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亂」吳三桂起身造反,他若造反成功,清廷是不是要改姓了

造反是幾乎每個朝代都會有的事,雖然身處 不同時空,但是巧的是大家都有同一個夢想——當皇帝。在造反界中,比較出名的就是康熙大帝時期的三藩之亂,而三藩之亂中最大的一支就屬吳三桂。笨死世襲家族企業的吳三桂,心有雄心壯志,在幫助清廷平定叛亂過程中因戰功顯赫而受封,勢利迅速膨脹,後期因為康熙帝的削藩政策,吳三桂起身造反,掀開了清廷歷史上著名的三藩之亂。

“三藩之亂”吳三桂起身造反,他若造反成功,清廷是不是要改姓了

吳三桂的反訊傳到京師,清廷震動。圍繞著吳氏叛亂,清廷內部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大臣魏象樞要康熙帝以舜感化苗民為榜樣,以德服人,行“仁義”以平叛亂,說什麼根本不用軍隊,只要皇帝一出招撫令,吳三桂便會偃旗息鼓,自動服從中央。以索額圖為代表的反撤藩派認為,應儘快處死明珠等撤藩派,以謝罪吳三桂,同時取消撤藩令,恢復三藩權力。早和吳三桂有勾結的西藏達賴喇嘛五世,也向康熙提出了“裂土罷兵”的建議。堅決主張撤藩的大臣們則指出,可調八旗勁兵一起平叛,“軍需內外協濟,足支十年,可無他慮”。

“三藩之亂”吳三桂起身造反,他若造反成功,清廷是不是要改姓了

康熙帝採納了撤藩派的意見,不怕兇焰囂張的吳三桂的威脅,不走漢初誅殺晁錯的老路,決心以武力平叛,不讓分裂國家的陰謀得逞。他憤怒地對反對撤藩的大臣說:“撤瀋是我自己決定的,你們說要懲處主張撤藩的人,難道還得懲處我自己嗎?”眾大臣才沉默不語。對裂土罷兵、分裂祖國的主張,康熙帝更是“嚴斥不許”。他對眾臣說:“三藩謀叛的野心早就存在了,囂張的氣焰日益凌人,無論撤藩,還是不撤藩,他們都會謀叛。因此,我決不可再重複漢初景帝誅晁錯的愚蠢做法。”隨後,康熙帝便下達了武裝平叛的命令。他毅然調集大軍,前往湖北、江西陝西浙江等地,鎮壓叛亂。鑑於三藩同舉反旗,戰火迅速燃遍了大半個中國,康熙帝通觀全局,知道吳三桂是三藩之首,幹掉吳三樣,其他叛軍便會不攻自散。於是他確定了重點打擊吳三桂、對耿精忠和尚之信實行詔撫的策略。康熙諭令:“停撤平南、靖南二藩。並傳令兵部,勸耿精忠誠心悔悟,即刻息兵,立功贖罪,仍可封官晉爵。他又指示吏部傳令,凡在北方做事和生活的原吳三桂屬下的文武官員人等,將不株連治罪”,“各宜安心守職,毋懷疑慮”。又通告已在吳三桂控制下的三貴等省的軍民人等,不要聽信叛軍的利誘,只要能幡然悔悟,便可既往不咎。

“三藩之亂”吳三桂起身造反,他若造反成功,清廷是不是要改姓了

康熙帝將平叛的矛頭主要指向了吳三桂。他調兵遣將,奔赴平叛的前線。他任命勒爾錦為寧南靖寇大將軍,命令他由湖南進剿叛軍,嚴防叛軍東犯湖廣;又派將軍瓦爾洛進駐四川,斷絕叛軍人蜀之路;命莫洛率兵駐紮西安阻止叛軍進兵西北。同時,康熙諭令各路討叛大軍:“凡大兵所到之地,毋得苦累百姓,肆行搶掠,侵及婦女。”為了斷絕吳三桂的安念,切斷京城內應,藉以鼓勵全國軍民的平叛意志,康熙斷然處死了吳三桂留京的質子吳應熊,及世孫吳世霖,以示平叛的決心。

“三藩之亂”吳三桂起身造反,他若造反成功,清廷是不是要改姓了

吳三桂起兵之後,為了削弱清廷的勢利,同時也是為了尋找得力的幫手,他廣泛的散佈謠言,攻擊清廷的統治者,這種情況下,很多人被謠言迷惑,紛紛出現了不老實的現象,有很多漢族官員以及民間團體紛紛響應吳三桂的起義,其中比較有名的就屬三藩之一的福州耿精忠,這種情況之下,吳三桂實際上是很得民心的,因此在叛亂初期他佔據了一定的優勢,即得到了很多人民的支持。

“三藩之亂”吳三桂起身造反,他若造反成功,清廷是不是要改姓了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吳三桂他老鐵,耿精忠也跟隨著吳三桂的節奏造反了,開始攻打清廷部隊,像耿精忠這種跟風起義的還有很多,耿精忠是一個很典型的代表,有實力而且有組織的那種,當時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多的響應者,與清廷的統治不無關係,並不是說統治者殘暴不仁,而是整個國家佔據大多數的漢族人很難接受外族人當權執政。廣西孫延齡起兵響應。康熙帝曾安撫孫延齡,封他為撫蠻將軍,命他統領原屬定南王的官兵,固守粵西。康熙十三年( 1674年)二月,孫延齡自稱安遠大將軍起兵反清,被吳三桂封為臨江王。柳州提督馬雄也起兵響應。廣西全省都脫離了清朝的統治。

“三藩之亂”吳三桂起身造反,他若造反成功,清廷是不是要改姓了

臺灣的鄭經也大力響應。鄭成功死後,其子鄭經繼承王位,佔據臺灣,繼續抗清。吳三桂和耿精忠都請鄭經出兵反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初一日,鄭經以南明桂王年號,稱永曆二十八年,發佈討清檄文,稱“上雪國家(明朝)之仇,下救民生之禍”。鄭經親率諸將馮錫範等領兵渡海,人思明州(今福建省廈門市),攻佔泉州。鄭經在思明州整頓軍兵,確定稅制,建立抗清的據點。

“三藩之亂”吳三桂起身造反,他若造反成功,清廷是不是要改姓了

陝西王輔臣也起兵反清。陝西提督王輔臣原為吳三桂藩下總兵官。吳三桂起兵後致書聯絡,王輔臣將吳三桂的書札呈送清廷,因而取得信任。康熙十三年(1674年)八月,王輔臣率兵2000隨從清大學士、兵部尚書莫洛自陝西向四川進軍。十二月,途經寧羌,王輔臣襲殺莫洛,歸附吳三桂,領兵北走平涼。吳三桂封王輔臣為平遠大將軍,北攻陝甘。次年,王輔臣又攻佔了蘭州。陝甘府州將官起兵響應,陝甘地區的不少城鎮都為王輔臣所控制,然而,在各路反叛大軍中,可以說,自始至終就數吳三桂部實力最雄厚,危害最大。叛亂形勢的高漲或低落,都與吳三桂部勢力的興盛與衰敗息息相關。吳三桂控制西南後,即以主力進攻湖南。不久,湖南重鎮長沙、常德、嶽州澧州全為吳軍佔有。吳三桂親到常德督戰,由長沙進兵,攻取江西三十餘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