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覺得央視首屆相聲小品大賽的小品不夠搞笑?

大史說相聲


首屆相聲小品大賽的小品不夠搞笑。這種說法是欠妥當的,因為不僅小品不夠搞笑,而且相聲也不夠搞笑。

網上關於央視首屆相聲小品大賽的話題多了起來,有說好的,也有說不好的。於是我也開始看。我看的時候是從第五天開始看的。我坐在沙發上,開始看了一些。後來我又躺在沙發上。後來我就睡著了。不是我不想捧場,不是我不想笑,而是確實這些相聲小品沒有什麼值得我笑,沒有值得我眼前一亮的東西。

相聲也好,小品也好,要麼裝傻充愣,要麼尖叫高喊,把觀眾當傻子來對待,把出洋相看成博取觀眾一樂的手段,這種低級的表演方式,確實讓人感覺到非常不舒服。別說別人,就是這些演員你自己回看一下自己的作品,你自己覺得可笑嗎?你自己覺得欣賞你自己的作品嗎?如果你自己都不覺得可笑,你自己都不欣賞你自己的作品,那麼你怎麼能夠讓觀眾去笑,去欣賞你的作品呢?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一些情況。肯定是與這些演員的修養和表演功力有關。也與他們不能夠深入生活,深入進行挖掘有關。相聲也好,小品也好,應該向生活去汲取營養。生活中就沒有可笑的事情嗎?生活當中就沒有可樂的話題嗎?生活中就沒有可笑的情節嗎?把這些素材找出來,老少咸宜,雅俗共賞。這才是相聲和小品所努力的方向。不然的話,僅憑動作和聲調的誇張,總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首屆相聲小品大賽開了一個好頭,儘管有些作品不理想,但是假以時日,相信會有精品出現,會有高手出現。會給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帶來數不盡的快樂的。


平原春秋



這兩年,喜劇類的綜藝節目火了起來,《歡樂喜劇人》《笑傲江湖》《喜劇總動員》《相聲有新人》等等,都深受觀眾們的喜歡。

這不,央視也弄了一個相聲小品大賽,不過讓人遺憾的是,參賽作品不是那麼的搞笑。不過,這也是意料之中的,同時也是必然的一種結果。


央視作為國內最有權威的主流媒體,它並不是娛樂為主的平臺,它所承擔的更多的宣傳教育,它需要給老百姓更多的更好的價值觀的引導,當然不能只是為了一樂。


而參加相聲小品大賽的選手們也都很清楚,參加這個節目不能一味的迎合觀眾,也就是說不只是笑這麼簡單。作品需要充滿正能量,需要更加高雅,需要更多的思考。

同時,參加比賽不同於平時表演,給選手們創作作品的時間太少了,導致作品的質量也沒有上去。


有人說,是姜昆擔任評委,他的反三俗使得這個節目不好笑。其實不然,反三俗本身並沒有任何錯誤,恰恰反三俗是對的。而作品不好笑更多的還是選手本身的功夫不到家。當年的趙本山小品《三鞭子》,沒有任何俗點,卻也登上春晚,讓所有觀眾喜歡。


我倒覺得,選手只要用心去創作,把心思放在作品上,而不是放在能不能火上,就會有更多更好的作品。


雨天論娛樂


小品非常正能量,有一半還是搞笑的。正能量是煽情的。



潘龍江紅塵情歌創作人


看了央視的相聲小品大賽,我受到了極大的教育,滿滿的正能量,現在的我激情澎湃!現在連屁都不敢放了,也不好意思上廁所了,也不敢就著咖啡吃大蒜了,也不敢在跟朋友吃飯時說開玩笑的話了,因為那都是俗人才做的事,我想上街攔驚馬去,想為了祖國隨時奉獻自己的賤命,感謝你,央💩,你成功教育了我!謝謝。 不過我明天還要繼續喝我的咖啡,吃我的大蒜,因為你管不著!


黃金教獸1


姜昆的反三叔反三嬸文革時期的那一套把小品相聲都政治化了!人人自危。百姓喜聞樂見的小品相聲它說是三叔!它在中央電視臺棒著鐵飯碗大權在握。像個攪屎棍子似的!誰敢不聽它的?不管什麼樣的作品都得經過它政治審核才能通過!跟江青似的。悲哀呀!


