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夜晚

月光下的夜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诗句摘自《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人们评价说:该诗全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美哉,《春江花月夜》!奇哉,《春江花月夜》!

但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月夜,也看了许多关于月夜的诗文,使我最难忘的月夜分别在宋朝文学家苏东坡,当代香港散文家小思和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三篇短文里。

月光下的夜晚

东坡先生的是《记承天寺夜游》:其文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很短:不到一百字,其意:闲静澄明!其味:悠长深远;所蕴含的美意、禅意;须慢慢体味!

有悟性的会咂摸出滋味,如咂摸不出滋味来,应该是人生的一大缺憾!

月光下的夜晚

香港作家小思写的是”丰子恺漫画演绎“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一文:其文如下:

“人的一生,遇上过多少个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夜?

此夜,可能是良朋对酌,说尽傻话痴语。

此夜,可能是海棠结社,行过酒令填了新词。

此夜,可能是结队浪游,让哄笑惊起宿鸟碎了花影。

此夜,可能是狂歌乱舞,换来一身倦意,却是喜悦盈盈。

但,谁会就在当下记取了这聚的欢愉,作日后散的印证?蓦然回首,人散了,才从惘然中迫出一股强烈的追忆,捕捉住几度留痕。

聚、散、聚、散,真折煞人了。

今夕,人散后,夜凉如水,请珍重加衣”。

初读此文;就产生极大的共鸣!那时候还年轻,现在经历了人生太多的聚散;就更加体味其中的情感!一种普世的难以言说的惆怅,珍惜!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经历无数的聚、散:“但,谁会就在当下记取了这聚的欢愉,作日后散的印证?蓦然回首,人散了,才从惘然中迫出一股强烈的追忆,捕捉住几度留痕。”今夕:人散后,道一声珍重:这一声“请珍重加衣”里,有多少情感;有多少记忆;有多少岁月;又有多少怀念呀!

月光下的夜晚

林清玄则为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发现自己的茅屋有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他,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已把外衣脱下来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还呀,夜凉了,你穿上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道:“可怜的人啊,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之后,回到茅屋里赤身打坐,伴着窗外的明月进入了空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境里睁开眼睛时,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这样的月夜真的非常明亮而美好!明月的清辉和人格的清辉互相映照!驱除了人心的黑暗!

修禅修的就是善良、宽容、明朗的心性,不要说送一轮明月,同时送出许多明月都是可能的,因为明月不是相送,而是一种相映,能映照出互相的光明。

“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美哉!人之禅心!妙哉!心之相映!因为“人间正道是沧桑”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