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之鹰:备受争议的马克思主义者—罗莎·卢森堡

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来说,罗莎·卢森堡可谓一位思想巨匠,有人也认为马克思、罗莎·卢森堡和列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三位思想巨头。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在今天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虽然她的理论仍然是枯燥的,甚至一些算法甚至是错误的。从列宁对她的评价来看:尽管鹰有时飞得比鸡低,但鸡永远飞不了鹰那么高。让人一下就想去了解她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革命之鹰:备受争议的马克思主义者—罗莎·卢森堡

罗莎·卢森堡是波兰、德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女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著名左派领袖之一, 德国共产党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在1871年3月5日,她诞生在波兰和乌克兰接壤的一座边境城市,在1919年连同李扑克内西两人被惨遭杀害。在1986年就有一部西德和捷克斯洛伐克合拍的电影《罗莎·卢森堡》,在电影中蔡特金和卢森堡一块散步,看见德军正在作训,回来跟社会民主党的战友说,我们看见了军事存在。贝贝尔他们说:“如果他们知道你们是谁他们就会瞄得准一些,那我们现在就在写你们的墓志铭了。两个伟大的社民党女性长眠于此,她们一生致力于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她们永远都是我们的榜样。”卢森堡说,为什么不写她们是社民党最后的两个男人呢?其他人哑然失笑,蔡特金倒是笑出来了。很有意义的一段描写,也为后来罗莎·卢森堡被非法杀害埋下了伏笔。

革命之鹰:备受争议的马克思主义者—罗莎·卢森堡

罗莎·卢森堡被杀害处

罗莎·卢森堡在个人的生涯中,最有名的也是最受攻击的就是提出了资本积累理论,1913 年,罗莎·卢森堡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资本积累论》一出版,就在第二国际内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中央日报《前进报》上发表了多篇评论文章,对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一书展开了批评。为了回击这些批评,也是为了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资本积累论》的思想,罗莎·卢森堡于1915 年写了《资本积累———一个反批判》,以更加简洁、清晰的笔调阐发了她的资本积累理论,但这一努并没能挽回《资本积累论》的厄运,反而招致了更多、更严厉的批评。

罗莎·卢森堡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不仅是物质形态的商品生产,而且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在这两种生产中,前者只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载体,后者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必须包含两个相互衔接的部分: 一个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这里包含了购买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实际的生产过程; 一个部分是剩余价值的实现,这是把生产出来的作为剩余价值的商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也就是资本生产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资本积累。在这两个部分中,资本积累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能否继续,从而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能否生存。当资本积累进行顺利的时候,剩余价值就能够转化为货币,资本家就可以用这些货币来进行再生产或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扩大再生产,从中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反之,当资本积累无法进行的时候,剩余价值就不能够转化为货币,这就意味着先前的剩余价值生产失败了,资本家不能得到他用于维持生产的货币,更不可能进行扩大再生产,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如果不能从其他的地方找到新的货币,他的生产过程就会中断,这时,就会出现经济危机。由此证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点不是在剩余价值生产这个环节上,而是在资本积累这个环节上,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由于这一联系,资本积累的问题,或者说,总资本的再生产问题,就成了危机理论的研究对象(何萍文)。

如何看待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理论,对于批评者来说,认为她的理论是背离正统马克思主义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抛开她具体的观点来看,但是她在这一著作中所阐述并加以具体运用的总体性方法确实值得尊重的,在后来的研究中这种方法也成为她的思想的一种主要的特征,运用总体性的方法来研究资本主义。并且在这个资本积累的理论上,实际上也是一种对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修正者的理论的一种批评和指责,所以在这个方面,罗莎·卢森堡也就站在了批评伯恩施坦的最前沿。

革命之鹰:备受争议的马克思主义者—罗莎·卢森堡

其实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卢森堡在行为上最突出的就是对伯恩施坦的理论进行了批判,伯恩施坦认为,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是以资本主义危机理论为基础的崩溃论,只要危机论不能成立, 崩溃论也就不能成立了, 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崩溃是作为越来越重大的危机的后果而出现的,伯恩施坦否定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危机理论,从而否认了资本主义崩溃的可能性,这种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通过适应而实现社会的改良与进步。伯恩施坦在《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中提出“我对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 非常缺乏爱好和兴趣。这个目的无论是什么, 对我来说都是毫不足道的, 运动就是一切”,对此, 罗莎·卢森堡针锋相对地指出:“ ……为运动而运动, 在我看来等于零, 而最终的目标才是一切。” 这里就会看到罗莎·卢森堡对伯恩施坦批评的核心,她批评伯恩施坦割裂社会改良和社会革命的关系, 将社会改良从社会革命的工具变成了整个运动的目的, 走上了改良主义道路。这不是斗争的方式和策略上的差异问题,它涉及到整个运动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性质, 关系到“ 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存废问题”。