長飛425


誰規定的小品必須搞笑啊?誰說過小品是笑的藝術嗎?所謂小品,就是小的藝術品。 它的基本要求是語言清晰,形態自然,能夠充分理解和表現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徵和語言特徵。小品按不同的表現形式,可劃分出很多類型的小品,而喜劇小品只不過是其中最具代表的類型而已。


小品名稱大致起源於藝術學校和演藝團體。在演藝界,通過形體和語言表現一個比較簡單的場面或藝術形象的單人表演或組合表演,也稱為小品。小品最早是演藝界考試學員藝術素質和基本功的面試項目,一般由錄取單位老師現場出題,應試者當場表演。1983年在第一屆央視春節聯合晚會上嚴順開表演的《阿Q的獨白》,首次運用了“小品”這一表演形式。

但是小品真正被廣大觀眾熟知,是從1984年陳佩斯朱時茂二人表演的《吃麵條》開始的。二人以其滑稽、幽默的形象動作獲得了群眾的高度讚賞和認可,並直接引發了春晚舞臺上的小品表演風潮,具有深遠的歷史影響意義。受其影響,隨後趙麗蓉、宋丹丹、鞏漢林、趙本山、範偉、高秀敏、黃宏、郭達、郭冬臨等等一大批小品明星脫穎而出,小品這個新的演藝形式空前火暴,它的題材也空前豐富,小品反映社會現象的深度、廣度及其表演形式也愈趨多樣化。從此小品成為文藝舞臺上不可或缺的獨特的文藝節目。


但也許是這些前輩老藝術家的表演太過精彩,作品太過經典,導致全國的觀眾一提到小品,就自然而然的與相聲劃等號,認為小品就是喜劇,就一定要搞笑。其實小品藝術本身,不是把搞笑放在第一位,它與相聲有本質的區別。

小品屬於“文化快餐”,它是一碟精美的“小菜”,小品反映的小題材、小事件源於基層和老百姓中間。人世冷暖、世相百態都是小品描寫的對象,針砭時弊,內含哲理。小品藝術透過表面現象,諷刺一些不合理的事物,揭示一定的哲理,寓教於樂。這既是小品的本意。


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本屆央視首屆相聲小品大賽的小品是合格的,雖然不是太搞笑,但是也能展現出新時代新形勢下,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也反映出了當今社會的新風氣、新的精神面貌!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地方。即使本屆大賽的小品不太搞笑,但是筆者覺得,還是比笑的藝術——相聲部分要強很多!


靖逸軒主


確實不搞笑,所有的小品節目我都看了,國慶長假一堵車我就看,但真心失望。也不知道是因為這些年笑點被郭德綱提高了,還是我的欣賞水平不夠看不懂,只覺得這些小品節目,有娛樂性,但沒爆笑的效果。

孫濤老師的小品節目,這兩年在許多他參加的綜藝節目不都是演過了嘛,怎麼又出現在央視舞臺,難道是江郎才盡,或是覺得觀眾好糊弄。

《相聲小品大賽》節目不搞笑的不止小品,相聲也是如此。那個“公式相聲”李博士夫婦,參加《相聲有新人》後,其無知、狂妄和沒素養,幾乎千夫所指,卻也能登陸央視這個國家級大舞臺,不能理解。

當然了,我們只是草根老百姓,對於娛樂節目圖的只是可樂、放鬆,什麼藝術、高雅等一概不懂。或者這就是曲協主席強調的高雅藝術的充分展示吧。


岑詮


雖然不夠搞笑但它洗滌了我們的心靈,提高我們的素質使我們受到了教育,讓我們高雅起來。聽了他們的相聲更加激勵我們積極向上自我反省從而脫離了低級趣味遠離低俗。操,從心靈深處我徹底覺醒了。以相聲的名義又一次滌盪了我的靈魂。滿坑滿谷啊!郭德綱,嫉妒了吧唧





一杯紅酒


我現在發覺,好多提這些問題的人大多是挑了這端又挑那端,完了隔岸觀火,幸災樂禍。

中國人的語言太豐富了,你寫成為什麼不去參加,他又是這行當的,看似理欠三分。如果說寫成有理由不去參加,貌似得理三分。正反兩面都被你牽著逗玩,描黑有一批人,描紅也有一批人。

娛樂圈就是被一群吃飽了撐的,給攪混的。演員充其量是一個大家的木偶。舊社會叫戲子,新社會叫演員,現在叫大腕。想起你往天上捧,煩你了往死裡踩,狠不得把你往前的愛同等變成一樣的狠。這種心態真的要不得,不利於文藝的健康發展。

有些藝人確實經不起捧,彷彿覺得自己是救世主,真把自己當回事,結果過了,在大眾面前,糊了,成了過街老鼠。其實,大家不必過分責備,演員也是個人,而且多數是包在糖果紙裡的人,幫助他(她)慢慢成長,豈不更好。

迴歸正題,德雲社參不參加,完全是它的自由,就像你想不想排便一樣自然。如果非要按個名頭,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別忘了,把自己的籠頭關上!(對不起,這條發錯了一個問答題)



朱錫北


一是央視要求思想性是首位,先有意義,再才是有意思。最初報名的一千多個節目,有的可能很好笑,但不符合央視的胃口,初選就被槍斃了。

二是央視把關的人都不是小品專業的。

三是有時間限制,短時間內把故事說清楚就很不容易了,再加包袱兒容易超時。《歡樂喜劇人》之類的娛樂節目沒有時間限制,把故事講清楚後,所有能想到的包袱兒都可以往裡面加,演到哪兒算哪兒。

四是人們的欣賞水平提高了,“屎尿屁”的笑料太老了,已經不能讓人發笑了,高級的包袱兒創作出來很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