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式軍服:一個時代的象徵(解放軍戰無不勝)

我中國人民解放軍65式軍服以其獨特的形式成為那個時代的象徵。它是解放軍迄今為止裝備時間最長、發放量最大一款軍服,它也影響了民警、民航、鐵路等行業服裝,甚至成為一種全民服裝,恐怕沒有哪個國家的軍服影響這麼大。

自55式軍銜服裝改革後的六十年代,隨著中蘇交惡、以及遇到三年困難時期,國內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將軍隊打造為全國人民的榜樣,鑑於軍銜制等級分明,不能體現人民解放軍“官兵一致”的原則,不利於“幹部和士兵打成一片”。另外,軍銜制從蘇聯學來的,再加上三年困難時期後務求節儉,55年授的軍銜及配套的軍服面臨被取消的命運。

65式軍服:一個時代的象徵(解放軍戰無不勝)

1964年,在北戴河討論高級幹部減薪問題時,賀龍元帥提出:“是不是連軍銜制一齊取消算了?”毛澤東聽後,立即回答:“取消!搞掉那塊牌牌!我早想搞掉它。”回京後,羅瑞卿將情況報告林彪。兩天後,林彪表示贊同。1965年4月28日、29日,賀龍、羅瑞卿和楊成武三人向毛主席彙報取消軍銜後軍隊的服裝、帽徽、領章的樣式,請主席定奪。按照1964年8月賀龍、羅瑞卿在北戴河向主席彙報的精神,當年9月中央軍委開始著手減薪和取消軍銜的準備工作。

早在1965年2月,中央軍委做出《關於改革軍宮薪金制度的決定》,指出:“軍隊現行的工資標準,是全國現行的各類工資標準中較高的一種,這是由於我軍由供給制改為薪金制時,搬用了外國的一些不好的經驗所形成的。它同我軍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的優良傳統不相適應。”“因此,必須降低現行的軍官薪金標準,改革軍隊的薪金制度。這樣做,有利於保持和發揚我黨我軍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有利於更好地增強軍政、軍民之間和軍隊內部上下之間的團結,有利於軍隊同地方幹部的相互交流,有利於促進於部家屬積極工作和參加生產勞動,有利於對子女的教育和革命接班人的培養。”這五個“有利於” 勾勒了減薪和取消軍銜後,解放軍重新回到戰爭時期上下同甘共苦、團結如一的優良傳統。

65式軍服:一個時代的象徵(解放軍戰無不勝)

解放軍實行減薪後,取消軍銜自然進入最後拍板。毛主席對帶來的綠軍裝、紅帽徽、紅領章很滿意。楊成武告訴主席,他提前到蘇州,徵求過林總的意見。毛主席點點頭,說:“我贊成走回頭路,恢復到老紅軍的樣子,只要一顆紅星、一面紅旗,其他的統統都吹了。” 他還說:“過去搞什麼將、校、尉那一套,我是不感興趣的。”

爾後,軍銜制被迅速取消,解放軍報社論稱“軍銜制度取消後,解放軍一律佩帶全紅五角星帽徽,象徵著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一律佩帶全紅領章,象徵著我軍非常無產階級化、非常戰鬥化。” 1965年6月1日起,65式軍服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相對於實行軍銜制的55式軍服,65式軍服的變動非常大。總的原則就是體現了“三軍一樣,官兵一樣”。軍官制服取消了西式大禮服、肩章、大沿帽,女軍官取消了裙服和無沿帽。海軍取消了藍白兩種款式軍服,水兵取消了沒有帽沿的水兵帽和帶套頭和披肩的水兵服。在65式軍服裡,無論陸海空三軍,款式一律以中山裝為藍本,棉布面料,軍種區別是顏色,陸軍草綠色,海軍灰色,空軍綠上衣藍褲子。識別符號一律是紅五星帽徽和紅領章。男女官兵一律是戴解放帽。官兵的唯一區別就是軍服上衣的口袋,軍官四個,士兵兩個。