作为革命家的罗莎·卢堡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而作为思想家的罗莎·卢森堡却并没有被人们理解和认识,因此,重新研究罗莎·卢森堡的理论,给罗莎·卢森堡以应有的思想史地位。这里还想在说一下,关于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和卢森堡对他的批判,就是谁更正确。伯恩施坦在那个充满阶级斗争的年代试图通过改良主义的方法来实现民主社会主义,这在当时是行不通的,也没有这样的条件,而罗莎·卢森堡就对这种放弃革命的妥协手段进行了批判,在混乱的时代必须通过暴力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这是世界各国革命能否成功的生动写照。但是如果将伯恩施坦的理论放置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社会结构中,特别是放在今天的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来看,改良却是一种不同阶层获取权利的手段。前人们的思想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什么?实现一个民主的社会主义,那么在这个社会中会存在什么样的特征呢?正如马克思构建的共产主义蓝图一样,包含了多个的特征维度。不过还有一点也很让我思考,正如以前介绍伯恩施坦一样,谈到过桑巴特的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其实在20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还具有一种自我更新的能力。用正统的马克思话语来说,就是还没有到自我灭亡的阶段,仍然具有生命力,也就是历史仍然不会终结。

革命之鹰:备受争议的马克思主义者—罗莎·卢森堡

卢森堡在人生中和列宁的交往构成了她的另一种形象和历史的记忆。列宁在他1922 年2 月底写的《政论家札记》中曾经以鹰和鸡的寓言比喻罗莎·卢森堡, 指出, 罗莎·卢森堡虽然犯了许多错误, 但她始终是一只鹰。列宁列举的罗莎·卢森堡所犯的错误有:“在波兰独立的问题上犯过错误, 在1903 年对孟什维主义的评价上犯过错误, 在资本积累的理论上犯过错误, 在1914 年7 月犯过同普列汉诺夫、王德威尔得、考茨基等一起主张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联合的错误, 1918年在监狱里所写的著作中也犯有错误”。 列宁所列举的这每一个错误都涉及到罗莎· 卢森堡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观点:即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民族国家的观点、关于资本积累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观点。列宁认为,罗莎·卢森堡在这些观点上的根本错误就在于她一味地谈论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政治, 而忽略了东方国家的特殊性, 没有看到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给落后民族和国际无产阶级斗争带来的新机遇。

列宁和罗莎·卢森堡在帝国主义理论研究出发点上的根本分歧:他的帝国主义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是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 而罗莎·卢森堡帝国主义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却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为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斗争。正是这一不同, 决定了他们在一系列观点上的对立:在帝国主义时代民族国家的观点上, 罗莎·卢森堡认为, 人民自治是民族自治的基础, 民族自治不利于解决人民自治的问题, 而列宁则强调, 政治、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必须首先取得民族自决权, 没有民族自决权, 人民自治只是一句空话;在资本积累的问题上, 罗莎·卢森堡主张外部市场, 提出, 资本积累的无止境扩大是资本主义生存的前提和条件, 从而把资本主义的考察视野扩展到世界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方面, 而列宁则主张内部市场, 强调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技术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方面,强调俄国的资本主义比之西欧的资本主义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把世界资本主义的研究集中在东方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性的说明上; 在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观点上, 罗莎·卢森堡强调群众自发性斗争的首要性, 而列宁则主张自觉的斗争高于自发的群众运动, 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先进的革命理论对于革命运动的能动性;所以, 当列宁批评罗莎·卢森堡在这些观点上的错误时, 实际上是全盘否定了罗莎·卢森堡的理论。既然罗莎· 卢森堡的理论是全部错误的, 那么, 列宁又在什么意义称罗莎·卢森堡是一只鹰呢? 是在罗莎· 卢森堡作为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左派主张无产阶级革命和对社会民主党的批评上, 在罗莎· 卢森堡作为勇敢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献身精神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列宁说, 罗莎· 卢森堡“虽然犯了这些错误, 但她始终是一只鹰, 不仅永远值得全世界的共产党人怀念, 而且她的生平和她的全部著作……对教育全世界好几代共产党人来说都将是极其有益的”。和列宁的的这总分歧也使得卢森堡在长时间中遭受批评,特别是认为她的思想和考茨基一样,资本积累理论实际上表达的资本主义自动崩溃论。由于苏联革命取得的巨大成功,政治上的成功必然带来宣传领域的话语权,卢森堡自然也就成为了向苏联靠拢思想家批判的对象。

