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啓正憶吳建民:偉大的愛國者,他不贊成「鷹派鴿派」分法

赵启正忆吴建民:伟大的爱国者,他不赞成“鹰派鸽派”分法

6月18日,外交部外交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外交學院前院長、中國駐法國前大使吳建民在武漢應邀赴武漢大學講學途中遭遇車禍,不幸去世,享年77歲。

吳建民1939年3月生於重慶,1959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系,畢業後即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置身外交圈半世紀。

2003年卸任中國駐法大使後,吳建民歷任中國外交學院院長、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常務副會長、全國政協外委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等職。他還曾於2003-2007年任國際展覽局主席,是擔任這一職位的第一位亞洲人。

獲悉吳建民離世的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趙啟正在微信上寫下幾句話:“吳建民大使是偉大的愛國者,有豐富外交閱歷,在國際舞臺有相當強的影響力,為培養年輕英才不遺餘力,以77(歲)高齡奔走二軌外交,摯友突然遠行令我不勝哀悼之至矣!”

6月18日,趙啟正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回憶了他與吳建民二十多年的交往。

他評價吳建民是資深的外交家和偉大的愛國者,同時也是優秀的、不避尖銳問題的新聞發言人。

趙啟正還說,自己曾與吳建民討論“鴿派”與“鷹派”之爭,兩人都不贊成這樣的分法。他們都認可的是:“因為工作位置不同,說話各有側重。我們只有正確的‘派’而沒有‘鴿派’和‘鷹派’。”

對話趙啟正

澎湃新聞:您與吳建民先生有過哪些交往?

趙啟正:我和吳建民的交往很深,歷史很悠久。

在浦東開發初期,他到上海來,我請他介紹歐洲的經濟形勢以及我們浦東和歐洲如何建立聯繫。我請了十位左右參與浦東開發的骨幹和他座談,他對此十分稱讚。他說,你們浦東是認認真真做事的,我到別處去,沒受過這樣諮詢的“待遇”。這有點玩笑的意味,其實是認為我們很尊重他、做事很認真。他非常詳細地回答了歐洲和美國的區別,歐洲對中國崛起的看法,給我們很多的啟示。

之後,我到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和國際事務聯繫更密切了。1999年,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舉辦中國文化周,我們倆一起合作。如何在法國表達中國,法國名人各有什麼特點、思想狀況、對中國的態度,他向我一一仔細介紹,使我們在法國的活動十分成功。

我們倆對於青年人的成長都十分關心。他做外交學院院長的時候,我做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他深感學生們的交流和表達能力還有欠缺,他就提倡交流應該作為一個科目給學生上。他曾經請我到外交學院去做講座,他很高興我支持他。我說,我也深感我們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學生在交流表達上有些不足,作為記者、作為外交官都需要補課。為什麼會有不足,我說,因為孔子教育我們,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話太多了就好像不是君子了,所以大家提倡多做少說。但是,在國際傳播中、在外交事務中,說即是做。因此他又倡議舉辦一個論壇,叫做“公共外交與中國夢”,每次都是他主導我協助。

另外,我們倆決定寫一本書,關於交流的重要性,題目叫做《交流使人生更美好》,主要是獻給新聞朋友的。這本書受到好評之後,人民大學出版社建議我們增加一部分內容,就是和青年大學生的對話。2012年,我們倆在上海戲劇學院和多個大學的青年學生對話了四個半天,出了一本書叫做《正見民聲》。這本書在今年初被譯成日文,在日本受到好評。因為我們的對話是隔代的對話,是一個跨五十年代際的對話,在中國和日本都有影響。

我們還經常就寫書的構思展開討論,他的書我也寫過推薦語。

澎湃新聞:吳建民先生也曾經擔任政協新聞發言人,作為發言人的他給您留下什麼印象?

趙啟正:他是我的前任,是很優秀的新聞發言人,他不迴避尖銳問題,以一種真誠的態度面對國際和國內的受眾,因此具有說服力。因為政協是個參政議政的機構,我們說話相對方便,我們真實地反映政協委員們的看法,所以較少地使用外交辭令,是真誠的對話。

澎湃新聞:有人評價吳建民是“鴿派”,您怎麼看?

趙啟正:關於這個我們倆曾經交換過意見。我們一致認為,在中國幹部當中,沒有“鴿派”和“鷹派”的區別,這種分法他是不贊成的,我也是不贊成的。因為工作位置不同,因此說話各有側重。我們只有正確的“派”沒有“鴿派”和“鷹派”。網上對他的一些誣陷之詞、一些狹隘的無知的東西,不予置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