企業是充滿的夢想的,但當夢想扣上了資本的帽子,就偏離了其發展初衷,高估是種常態,小散莫非失智,奈何資本故事動人。曾經風靡一時的摩拜、ofo都沒能逃脫被資本掃過的厄運。

獨角獸企業如何從高估值向高淨值過渡?

▍摩拜被迫以白菜價賣掉

在這場共享單車漩渦中,命運早已不在創始團隊手中。4月1日凌晨,摩拜聯合創始人王曉峰是股東會現場為數不多投下反對票的人。但正如他所說,“胳膊擰不過大腿”,中國創業公司永遠繞不開各種巨頭,於是摩拜在騰訊主導下以白菜價賣給了美團點評。不過美團也在招股書提示風險:摩拜單車自成立以來已產生虧損,無法保證摩拜或其整體業務在未來能獲得盈利。

永安行並不看好哈羅單車的下沉佈局

哈羅單車創始人楊磊是後來者,卻意外的拿到一手好牌——阿里的全面入局。楊磊成功地將哈羅單車“賣”給阿里,從而在與騰訊、滴滴、阿里的站隊中找到一席之地。目前楊磊和哈羅單車已公開宣稱其成為市場的領導者,日訂單數甚至是摩拜和ofo的總和。有意思的是,哈羅單車的重要股東永安行在上市前指出,由於車輛分佈較為分散和隨機,共享單車的模式更適用於一二線大城市的中心城區、學校等人口密度較大、人均使用率較高、人員素質較高的地方開展。

▍戴威選擇逆風自救卻遭管控

是生存還是獨立?這是擺在ofo面前的難題。戴威選擇了後者——逆風自救。相比一元甚至更低的客單價,作為線上和線下的雙重入口,共享單車的流量變現被認為是另一種更可靠更具想象空間的盈利路徑。Ofo目前的數量在全國各地近千萬輛,線上線下廣告曝光率高,同時可以有效將線上流量引流至其他線上或線下,形成商業閉環。根據《好奇心日報》報道,ofo的車身廣告最低的價位是160元/輛/月,加車軸部分廣告的品牌定製是2000元/輛/月,這一價格已經基本可以覆蓋自行車本身價格(300元)。

獨角獸企業如何從高估值向高淨值過渡?

然而目前ofo車輛的損壞率較高,而且用戶停留在ofo頁面上的時間並不多,線上能形成的實質性廣告價值有限。此外,車身廣告也受到有關部門的政策限制:去年9月,北京市交通委作出規定,要求共享單車運營主體不得設置商業廣告;今年6月2日,上海市交通委發佈的《上海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管理辦法》也提到“不得在車輛上設置商業廣告”。

3

高淨值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從摩拜和ofo衰落的經驗,不難看出“高淨值”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胡潤髮布的《2018第二季度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中,螞蟻金服、滴滴出行、小米、今日頭條、美團點評以高估值居於前列。這些獨角獸企業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自我營銷能力和幫助他人營銷的能力夠強!而維持如此成長速度的一個重要養分,就是更多的曝光和更多的市場流量。

獨角獸企業如何從高估值向高淨值過渡?

此外,獨角獸優質企業也應具備這些特質:緊緊抓住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市場空間巨大;深挖需求,提升用戶極致體驗,增強用戶粘性;不斷技術創新顛覆,不拘泥於目前的領先優勢;商業模式上推層出新,積極尋求變現實現盈利和穩定的經營現金流。

4

下一個獨角獸企業值得期待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從前互聯網企業征服流量,而如今卻是流量“征服”互聯網企業。“線上流量越來越貴”、“線上優質流量越來越不好找”這樣的抱怨開始在互聯網企業中蔓延,成為不少互聯網企業的一個無法排解的心結。BAT等一眾互聯網巨頭,把更多的注意力越來越轉向線下,期望挖掘出下一個“流量金礦”。互聯網企業們的爭相湧入,放大了線下流量場景應用。

獨角獸企業如何從高估值向高淨值過渡?

清風智媒作為傳媒領域的一大“新物種”,創新性的將大空間商業級空氣淨化機與數字化媒體形態跨界融合,致力於讓2億職場精英免費呼吸健康空氣,走出了與傳統線下媒體差異化的產品模式。其以改善職場環境質量和品牌傳播效果為己任,通過為大型企業免費贈送空氣淨化機的形式,將媒體搬進相對封閉的職場空間,擺放在辦公場景的必經之路與長時間停留區域。每天8+小時高頻次、近距離、精準覆蓋企業家及高收入白領精英,實現“浸泡式”傳播,為客戶帶來精準有效的流量。

打造中國最具商業價值的高端職場浸泡式媒體運營商的創新商業模式,精準覆蓋的用戶人群,清風智媒將以“成為下一個獨角獸企業”為目標,不斷推動自身及經濟的發展。

5

職場空間價值凸顯

從媒體市場來看,場景媒體增長明顯。CTR 公佈數據顯示,傳統戶外、交通類視頻呈負增長,互聯網雖增長,但有所疲緩,而電梯電視、電梯海報的廣告收入繼續勻速增長。對於營銷技術行業而言,AI技術的營銷應用雖然是目前大家討論的熱點,但最受關注的數字營銷技術仍是DMP。

獨角獸企業如何從高估值向高淨值過渡?

