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論語》107: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是兵法法,這是真的嗎?

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評述】

道是什麼?道德是什麼?良知是什麼?這都是同一個問題。

其實所謂的道,儒家認為道就是良知與行動的合二為一。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這四個字,看似很簡單,很容易理解,但是其裡面的涵義與力量卻很很少人能真的明白。如果能明白,做大事不在話下。因為這道是可以一以貫之,是可以舉一反三。正如王陽明說的:“千事萬事只是良知這一事”。也由此可見,良知這一件事情,也是可以變成千事萬事的。

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是的。

就說企業的制度吧!大家都知道企業制度有上下班時間,有績效考核,有成本控制等等。但是這些制度是憑空出來的嗎?

不是!這些制度坦白說只是為了考核勤奮。勤奮是什麼?是品德。大家想想看,企業沒有規定上下班時間,如何證明這個人勤奮。可見所謂的行已經有良知在,所謂的知也必須有行在。王陽明的:“知中已有行在,行中已有知在”。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道是知行合一的。所以,看人做事,一定要以道,一定要以知行是否合一、心物是否一體來斷定事物。只有如此,才能辨是非,才能做正確的決策,正確的事,不然就會錯勘賢愚。就拿文中的宰予來說,如果只聽其言,真的很難看清楚這個人。因為這個能說會道。但是如果以道來看,以知行合一來看,你就會看清楚這個人。孔子:“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說的就是道,說的就是“知行合一”。

瞭解了道,再來看看道德德的運用。現在社會充斥著道德無用論,坦白說不是道德沒有用,而是我們不懂的把道德轉化成行動。就如食品企業,安全健康綠色(良知),絕對是永恆的主題。但怎麼做到?這是需要大家想的?誰能想的出來,誰就贏得市場?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良知為我們指明瞭行動的方向,而行動讓我們實現心中的良知。按照這個做,也就是以道(道德、良知、戰略)行之了。

讀懂《論語》107: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是兵法法,這是真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