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商業時代,浪潮如何引領新生產力的發展方向?

越來越多的人都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人工智能將會成為一種新常態,成為企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就如同以往幾次工業革命一樣,計算將帶來生產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智慧計算成為新時代的主題也已經成為全球公認的事實。如何找準發展的正確姿勢成為企業決勝的關鍵所在。

智慧商業時代,浪潮如何引領新生產力的發展方向?

圖注:Inspur World 2018(浪潮技術與應用峰會)

以“雲數賦能 智慧未來”為主題的Inspur World 2018(浪潮技術與應用峰會)在成都舉行。本屆峰會彙集了5000+政企代表、生態夥伴、行業大咖,共同聚焦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前沿趨勢與產業願景,為我們講述如何才能找準發展的正確姿勢。

以計算力為核心的軟實力競爭成為關鍵

有人曾這樣評價過以往幾次工業革命,認為效率的提升是每一次產業升級的重要標誌,而效率的提升毫無疑問依賴於生產力的提升。

伴隨技術革命的進程,IT從上個世紀的大型機到後來的客戶端+服務器,再到如今的WEB、雲、人工智能等,“計算”發展到如今多個場景當中,與之相對的,在實際需求和相關技術發展方面也需要與時俱進,計算力的競爭再一次成為這一波產業升級的關鍵。

事實上,對計算力的推崇並不是毫無根據的,人工智能時代,數據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正在驅動各行各業的發展,而釋放數據的價值,需要計算力,需要計算創新。

智慧商業時代,浪潮如何引領新生產力的發展方向?

圖注: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恩東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恩東在“雲數賦能,智慧未來”大會上所說的那樣:“在十年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大部分是能源企業、金融企業,在靠前的幾個企業裡面只有微軟一家是IT企業,那個時候應該說微軟是如日中天,Windows、Office屬於個人電腦的時代。到了今天,全球最值錢的公司幾乎清一色的是信息技術與服務公司。”

誠如斯言,對比十年間全球市值TOP10企業排名變化,互聯網科技企業佔據全球前10企業中的7席,其共同特徵就是對計算力的大規模投資,計算力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指標,縱觀BAT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高速投資,業界對AI計算的芯片之爭,GPU、TPU等異構處理器的出現,計算成為產業競爭的重要維度。

對於當下的AI時代,計算力依舊發揮著極大的商業價值,AI計算力快速提升,遠超摩爾定律。計算力的發展水平決定著AI的發展進程。在許多現有領域中,算力提高通常會帶來性能提高,並且往往是對算法進步的補充。

生態協同+場景多元的雙輪驅動:以計算力升級為核心的模式重構

任何一門先進的技術,都是為用戶服務的,都得能夠找到商用土壤。

如果說互聯網上半場流量紅利殆盡是主題,那麼互聯網下半場則圍繞著碎片化、個性化的場景展開。各個行業間的發展不再侷限在各自的領域,打破邊界的業態重組成為常態,多元場景的互聯網生態成為主流。與之相對的計算也明顯呈多樣性特徵,多個不同的生態圍繞多個不同的計算類別。新商業社會對計算力方面的要求,絕不僅僅只是服務於某一個具體的設備類別,而是需要滿足多元場景的生態協同。

因此,計算力再先進,也需圍繞多元化場景,達到生態協同的目的。浪潮作為國內乃至全球的服務器領軍品牌,浪潮推進“開放、融合、敏捷”業務策略,以JDM商業模式,聯接生態、耦合需求、敏捷交付、敏捷製造,實現計算力生態協同化與多元化場景需求的緊耦合,可謂是提供了可圈可點的範例。

具體來講,JDM模式即:

J:Joint圍繞智慧計算產品創新,與客戶和合作夥伴,進行網絡化數字化協同作業,打造一體化協同生態與多元化客戶需求的緊耦合。

D:Design/Development/Deliver構建從用戶需求、架構設計、敏捷研發到快速交付、服務的融合業務鏈。

M: Manufacture 依託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網絡“一鍵下單”的自動化生產能力,和“一件下單”的柔性生產能力。

總的來說,浪潮以多元的技術和產品組合,滿足多樣的應用需求,幫助企業實現以計算力升級為核心的模式重構。

正如王恩東所說的那樣:“浪潮將重點投入和發展智慧計算相關技術和方案,以雲計算為基礎平臺、大數據為認知方法、機器學習為優化工具,綜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種數據處理技術,持續更新數字經濟計算能力,在未來5年內實現全球智慧計算領導者與計算力全球第一的發展目標。”

保持AI“飢餓感”:持續的技術領先成為常態

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為293億美元,2017年達519億美元,增速達77%。然而任何大的改變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人工智能革命同樣也是如此。浪潮雖然目前在服務器市場提前三年全球前三,但行百里者半九十,成績固然可喜,但持續性的發力才是關鍵。

AI是雲計算時代最典型、規模最大的創新應用,自然是浪潮發展的業務重點。浪潮聚焦全棧式AI 計算系統能力的建設,構建了完整的AI系統平臺,即計算平臺、管理套件、框架優化、應用加速四個層次,包含GPU、FPGA等AI服務器系列、深度學習訓練集群管理軟件AIStation、AI性能調優工具Teye以及集群版開源深度學習框架Caffe-MPI等完整解決方案。

目前,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人工智能服務器有90%以上來自浪潮。浪潮已成為百度、阿里和騰訊的最主要的AI服務器供應商,並與科大訊飛、商湯、曠視、今日頭條、滴滴等人工智能領先科技公司保持在系統與應用方面的深入緊密合作,幫助AI客戶在語音、圖像、視頻、搜索、網絡等方面取得數量級的應用性能提升。

IDC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AI基礎架構市場增速235%,浪潮佔比57%居第一,超過其他廠商份額的總和。

2018年初,浪潮推出AI業務獨立品牌TensorServer,開始將AI業務向傳統企業和政府推廣。相比於CSP群體,企業和政府為AI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IDC分析師認為,未來AI生態將更加成熟和繁榮,除了互聯網行業,在金融、製造、醫療、零售等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中,人工智能有望成為推動傳統行業商業模式創新的新引擎。

可以想見,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自己成為人工智能創業者、或者成為採用人工智能服務的一方時,這個行業對人工智能背後的軟硬件服務等等的需求是不會呈下降趨勢的,只能越來越多。

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開始融入各行各業,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終身教授、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李飛飛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人工智能在自動駕駛、醫療健康、金融、零售、娛樂、AR、VR等領域的應用,歷史大趨勢已經不可阻擋,人工智能將成為新的生產力,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王恩東表示:“浪潮成為去年全球銷量增長最快的服務器供應商,提前三年實現了進入全球前三的目標。同時,在全球前十的CSP中有一半成為浪潮的客戶,浪潮雲服務器的出貨量已經位居全球首位,海外業務也同比增長了3.5倍。”

對AI時常保持“飢餓感”的浪潮,未來頗為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