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到淚滴的電影,導演用比較克制的手法再現那段歷史!

《再見,孩子們》有納粹的藝術作品往往都有人道主義,特別是以孩子的視角顯得尤為殘暴。希特勒為什麼要滅族猶太人種,所有的解釋都是因為猶太人太聰明瞭,整個戰爭風靡的時期,只有一所教會學校是淨土,一個猶太孩子進入學校裡。他有較高的文學天賦,音樂天賦,他和同學產生友誼,

戳到淚滴的電影,導演用比較剋制的手法再現那段歷史!


也確實絕大篇幅都是在展現孩子們的生活,尿床,偷煙,打架,看黃色書籍。除了猶太血統,他與其他孩子無異,總是別人欺負他,他沒有任何攻擊性,但正是這種特性,讓希特勒害怕,所以他的歸宿只能是死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法國新浪潮電影有很多都是淡淡的,甚至有些無聊,但就是有那麼一瞬間它能夠擊中你,

戳到淚滴的電影,導演用比較剋制的手法再現那段歷史!


局從另一個小孩嘴裡說出來時,才頓覺殘酷。我們從來都不擅長告別,卻在很多時候真的來不及告別。他們不會長大了,永遠活在了最美麗也最殘酷的童年。故事慢悠悠地進展,友誼也是在不經意間不疾不徐地產生的,全片都有種拿捏得恰到好處的感覺。戰爭中的無情與善意,沒有任何刻意的煽情,悲劇似乎都是自然而然的,這種沉靜的不動聲色的力量使得這悲痛更加有厚度,沉甸甸地壓在心頭,幾乎要喘不過氣來。

戳到淚滴的電影,導演用比較剋制的手法再現那段歷史!


電影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精彩,總體還是比較平淡。對於人物情感,尤其是二人之間的友誼,沒有刻畫的那麼細緻,所以看完沒有深入人心的感覺。細節處理、人物刻畫都是反高潮的,點到為止,不做渲染,也沒有關於兩個孩子特別親密的描寫,一起閱讀、叢林中的冒險、廚房裡偷吃,就是這麼發生了而已,

戳到淚滴的電影,導演用比較剋制的手法再現那段歷史!


多年後再回想其實那種非自發的、由環境促成。最終又因外力而失去的友誼才是最難忘最珍貴的,而路易馬勒也就把這段經歷剛剛好還原成了回憶裡的樣子。漫長到四十年過去了,依舊不能忘卻;卻又短暫,過去了就再也回不去那些依稀美好的瞬間了。我想永遠的擁抱你不分開,

戳到淚滴的電影,導演用比較剋制的手法再現那段歷史!


但這一切都是幻想,縱使曾經歡樂過戲耍過,經歷了一切又一切,都抵不過突如其來的傷害。影片臺詞有趣過程緩慢,總是能想起以前的瑣碎小事,當結局真的出現時,心裡還是很受打擊的為之一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