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愤青误国?看看日本的下场就知道了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国力空前强大,从三流国家变成了列强之一。日本在强大起来之后就开始发动了对外的侵略战争,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从1931年开始的侵华战争。但是日本的国力不足以吞掉这么大体量的中国,所以日本最终战败给了中国,还失去了所有的战前利益。可以说发动侵华战争是近代日本最错误的决定了,或者说当时的日本就不应该开启全面的侵华战争。

为什么说愤青误国?看看日本的下场就知道了

正所谓,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同样的,如果当时的日本在占领东北三省之后就默默的经营发展,而不是将自己拖进大国战争的泥潭的话,日本的国运一定会好很多,而我们中国想要将他们打败一定会付出更多的牺牲,花上更大的代价。而事实上,当时的日本高层想实现的就是这个稳扎稳打的战略。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当时的日本愤青破坏了这个看上去对日本大有好处的计划。

为什么说愤青误国?看看日本的下场就知道了

1932年,国际联盟经过开会后要求日本将东北三省还给中国,而当时的日本政府不但拒绝了这个要求,还宣布退出了国际联盟。这样的做法在当时的日本百姓眼中当然是爱国的行为,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在当时的日本愤青眼中却是软弱无能的表现——既然外交上无法取得成功,那么就要在军事上获得胜利。

为什么说愤青误国?看看日本的下场就知道了

所以,从那以后,日本内部就充满了下克上的思想,即九一八事变后的很多事变都是日本下层军官的自作主张,内阁和军部并没有下达过相关命令(七七事变除外)。特别是二二六兵变之后,日本愤青的势力越发的膨胀了起来,并最终将日本拖入了大国战争的泥潭之中,为日本的战败埋下了伏笔。

为什么说愤青误国?看看日本的下场就知道了

1941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美国曾经提出过一个《日美谅解案》,其内容大约为:美国承认伪满洲国的存在,并且解除对日本的制裁措施,而日本只需要放弃汪伪政权和从中国撤军即可。可以说这份协议对当时的日本来说是最后的退路了,一旦签署即可悬崖勒马,但是,日本最终却没有成功地签署这份协议。

当时的日本已经在攻打法属印度支那了(大约是现在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马上就可以打下婆罗洲了(即加里曼丹岛,该岛盛产石油),所以在日本愤青的眼中,马上就有石油的他们,为什么要签署这项协议,放弃自己已经取得的利益,所以日本就没有签署这份协议,失去了最后的一次机会。

为什么说愤青误国?看看日本的下场就知道了

虽然日本后来也占领了婆罗洲,但是在美国的制裁下,其产的石油根本就没有机会送往本土。而这个时候,在日本愤青的推动下,日本非但没有和美国妥协,反而在形势对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偷袭了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并最终被中美打败。

可以说,日本国运的转折点就是走向了军国主义和愤青治国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