尤其是卢森堡在狱中的手稿展现出极其富有远见的色彩,这份文抄件于1922 年以《俄国革命———批判的评价》为题首次发表。1928 年,在柏林发现手稿原件。此后,在德、法、美等国曾多次出版过单行本,影响很大。但是,由于文章涉及苏联模式这个敏感的问题,所以,几十年来,无论对置身于该模式之内的人们还是对处于模式之外但待之以善意和包容态度的西方同情者来说,都对此讳莫如深,尽量避免直接论及它。在那个时期关于苏联模式的文章无论是正确的分析还是恶意的诋毁都处于被高压的状态,苏联模式作为后来人的我们可以说它是隐藏着必然消亡的因素,但作为身在其中的人来说,更何况在卢森堡的20世纪第二个十年,苏联都还没有正式建立的情况。但是卢森堡对于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确是对未来苏联模式的一种预见或者是对所有社会主义运动的一种思想,民主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也是因为这些思想,现在的人也将露莎·卢森堡称作一位民主社会主义者。对于卢森堡思想缄默的这种状况,一直延至70 年代中期才开始改变过来。而且即便如此,社会主义阵营对这一论题的讨论也始终只是小心翼翼地展开。直到1989 年苏东发生剧变之后,对卢森堡这一论题的探讨才彻底摆脱了禁锢,因为人们这时才最为真切地感受到,没有真正社会主义民主保障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遭到扭曲的、虚弱的社会主义,在发展的道路上不可能持久。而在中国于2001 年出版的《论俄国革命·书信集》的出版前言中,编者也再次为它正名,指出“这篇至今仍有争议的著作,不仅是卢森堡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最富于理论价值的著作之一”,作为一位思想家来说,不得不说是极富有思想和批判精神。

革命之鹰:备受争议的马克思主义者—罗莎·卢森堡

卢卡奇于1923 年出版了《历史与阶级意识》,《历史与阶级意识》是一部论文集, 收集了卢卡奇在1920 年前后写的8 篇论文, 而在这8 篇论文中, 就有两篇是专门研究罗莎·卢森堡的, 即《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罗莎·卢森堡》和《对罗莎·卢森堡〈论俄国革命〉的批评意见》。他说, 他之所以“ 在本书中用这么大的篇幅来阐述、解释和讨论罗莎·卢森堡的理论” , “不仅是因为罗莎·卢森堡是马克思的学生中唯一对他的终生著作无论在经济内容还是在经济学方法方面都真正有所发展, 并且还将它具体应用于社会的现状上去的人”,唯一两个字凸显了卢卡奇对于罗莎·卢森堡的极高的评价。这也是卢卡奇思想的一个来源,卢卡奇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在处于同一个帝国主义时代的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而在西欧进行类似的革命则流于失败呢? 卢卡奇是通过阅读卢森堡和列宁而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因此这两人的思想自然而然成为他进行理论反思的重要资源。卢卡奇也认为罗莎·卢森堡和列宁都是与第二国际庸俗实证论鲜明对立的真正马克思主义者,但二者之间也存在对立,那么这种区分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 卢卡奇以卢森堡的著作为蓝本进行了探求,从而得出了答案: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绝不意味着固守教条,而主要是一种方法。卢森堡恰恰恢复了这种方法,即将部分置于历史总体和社会总体之中,总体对于部分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正是这种总体性为作为历史主体的无产阶级与作为客体的历史发展本身的结合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革命之鹰:备受争议的马克思主义者—罗莎·卢森堡

卢卡奇认为, 在运用分析的方法上并不是一个谁对谁错的问题, 而是列宁和罗莎· 卢森堡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历史的新变化, 从不同的方面发展了马克思的哲学传统。所以,他说: “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和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这两项基本研究都应用了马克思年轻时候采用的方法, 这两项研究也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了保证辩证地看待所考虑的问题, 他们都对这些问题基本上作了历史的描述, 并分析了针对这些问题所持观点的变化和改变。……这就使他们能够极其清晰地看到作为历史过程, 他们自己的措施和解决方法就是这个过程的顶点…… 。为了恢复马克思、黑格尔理论和方法上的传统, 列宁把它的问题的历史转变到了19 世纪欧洲革命历史的内部。罗莎· 卢森堡的理论历史的探讨逐步发展成为对资本主义制度为了生存和扩张而斗争的历史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