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功臣裡面的李靖、李績、秦瓊等爲什麼都不支持玄武門事變?

唐朝開國初的武德九年發生的玄武門事變是任何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的大事件,在這次政變中,唐太宗李世民順利的剷除了兩個最大的競爭對手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逼迫唐高祖李淵讓權。李世民在事變前處境很不妙,在朝堂上支持他的人不多,李淵也是支持太子李建成的,他不得不鋌而走險,用非正常手段走上人生巔峰。而協助李世民參與政變的都是李世民的嫡系舊臣,後來他設立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就有很多著名的將領在玄武門事變時並不支持他,這些人當時都是怎麼樣的心態?本文就細細分析一下。

凌煙閣功臣裡面的李靖、李績、秦瓊等為什麼都不支持玄武門事變?

衛國公李靖:李靖雖然出身關隴貴族,舅舅韓擒虎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將,但李家早已落魄,他快50歲才熬出頭,得以參與軍事,還曾差點被李淵殺掉。年紀大閱歷多,自然謹小慎微,再加上本人是個純粹的軍人,不太愛參與政治,所以拒絕李世民的邀請對事變旁觀就情有可原了,好在李世民知道他屬於中間派,繼續得以重用,也沒埋沒他的軍事才華。

凌煙閣功臣裡面的李靖、李績、秦瓊等為什麼都不支持玄武門事變?

英國公李績:李績是帶著兵馬投奔唐朝的,這些人馬在朝堂上就是他的底氣,並且翟讓和李密死後他就是瓦崗軍一系的領頭羊,同樣瓦崗軍出身的程咬金都比不上他在軍中的地位,而且李績是向當時的皇帝李淵投降,他要效忠的是唐朝而非私人,他和李世民也沒什麼交情,李世民晚年刻意拉攏他效忠就是因為早年兩人並不熟悉。所以李績在這次事變中不參合也是正常的,誰上臺都得用他,他也夠聰明,形勢明朗後積極向李世民靠攏,李世民臨終前他還混到顧命大臣。

凌煙閣功臣裡面的李靖、李績、秦瓊等為什麼都不支持玄武門事變?

胡國公秦瓊:他也是李淵招攬的,忠於的當然是李淵,雖然降唐後一直跟著李世民打仗,但沒有向李世民靠攏,李淵對他也很不錯,官職地位都給到最高,秦瓊也是個純粹的軍人,心思簡單,不可能背叛李淵,所以也沒有支持李世民的政變,在秦瓊心裡要效忠的當然只有李淵親自指定的繼承人。不過在張須陀和羅士信死後他就是前隋朝軍方在新朝的代表,李世民即使不喜歡他,為了和諧也得在凌煙閣給個位置,排最後正好。

凌煙閣功臣裡面的李靖、李績、秦瓊等為什麼都不支持玄武門事變?

譙國公柴紹:柴紹就簡單了,他因為是皇親,兩邊都是親戚,無論誰贏,他總歸是自己人,看重他或者不看重他,無非是權大權小的區別,富貴依舊,所以作為外戚的柴紹是肯定不會參合李家兄弟的破事。

凌煙閣功臣裡面的李靖、李績、秦瓊等為什麼都不支持玄武門事變?

而協助李世民參與事變的除長孫無忌這個鐵桿外,主要是後世稱為玄武門九將的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程咬金是否參與事變在史書上有存疑,舊唐書太宗本紀裡有他和秦瓊,可長孫無忌列傳裡就沒有,但他很早就提醒李世民早動手是有記載的),還有一個玄武門事變之前被抓住的張亮。

凌煙閣功臣裡面的李靖、李績、秦瓊等為什麼都不支持玄武門事變?

這些人裡面只有獨孤彥雲是關隴貴族出身,其餘的都是出身普通豪強和寒門,他們和李世民才是真正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出身不好,只有李世民看重他們,願意重用,如果李世民不上位,他們都會失去現有的一切,因此張亮在事變前被捕後儘管受盡拷打,也堅決不牽扯出李世民,就是知道李世民如果成事,他還有活路,否則做了二五仔,無論將來哪方獲得最後的勝利,他都得完蛋。所以在

玄武門事變中,李世民在朝堂上沒有任何支持的情況下,完全是依靠著一幫出身卑微的將領取得的勝利,從當時的局勢到事發的過程都是險之又險,敢於冒險才成就了一代"天可汗"李世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