從營銷趨勢來看,競爭的也不再是流量而是場景。除了短視頻和內容營銷,場景化逐漸成為營銷新趨勢。

獨角獸企業如何從高估值向高淨值過渡?

在中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已經超過7億,未來會超過9億。大部分人超過8+小時的時間都置身於職場空間,相較於寫字樓和社區的電梯媒體,職場媒體的價值急劇凸顯。職場人的日常軌跡基本上是兩點一線——從家裡到公司。電視平臺的成功在於覆蓋了千家萬戶的家庭場景,所以成就了央視及各大衛視,瓜分了大半廣告預算;而“兩點一線”中的另外一個點,至今仍未被覆蓋。一旦能夠用更大的利益換取公司廣告播放的空間,這個空間將有無限的價值!

獨角獸企業如何從高估值向高淨值過渡?

再者,從人群屬性來看,職場人群是都市消費的主流群體,他們是城市中高收入、高學歷、高消費能力人群,從消費群體的絕對數量和質量來說,職場空間廣告價值巨大。

清風智媒作為職場媒體行業新銳品牌和職場空間唯一媒體,一直以來深耕職場領域,全面整合線下資源,發掘職場場景的巨大商業價值。它以獨棟商務樓宇為核心,重點覆蓋主要商務樓宇和產業園區,是其他媒體無法觸達的稀缺渠道,可以有效補充常規媒體的不足,避免同質化宣傳。而且從媒體屬性而言,在封閉職場空間內,把廣告植入到職場人的工作軌跡、必經之路,離電腦、WiFi、決策者最近,具有正面、高到達、浸泡影響、快速轉化等特性,將最大程度的吸引受眾注意力,加深品牌記憶力,從而影響受眾的購買導向,促進銷售轉化率。所見即所得,讓搜索、購買即刻發生。

此外,其價值還可以有更多的延展。可以作為企業自媒體發佈平臺,PM2.5實時顯示,方便人們及時瞭解天氣狀況;企業動態實時發佈,讓員工及時掌握公司信息及更多有價值的諮詢,與純商業廣告相比更加人性化。還可以利用企業場景來創造場景營銷的熱點及後續的轉化,提供獨有營銷場景,打造完整營銷閉環。

獨角獸企業如何從高估值向高淨值過渡?

清風智媒重新定義了線下流量入口,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傳播模式,讓2億職場精英免費呼吸健康空氣,為客戶提供價值、實現精準有效的傳播效果!目前已獲得了廣大企業的認可,合作企業包括騰訊、百度、58同城、茅臺、京東、滴滴、小米、中關村產業園、比亞迪、斯倫貝謝、愛慕、唯品會、美團、用友、利潔時等頭部企業,合作客戶覆蓋金融、地產、汽車、互聯網、酒水、食品、旅遊等眾多行業。

獨角獸企業如何從高估值向高淨值過渡?

未來隨著線下流量場景重要性的凸顯,在流量規模化效應下的清風智媒,也會成為更多獨角獸和新經濟企業的選擇。而在職場流量場景中飽嘗甜頭的獨角獸和新經濟企業們,也終將成為職場媒體的“忠實粉絲”。

結語

“資本寒冬”似乎已經來臨,總的來說,國內獨角獸企業的估值水平偏高,產業分佈不均衡。

1、正確看待互聯網產業鏈的發展,更要夯實基礎。

2、對於獨角獸企業的挽留和迴歸,肯定是歡迎的,但是估值要理性。估值一把雙刃劍,估值過高或過低都將對產業的發展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3、獨角獸高估值有很大一部分是被資本綁架了,因為只有新一輪融資估值高於上一輪,前期的投資者才能是賺錢的,這個已經是個默契。

我們需要獨角獸,但是更需要的是健康發展的獨角獸,而不是想著圈錢的獨角獸,獨角獸是可以帶來產業發展方向的,是可以促進產業鏈發展的,但是一味的追求高估值,或者速度過快,反而會傷害產業的發展。因此,獨角獸企業由高估值向高淨值轉變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選自第十二屆中國品牌節清風智媒CEO王玉忠演講《獨角獸企業如何從高估值向高淨值過渡》

王玉忠 清風智媒CEO

先後在人民日報海外版、迪岸傳媒集團、華視傳媒、百靈時代傳媒集團、分眾傳媒任中高層管理職務。品牌思享家創始人,山財大魯商學堂主講嘉賓。近十年媒體運營和企業管理經驗,善長企業運營管理、品牌營銷策略制定、團隊激勵培訓。

獨角獸企業如何從高估值向高淨值過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