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的真實歷史,酷愛“造反”的朱高煦

有一個人,立志於造反工作幾十年,從自己的老爸當政開始,折騰到自己的兄弟繼位,最後連侄子都當了皇帝了,他還孜孜不倦,勤勤懇懇,甚至就連全國的老百姓都知道“漢王有大志”了,好像他不造反是件稀罕事。這個人,就是朱棣的好兒子、朱高熾的壞弟弟朱高煦。

很有喜劇效果的是,他真造反的時候,當時的皇帝朱瞻基,出名的賢臣"三楊",都感嘆“果反!”終於不用懸著口氣了,好吧,把造反事業進行到如此如火如荼、家喻戶曉的,也真是奇事。

“大明風華”的真實歷史,酷愛“造反”的朱高煦

俞灝明飾演的朱高煦

朱高煦是朱棣的嫡次子,從小就生的孔武有力、兇悍異常,爺爺朱元璋還在世時就幹過盜舅舅寶馬,誅殺驛丞這種惡事,實在是枚不折不扣的壞孩子,如果他爹沒有造反,估計也就只能在封地幹些拖哥哥朱高熾後腿的壞事了。但是,他碰上了“靖難之役”,哥哥朱高熾留守後方,他則隨侍在朱棣身側,身經百戰,經常作為前鋒衝鋒在前,把武力值發揮到極限,把兇狠帶給了敵人。更厲害的是,他還屢次救朱棣於危難之中,搞得朱棣感動異常,於是朱棣幹了件蠢事,據說朱棣撫其背說了這樣一番話。“我病了,你哥哥也身體不好,你需要努力。”

好吧,中國人的語言藝術又一次體現的淋漓盡致,這話實際上也啥都沒說,卻又韻味無窮。朱高煦從此便在心底埋下了遠大的理想,併為此事業而奮鬥終身。這就是當皇帝。可惜大明朝的傳統的是嫡長制繼承製,朱高熾賢能有才,又素無過錯(朱棣找的錯是身體弱),還有個像祖父的好兒子朱瞻基,自然當了太子,朱高煦便被封為了漢王,藩國雲南。

朱高煦咋能服氣,不肯就藩,多次推脫,一直拖到永樂十五年被朱棣呵斥才被迫就藩山東樂安(封地改了,朱高煦一直嫌雲南不好,當然山東他也看不上)。他志向上用唐太宗自比,行動上挑撥是非、陷害太子,搞得朱棣也是左右為難,而他的哥哥朱高熾更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這才有了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梁冠華老師飾演的唯唯諾諾的太子。

作為親王,朱高煦如果安安分分在藩國養老,日子肯定會過得舒服,他的哥哥朱高熾也是歷史上難得的宅心仁厚的英明之主,他肯定能兒孫繞膝和樂享福。朱高熾可不是假仁慈,他不僅在朱棣妄圖廢朱高煦為庶人時懇求父親,在知道朱高煦有謀反大志時致書勸誡,更在自己當皇帝后(當時朱高煦趁他立足未穩,派心腹進京伺機叛亂)給朱高煦增加俸祿,賞賜萬件寶物。可無論怎麼做也喚不回朱高煦那顆在造反之路上一去不復返的心,果然是萬事萬物不改其至。哎,你說如果把這志氣用來打蒙古該多好,說不定就沒“土木堡之變”啥事了。


“大明風華”的真實歷史,酷愛“造反”的朱高煦

造反終極目標,皇位

終於,哥哥朱高熾當了不到一年的皇帝便去世了,朱高煦得到了消息,機會來了,他要動作了。

你說動作就動作吧,大家知道就知道吧,把謀略搞得高級點也行。朱高煦武力值爆表,但智商和智囊團肯定堪憂,他是這樣乾的:

第一回合:

朱高熾突然去世,太子朱瞻基正好不在京城,朱高煦派人在回京途中截殺朱瞻基。他實在不適合做機密工作,朱瞻基知道了這個消息,繞道回京,計劃失敗。

其實朱高煦在樂安,如果先行一步到達京師,朱高煦還有點可能性能奪得皇位,結果搞刺殺,消息還走漏了。我想說,如果這樣計劃還能成功的話,這讓當年千辛萬苦發動靖難之役的朱棣情何以堪,直接找個人殺了建文帝不就成了嗎?

第二回合:

朱瞻基即位第二年的八月,朱高煦終於反了,造反這種工作不能只靠武力值的,結果自然只有一個,失敗。失敗的還失敗極為可恥,在朱瞻基親征、他自己眾叛親離之下,朱高煦前一秒還說要力戰到底,後一秒便從小路偷偷跑到朱瞻基那投降了。

投降的結果是被抓,朱瞻基只廢朱高煦和其子為庶人,並把他們關起來了。可惜朱高煦都到如此境地了,還是在作死的路上永不回頭,上演“造反續集”。

第三回合:

被囚後,朱瞻基去探望他,朱高煦伸出一條腿,將其絆倒(我實在想不明白,朱高煦的腦袋是被驢踢了嗎,都到這境地了,來個狠的也行,伸腿絆倒是什麼神操作),朱瞻基自然大怒,令人以三百斤銅缸扣住朱高煦。武力狂人朱高煦有的是力氣,他直接把銅缸給頂了起來。這種不服軟的做法,徹底激怒了了朱瞻基,朱瞻基命人在銅缸周圍堆滿柴火,朱高煦就此殞命,而其活著的兒子盡皆被殺。

“大明風華”的真實歷史,酷愛“造反”的朱高煦

火燒朱高煦

照我說,朱高煦雖然自己熱衷於造反事業,但這也跟之前朱棣模稜兩可的立儲態度有關,既然沒有傳位之心,那就不應該用太子身體不好來鼓勵他。如果他不開那張空頭支票,不在朱高煦心底埋下一顆愛當皇帝的種子,也許結局會不會有點不一樣呢?

想看“大明風華”系列,請點擊作者“山後小胖”,裡面還有許多仁宣朝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