65式軍服:一個時代的象徵(解放軍戰無不勝)

65式軍服一實行,所有軍人摘下佩戴了將近10年的五五式帽徽、領章和肩章,再也沒有什麼將軍,沒有什麼校尉,只剩下軍長、師長、團長等職務,無論什麼級別都變成了 “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掛兩邊”。從軍委主席到剛入伍的小兵,裝束幾乎完全一樣。而文革開始後,全國興起佩戴毛主席像章熱,各式各樣的像章成為當時65式軍服最時髦的佩飾。總政治部曾向全軍指戰員頒發這種特製的語錄章和像章,但由於供應量不夠,廣大指戰員便自主製作像章,這些像章成為文革初期65式軍服的特殊服飾。

65式軍服的影響是巨大的,60、70年代解放軍常年維持在600多萬人的規模,每年有100、200萬新兵累計有幾千萬人穿過65式軍服。並且,出於對解放軍的崇拜,無數的紅衛“兵”也穿起了父輩或者仿製的65式軍服,從天安門廣場到“廣闊天地”的農村,全國都活躍著他們的身影,而65式軍服也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記憶。從65年到85年,期間雖然有些小的改革,但主要是服裝面料上的改進以及海軍有所調整,總體而言,整整20年,65式軍服都是解放軍的標準著裝。

65式軍服:一個時代的象徵(解放軍戰無不勝)

在那個充滿激情的時代,65式軍服在人們的心中不僅僅是一種職業的服裝,更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65式軍服代表一個時代,一度也成為中國的象徵。65式軍服和87式、07式相比,雖然簡單得多了,但是它比較醒目和鮮豔的紅五星和紅領章給人看上去就特精神,沒有穿過的人都特別羨慕。“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掛兩邊”,簡單、樸實、耐用的軍服式樣,因為鮮明的時代背景而充滿了傳奇色彩,伴隨著我軍與國家走過了不平凡的20年。

65式軍服應該說從1965年到85年20年,這20年之間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它隨著國家主要是經濟、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和提高,軍服也進行了多次的調整和改革。其中比較大的有三次,這三次分別在70年代初期、中期和後期進行的。這三次改革的軍服也被通稱為71式,74式和78式。

71式的改革就是軍服的材料,由棉布走向了化纖,從60年代的後期開始隨著我國化纖工業的發展,當時國內市場已經投放了很多化纖材料,比如說襯衣或者是褲子,那個時候女的有一件的確良襯衣就是好嫁妝,現在誰穿的確良?反而要穿棉布的。

65式軍服:一個時代的象徵(解放軍戰無不勝)

74式軍服主要是海軍的服裝改革,1965年八.六海戰之後,有關人員向周恩來總理彙報情況的時候,當時就提到了海軍軍服不適應海上作戰生存。應該說周總理當時對海軍軍服的改革有所考慮了,到“9.13”事件之後,海軍軍服改革,又提到議事日程上了。1972年3月份,海軍正式向軍委寫了報告,要求海軍軍服改革,這期間又經過一些論證,一些實驗,做出樣品,一直到1973年年底,海軍的報告經由中央軍委批准。毛主席是軍委主席,正式簽字,同意了。1974年5月1號,海軍換裝,實際上就是部分恢復了55式軍服,海軍軍服的顏色,是白的和藍的。軍官戴大蓋帽,水兵恢復水兵服,水兵帽,這跟65式軍服不一樣了,65式軍服全都是解放帽。 同時全軍的女軍人的軍服也有一些改革,一個是恢復裙服,同時帽子由解放帽改為無簷帽。

74式服裝改革涉及的面還是比較大的。當時74式換裝以後,使過於單調的65式軍服得到了比較大程度的改觀。 如果說要用一句話總結對65式軍服的感受,那就是,一身綠,三片紅,時代象徵,歷史傳承。65式軍服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在我軍軍服發展史上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65式軍服是我們軍隊的一個發展的見證,它記錄著當時抗擊美蘇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它也將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65式軍服:一個時代的象徵(解放軍戰無不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