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失能兒媳13年 南鄭七旬好婆婆感動全城


照顧失能兒媳13年 南鄭七旬好婆婆感動全城


朱玉蘭為兒媳宋定林梳理頭髮

婆媳關係,歷來難處,交惡者亦有之。但在南鄭區小南海鎮鄭家壩村一組,卻有這樣一戶人家,將婆媳關係這個千古難題,給出了最溫情動人的答案。該戶有一位好婆婆朱玉蘭,儘管年已 74 歲,卻 13 年來無微不至、無怨無悔地照顧著因車禍而失能失智的兒媳宋定林,不離不棄。這樣一位普通、平凡的農村老人,雖然不識字也沒什麼文化,卻用最博大的愛和一顆淳樸善良的心,詮釋著最難能可貴的人間真情,感動了秦巴大地上的父老鄉親。 兒媳遇車禍失能 婆婆不離不棄1993年,朱玉蘭的兒子文雲虎與宋定林喜結連理,恩愛的小兩口第二年就有了個健康可愛的兒子。兒子兒媳常年在外打工,看著健康活潑的孫兒,當奶奶的朱玉蘭內心很是欣慰:“那時雖然生活條件不好,幹農活、做家務又帶娃忙得‘跟頭磕絆’的,但我們從來不覺得苦,一家人齊齊整整日子有奔頭兒。”

可天有不測風雲,2003年秋天,宋定林在雲南打工時遭遇了一場交通事故,導致頭部嚴重受損。雖經三年治療,但智力恢復程度僅達到三歲兒童水平,生活不能自理。事故發生後,肇事賠付的費用遠遠不夠治療使用,年幼的孫子要上學,家中一切用度全靠文雲虎在外打工拼命掙錢。老伴去世多年,這樣一來,生活的重擔都落在年過花甲的朱玉蘭身上。從早到晚,除了要操持家務、照顧年幼的孫子,更重要的是還得護理失能的兒媳。每天,她都像個陀螺一樣在廚房、臥室、院子間轉來轉去,一刻不能停歇。做飯、洗衣、給兒媳清理個人衛生、處理大小便,在忙裡忙外的同時,她還四處尋醫問藥,想盡辦法給兒媳治病。

“鄰里鄉親看我太苦了,也曾勸我說不如讓兩個孩子離婚,把兒媳送回孃家照顧,但我們怎麼能忍心!這閨女嫁進我家,就是我的親女兒。我不認字也沒啥文化,但我覺得做事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不管遭上多大的難事,也不能把閨女說不要就不要了。有福一起享,有難一起當,要不還說什麼一家人呢?”朱玉蘭說。 精心照料13載老人無怨無悔 2012年冬,18歲的孫子高中畢業,經體檢、政審合格後光榮參軍,至今在四川某部服役,每年假期只有十來天,照顧不了母親。13年4700多個日日夜夜,照顧病人的重任一直是朱玉蘭這個年過七旬的老人,一個人擔著,“閨女大小便沒有知覺,需要經常提醒,時不時我得扶她上廁所。平時我跟她睡一起,以便晚上給她翻身、更換尿不溼。”說這些話時,老人的臉上滿是憂慮:“閨女吃飯不知道飢飽,需要給她定量。有時一不小心,就會拉到褲子裡,到了夏天那個味兒簡直沒法聞,屋裡都進不來人。我不嫌棄,關上門給她擦洗身子,換個衣服褲子就是了。可我年紀越來越大,照顧她也越來越吃力。要是讓兒子回家照顧她,家裡就沒了經濟來源;孫子當兵保家衛國,那我更不能拖他後腿。現在我每天都許願,讓我多活幾年,讓我身體一直硬朗,這樣才能讓閨女多過幾年舒心日子。”

據瞭解,宋定林大腦受損,好多事情記不起,基本不說話,人也是懵懵懂懂的狀態。鄰居告訴記者,她難受的時候也會流淚,有時候不高興了還會把婆婆推倒在地。次數多了老人心裡也委屈,但老人總有說服自己的理由:“她啥子都不懂,就像個小娃娃,你說對著一個小娃娃你還生什麼氣呢!”說著,老人眼裡滿含淚水。 好婆婆演繹大愛感動鄰里鄉親 “我見過朱玉蘭給她兒媳餵飯,每一勺她都反覆吹氣,像喂月娃一樣小心翼翼。”

“她給兒媳刷牙、洗臉、穿衣,就像教一個三歲小孩一樣,手把手地不厭其煩。”

“村頭小道上,常常看見她牽著兒媳的手慢慢散步,還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她說話。”

“新聞上好媳婦照顧婆婆多年的常見,可當老人的對患病兒媳不離不棄照顧十幾年的,真太少見了。將心比心,這事如果換在我身上,我都不敢保證能無怨無悔地默默承擔、付出這麼多年……”鄰居們都說,朱玉蘭就是身邊最好的道德榜樣。她的事蹟感動著鄰里鄉親,在當地只要問起她的名字,知情人個個豎起大拇指誇讚。

“看著苦命的閨女,我心裡針扎似的難受。我也不會說啥好聽的話,就只能寬慰她:‘孩子別難受,再難的路,無論多久,媽都陪你一起走’!”朱玉蘭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