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堅決遏制房價上漲」,萬科「寒冬論」,房地產趨勢如何


7月3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了六個穩,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提到了常委會積極財政政策的舉措,值得注意的是,會議還強調了:“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而去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表述是:“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從“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到“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少了“過快”兩個字,多了“堅決”兩個字,反映出了政府對於樓市態度的轉變。

說白了,萬科的“活下去”是喊給政府聽的:大哥,你悠著點啊;

這話也是喊給其他巨頭看的:我不踩油門了,你們看著辦;

這話更是喊給其他小字輩看的:我都這樣了,你們還是趕緊到我碗裡來吧;

這話是喊給消費者看的:你們看,我都活不下去了,跳樓價,趕緊買啊!

這話是對所有人喊的,唯獨不是給萬科自己喊的。

2018年中報,萬科的賬上現金已經飆升到了1598億了,淨負債率(有息負債減去貨幣資金,除以淨資產)為32.7%,這種身板都要喊活下去的口號,那其他兄弟早都已經原地爆炸一百遍了……

話說萬科哭完轉過身,國慶一過就吞下了華夏幸福在環京區域的多個項目。根據數據統計,按照權益金額計算,萬科三季度合計拿地金額接近500億元,達到458.7億元。保利地產三季度拿地權益金額為244.1億元,碧桂園拿地權益金額137.9億元,融創中國拿地權益金額69.1億元,中國恆大拿地權益金額62.4億元,上述四家房企三季度拿地權益金額合計為477.5億元,而萬科拿地的量相當於恆大+碧桂園+保利+融創四大龍頭房企拿地金額總和。高舉“活下去”的旗幟,收編其他小兄弟,打個虛折再把房給賣了,還有比這更舒服的活法麼?

政府“堅決遏制房價上漲”,萬科“寒冬論”,房地產趨勢如何


再說今年9月,深圳市國資委發佈了《深圳市屬國資戰略併購香港上市公司合和基建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通稿,提及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完成收購合和公路基建有限公司(簡稱合和基建)控股權的全部工作,持有合和基建71.83%的股權,取得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交通要道廣深高速公路和廣珠西線高速公路的相關權益。“廣深高速-廣珠西線-港珠澳大橋”,大灣區的核心幹道重回國資懷抱。

2017年底,廣東省政府完成《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如果不是為了“配合深圳地方政府發展規劃”,只算經濟賬,這種資產誰會賣?當然,有人賣,就得有人買。有趣的事兒來了,作為深圳國資委第一次海外併購的上市主體,合和公路基建邀約結束時,持股比例高達91.18%,隨後就是常見的散貨滿足港交所要求的時候了,最終散給了兩個機構——萬科以及太平保險。值得一提的是,太平保險最初的條款是上市公司承諾5年後回購股份,最後在港交所的要求下做了調整。

在這場如此政治的收購中,萬科默默地登場,而且完全不和大哥講條件。“萬寶之爭”(萬科和寶能股權之爭)之後,新君入主,萬科已經是一個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新萬科。萬科敢在這種時候逆勢擴張,加大拿地力度,除了有優秀的基本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敢理直氣壯做大做強。

政府“堅決遏制房價上漲”,萬科“寒冬論”,房地產趨勢如何


悲觀樂觀

今年有的城市,比如廈門,在很長一段時間市場發展強勁,突然一下子好像就不行了,還有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市場成交量大降,再加上萬科蠱惑人心的的口號,讓同行們瑟瑟發抖。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看來,現在的市場調整,只是新一輪的“打擺子”過程中的波動,房地產業仍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

的確,最近廈門的房地產市場在降價,也有一些一二線城市市場在“變冷”。但一二線城市的價位總體相對穩定,只是出現了交易不活躍、市場偏冷的跡象。這種現象主要是源於此前行政性手段的調控,加上各種不明朗的猜測和困惑交織,出現了成交量下降、“金九銀十”不再的冷淡現象。

政府“堅決遏制房價上漲”,萬科“寒冬論”,房地產趨勢如何


地方政府在“打擺子”式調控中,已經走了好幾輪。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到了某一個臨界點之後,地方政府可能就不得不放鬆限制。而且,房地產市場要適應城鎮化發展的大勢,要適應人民群眾對包括住房在內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觀上要求放鬆行政性手段的管制,使得供給側更多的差異化供給湧流出來。此外,客觀地看,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和房地產也有內在關聯,需理性處理相關的財源建設機制。

當然,不能否認的是,在一些局部地區確實需要有階段性下調這樣的修正。但從全局來看,中國的房地產業遍佈700多個大中小城鎮區域,在市場分化的背景下,一些局部市場的變化並不能代表全局。總體來說,沒有理由認為中國房地產業出現了一去不回頭的拐點。在“打擺子”式的新一輪波動中談論根本性拐點的意義,本身就沒有意義,因此,賈康不認同房地產業的“寒冬論”、“拐點論”說法。

房地產市場的泡沫,主要伴隨著不良炒作。前些年部分一二線城市的泡沫化問題主要體現在肆無忌憚的炒作、快進快出的短期投機行為,這些炒作推高房價,很容易產生泡沫。而如今在嚴厲的行政手段打壓之下,北上廣深已經沒有了這種肆無忌憚炒作存在的空間。可以說,一線城市目前已沒有什麼泡沫可言。

泡沫是模糊的概念,往往是泡沫破滅後,才能夠認定此前存在有泡沫。如果總是感覺有泡沫,但泡沫並沒有破裂,可能還不是我們說的負面意義上的泡沫。不能簡單說,一個城市房價漲了多大幅度,就一定是泡沫。從較長時間段來看,中心區房價的總趨勢是上漲的,而且在城鎮化高速發展期,房價上漲幅度要比其他一些形態的商品價格上漲的幅度會更大一些。

一些三四線城市的市場確實升溫過快、房價猛漲、老百姓不滿意,表現出了可能的泡沫化特徵。如果這些三四線城市沒有以更好的經濟手段為主的制度約束,很容易在一定發展階段又落入過度炒作的不良狀態。需要警惕的是,現在不少三四線城市的主要矛盾已不是去庫存,不要在市場熱度上來後,重蹈一二線城市的覆轍,一定要借鑑一二線城市的經驗教訓,防患於未然。但總體上看,不能說三四線城市普遍出現泡沫化的壓力。

在城鎮化的高速發展中,城鎮區域的國土開發、不動產優化配置,以及這種開發優化配置過程中的有效供給,需要有更高水平的結構優化處理方案,這個優化機制就是長效機制。這一機制的建立涉及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投融資制度、房地產稅制度等領域,這些制度改革要能夠使得房地產業更好地發揮正面的支柱作用,而不是屢屢帶來困擾和壓力。

政府“堅決遏制房價上漲”,萬科“寒冬論”,房地產趨勢如何


從中國城鎮化發展的縱深和空間看,把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42%),結合考慮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58%),中國真實的城鎮化水平充其量是50%,未來還有20個點左右的城鎮化高速發展期,房地產一定仍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房地產的供給必須適應未來還會有幾億人從農村進入城市,同時居民在收入水平提高過程中,對居住的要求還會升級,這種對大量房地產的有效供給的需求是大勢所趨。從這個意義上看,不走完城鎮化的高速發展期,談論“市場一去不回頭的調整”的拐點論的說法,完全沒有道理。

如果把房地產的支柱作用發揮好,會帶來很多正面的效應;發揮不好,會引起民眾的不滿、損害經濟社會發展。所以,房地產業不僅是經濟的支柱產業,而且要特別注意,是要能夠使國民經濟得到健康發展的重點支柱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