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時代的俄國近衛軍騎兵

騎兵,在冷兵器時代可謂是天之驕子,集機動、火力於一身,衝擊力、震懾力為一體,自古以來就是各國軍隊中的精英份子,在戰場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歐洲,騎兵更是寶貝疙瘩,當然不是騎士,不過騎士也算是騎兵演變而來。當然咱們今天不說騎兵和騎士的區別,咱們要說的是寶貝疙瘩中的寶貝疙瘩,俄國妹控狂魔亞歷山大一世皇帝陛下的御林軍:近衛騎兵。

拿破崙時期的沙皇近衛騎兵,從各方面看,都與拿破崙的近衛騎兵水平相差甚遠,這也許與兩支近衛軍的建軍基礎不同有關。俄國近衛軍多是以儀表為標準組建的“招牌部隊”,初衷也許直接來自於沙皇本人的虛榮心,說白了就是想找群帥哥撐撐場面。

拿破崙時代的俄國近衛軍騎兵

老近衛軍

與他們的那些“老近衛軍”步兵兄弟相比,近衛騎兵的組團時間普遍不長,他們雖然驕傲無比,卻並沒有足夠的戰場經驗,尤其在面對從革命戰爭和其後的連年戰爭中成長起來的拿破崙近衛騎兵的時候,更是遠不能和對手相比。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沙皇的近衛騎兵們實際並沒有什麼能和法國近衛擲彈騎兵在埃勞那樣的壯舉相提並論的經歷。甚至在奧斯特里茨戰役戰役中,本應該保衛他的近衛騎兵們早就不知道跑哪裡去了,亞歷山大一世如同一隻受驚的鵪鶉在風雪中瑟瑟發抖,如果不是冬天短暫的白晝保護了他,恐怕歷史絕對要被改寫,

如果換做在古代中國,這些人全部都要誅九族。

拿破崙時代的俄國近衛軍騎兵

三皇會戰

當然,以上所有這些並不影響他們無比自豪的情緒,因為不可否認,俄國近衛騎兵也許是拿破崙時代除法國近衛騎兵以外最引人注目的近衛騎兵力量了。在俄國國內,雖然並非所有的近衛軍士兵都出身貴族,但成為沙皇的近衛軍本身足以使他們的社會地位遠遠高於常規軍。畢竟這就是中央和地方的區別。

他們的特點:相貌英俊,驕傲勇敢,打起仗來不計代價(當然也許這跟指揮官有關),這大概也算是拿破崙戰爭引人遐想之處的體現之一。當他們在巴黎招搖過市的時候,連法國的貴族小姐也不得不承認他們高大強健,英俊瀟灑,氣質非凡。

沙俄近衛軍此前並沒有怎麼在戰場上出現,直到1805年12月,奧斯特利茲會戰,這是亞力山大的近衛軍在戰場上的首次亮相。康斯坦丁大公親自率領作為預備隊的俄羅斯近衛軍做孤注一擲的反攻,想要奪回普拉岑高地,卻被貝西埃指揮的法國近衛軍多次擊退。

拿破崙時代的俄國近衛軍騎兵

三皇會戰

此時的近衛軍騎兵編成兩個旅,所有的團都是5箇中隊的編制(1802年前則是4箇中隊的編制):

第1旅-輕騎兵旅,指揮官揚科維奇少將(Yankovich),下轄近衛驃騎兵團和近衛哥薩克團。

第2旅-胸甲騎兵旅,指揮官德普勒拉多維奇少將(Depreradovich),下轄近衛騎兵團和騎馬禁軍團。

這種5箇中隊規模的團編制如下:1名colonel-in-chef,1名團指揮官(將軍),5名上校,5名上尉,5名參謀部上尉,10名中尉,10名cornet(龍騎兵中無),5名准尉,10名見習生,5名軍需官,60名軍士(近衛龍騎兵團和近衛烏蘭團中則是80名軍士),660名士兵,15名號手,1名軍號長(trumpet major),25名軍樂手(近衛騎兵團,騎馬禁軍團和近衛龍騎兵團中要算上鼓手),5名參謀部軍官,3名神職人員,9名醫生,5名理髮師,1名騎師(riding master),32名工匠(近衛騎兵團為33名,近衛驃騎兵團為29名),1名provost,1名wagon master,22名train personnel(近衛烏蘭團為17名,近衛驃騎兵團為16名)。

拿破崙時代的俄國近衛軍騎兵

右一為槍騎兵

1806-1807年戰役之後,俄軍的所有騎兵團接到命令要求他們將其最好的士兵選出來送去胸甲騎兵團和近衛軍。但是兵源不足導致近衛軍無法全部由老兵編成,因此近衛軍中也不全是久經沙場的老兵。1806年時候一名軍官達維多夫(D.V. Davydov)就寫道,他被招入近衛軍的時候,感覺自己好像乳臭未乾,而其他人“聞起來都有火藥味”。而到了1814年,騎馬禁軍團就有一箇中隊基本由新兵組成。

根據記載,沙皇喜歡對加入近衛軍的士兵親自挑選,入選者必然既健壯又英俊,而蘇米驃騎兵團中只出過一名近衛軍士兵。這些選出來的人裡面條件最好的又會被送去近衛龍騎兵團,很少一部分加入近衛槍騎兵團或者騎馬禁軍團,身體條件最差的(主要指身高)那些送去近衛驃騎兵團。

1812年,近衛軍中的騎兵團都從5箇中隊增加為6個野戰中隊及1個後備中隊。當年,以近衛驃騎兵,近衛龍騎兵和近衛哥薩克團中的後備中隊組建起一個近衛混合團(Guard converged regiment);以近衛騎兵團,皇帝陛下、皇后陛下胸甲騎兵團的後備中隊組建一個近衛混合胸甲騎兵團(Guard converged cuirassier regiment)。這種作法是1812年戰役中俄軍步兵和騎兵常用的“後備軍”作法,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兵力,其實並沒有打亂團的編制。

拿破崙時代的俄國近衛軍騎兵

俄羅斯驃騎兵

到1813年,近衛騎兵的規模已經比1805年擴大許多:在1809年新增加了近衛烏蘭(槍騎兵)團和近衛龍騎兵團;1811年增加一個黑海哥薩克中隊(sotnia);1813年5月,常規軍中的皇帝陛下胸甲騎兵團(或稱沙皇胸甲騎兵團)也升級為近衛軍。因此,老一批近衛軍有時便被稱為老近衛軍,後來這些稱為青年(新)近衛軍。萊比錫戰役時,近衛軍騎兵的編制將近2個師,具體是:

第1胸甲騎兵師(德普勒拉多維奇中將)下轄兩個旅:第1旅(Arseniev少將)為近衛騎兵團和騎馬禁軍團,這兩個團各有6箇中隊;第2旅為近衛胸甲騎兵團(前身皇帝陛下胸甲騎兵團)和皇后殿下(或女沙皇胸甲騎兵團),各有4箇中隊。

近衛輕騎兵師(舍維奇中將,Shevich)下轄兩個旅:第1旅(恰里科夫少將,Chalikov)為近衛龍騎兵團和近衛烏蘭騎兵團,各有6箇中隊;第2旅為近衛驃騎兵團(6箇中隊),近衛哥薩克團(5箇中隊)和黑海哥薩克中隊。

拿破崙時代的俄國近衛軍騎兵

右二為驃騎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