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李自成發跡的這個轉折關鍵點,是子虛烏有的嗎?

滎陽大會是闖王李自成的發跡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關鍵的轉折點。在明朝末期,有許多農民起義。每一家都是各自為政。力量不是很強,所以很容易被人數佔優勢的明朝軍隊追著打,然後各個擊破。農民起義的情況不是很樂觀。但是,據說在崇禎八年,大江南北路義軍的首領都聚集在河南滎陽,開了一個會議。這是一個改變農民起義軍最終命運的大會,被稱為滎陽大會。這次參加會議的有包括13家72營的義軍首領,其中包括幾乎所有的當時義軍力量。會議開始時進展不順利,各反叛部隊的首領吵吵嚷嚷,每個人都是對別人很不服氣。之間有恩恩怨怨的甚至還在會上吵鬧了起來。正當談判即將破裂時,李自成站了起來。那時,他只是一支小型義軍的首領,是13家中的其中一支,他並沒有多少名聲。然而,在這次會議上,他卻大出風頭,敦促反叛軍的首領應該捨棄個人不滿,求同存異,團結一致,共同抗擊明軍。這一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當場就分配了各家未來的方向和任務。由於作出了統一部署,在這次會議後,各反叛部隊緊密合作,戰爭的平衡最終開始有利於農民民起義軍分子。義軍紛紛走出困境,對明朝發動更猛烈的攻擊,反明的鬥爭從此進人了高潮時期、在這次會議上,由於李自成的出色表現,他的聲望迅速上升。

闖王李自成發跡的這個轉折關鍵點,是子虛烏有的嗎?

義軍

然而,這是一次如此重要的會議,但史書很少記錄下來。它只出現在明末清初文人吳偉業一人的書中。後來出現的記載都是源於吳偉業所寫的書。記載有滎陽大會的史料典籍大概有十幾種,主要有《綏寇紀略》、《見聞隨筆》、《小腆紀年附考》、《明紀》、《明史稿》、《明通鑑》等。我們從這些書中可以看到有關滎陽大會這一說法。雖然史料書籍所記載的字句描述是有一定的區別,但是他們的主要的資料來源都是來自於清朝初期吳偉業所撰的《綏寇紀略》。吳偉業在他的《綏寇紀略》描述了這件事情,1635年的正月,農民起義軍在滎陽召開了大會。在大會上,起義軍的首領對未來方向有很大的爭論,“老回回”想要渡過黃河去往山西,張獻忠卻認為老回回是臨陣脫逃,這是一個弱勢的表現,整個大會都處在劍拔弩張狀態,矛盾很容易爆發。但就在此時,“闖將”李自成挺身而出,力排眾議,提出“分兵定所向”的戰略方針,贏得了大家的一致贊成。於是,十三家七十二營首領分兵五路。據查,這可能是關於滎陽大會的最早記載。這段材料載明瞭大會召開的時間、地點以及出席會議的人,似乎滎陽大會一事已然成為信史。但是,在同一時代,其他文人的著述中也沒有類似的記錄。清朝初期,甚至有些書籍直接指出滎陽大會是子虛烏有的。那麼,這次重要會議是否存在暱?這個問題讓後代人絞盡腦汁。

闖王李自成發跡的這個轉折關鍵點,是子虛烏有的嗎?

吳偉業

記載滎陽大會的作者吳偉業信誓旦旦的說確有此事。他還說,這個消息是從闖王軍中逃出來的人所講述的,按說這是當時的見證人記載當時的事,又有親身參與其中的證人,應該是不會記載出錯的。然而,如果我們仔細考慮作者的記載,確實有很多疑問點難以解釋清楚。例如,他記載滎陽大會舉行,是因為朝廷派出了鎮守邊關的重兵去河南鎮壓農民起義,義軍的首領們試圖渡過難關,才在滎陽召開大會。然而,實際情況,朝廷討論派邊關重兵到河南是崇禎八年第一個月的事情,而吳偉業記載的滎陽大會,卻是在此之前的崇禎七年的年底召的。朝廷都還沒有討論過這件事情,義軍又如何提前知道並且召開專門會議討論如何應付官軍呢?這豈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嗎?

闖王李自成發跡的這個轉折關鍵點,是子虛烏有的嗎?

義軍

認為滎陽大會子虛烏有的第二個原因是當時的河南一地是明朝的腹部,自古以來就一直是軍隊的必爭之地。明朝在這一地區派出了重兵,部署的兵力極多。直到那時,河南的大部分地區仍然處於明朝的控制之下。此時,農民軍的實力不是很強,二三十萬大軍希望以有計劃有步驟地開進河南,而不被明王朝探知是不可能的事情。明朝此時也有相當強大的實力,如果起義軍真的輕率地把軍隊帶入明朝腹地,只要明朝動員大量軍隊包圍,那麼恐怕全國的義軍主力都將成為甕中之鱉,如果滎陽大會是真實的,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舉動。

闖王李自成發跡的這個轉折關鍵點,是子虛烏有的嗎?

義軍

從會議的參與者來說,當時在河南活動的,只有13家義軍中的少數幾隻。大多數義軍都是活躍在其他省份,以吳偉業記載的那個開會的時間,恐怕大多數記載中提到的與會成員都是無法到達現場的。在河南很活躍的這幾支隊伍,會議期間,根據其他的史書記載,也並沒有活動在滎陽一帶。如果與會的成員被證明在那個時間裡根本不可能參加會議,那這一次盛會又將如何舉行?

我們也可以從李自成的身上探討這個問題,他在起義初期,他是老闖王高迎祥的部將,自稱“闖將”。直到高迎祥去世,他才繼承了高迎樣的地位和稱號,改稱為“闖王”。在滎陽大會舉行的時候,以他的身份地位是不太可能像吳偉業描述的那樣,是這次會議的發起人。此外,根據正史的記載,在崇禎七年、八年這兩年裡,李自成在陝西被朝廷新派去鎮壓農民起義的洪承疇追的四處逃竄,有好多次都被迫陷入危險,幾乎被殺死。在他經常逃亡的這段時間裡,他又怎麼能有時間組織這次會議呢?

闖王李自成發跡的這個轉折關鍵點,是子虛烏有的嗎?

崇禎

從這個角度來看,吳偉業的記載確實是充滿了漏洞,難以說服人們。滎陽大會規模如此宏大,為什麼偏偏由他單獨記錄下來了,而在明末的諸多官方或是私人的書籍中卻沒有任何記錄呢?可是,如果這次大會根本是子虛烏有,吳偉業又為什麼要撒下這個大謊言呢?還是他被那個從李自軍中逃脫的士兵的謊言所欺騙了呢?那個土兵又為什麼要編造謊話?吳偉業就生活在那個時代、他怎麼能輕易相信,一個如此重大的事件的謊言呢?這一系列問題仍然超出了我們的答案。不知我們何時才能找到有力的證據,來解開這個歷史謎團。

參考資料:《綏寇紀略》、《明紀》、《明史稿》、《小腆紀年附考》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