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時事仍是考生的必修課,南國早報「大家來寫高考作文」優秀作品刊登了

6月8日,南國早報邀請南寧二中語文高級教師唐卿斕、南寧三中語文高級教師黃文捷,對7日“大家來寫高考作文”活動的模擬高考作文進行評閱。兩位老師認為,從評卷情況看,今年的作文題簡單明瞭,很少有考生偏題,但想得高分,得靠平時語文學習上的積累。評卷老師還提醒,考生要多關心時事,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

題目:審題容易出彩難

談起今年的高考作文題,唐卿斕連連叫好,“感覺是近幾年出得最好的作文題”。她說,題幹直接要求考生以“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為副題寫作,就是直接告訴考生,要麼寫自己的備考、高考經歷,要麼寫對高考的看法。

“只要是能按照這兩個方向寫,基本都不會偏題。”唐卿斕說,這樣的題目,讓所有考生“都有話可說”,而且也沒有辦法套用平時作文訓練的範文。同時,“我看”和“我的”兩個方向,適合寫成議論、記敘等多種文體,考生可以根據自己擅長的文體來做選擇,更易讓考生髮揮自己的專長。

黃文捷也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題審題容易,但想要出彩還是有難度的。這個題材比較宏大,考生要找一個小的切口和角度,選擇記敘文或散文,加入自己的體驗或思考才好,如果寫成議論文可能有些難駕馭。

評價:記“流水賬”難拿高分

作文題審題難度不高,就意味著區分度不大,難寫出特別優秀的文章。唐卿斕介紹,從她評閱的近20份作文看,有個別寫“我的高考”的考生,就把作文寫成了“流水賬”。高中生活是怎麼樣的、臨近高考是怎麼備考的、家裡父母是怎麼幫忙的等,寫得很平淡,雖然沒有偏題,但分數只能落入偏低的檔次。

唐卿斕還認為,今年的作文題雖然易於考生髮揮,但在議論時需要注意底線。考生可以在肯定高考制度的基礎上進行思辨,但絕對不能把高考寫得一無是處。

“國家、社會、個人,這個架構本身就很大,如果言之無物就難得高分。”黃文捷說,一些考生行文空洞,講了一堆套話,一副政論文章的腔調,卻沒有事例、引用、對比、分析,辭藻華麗卻很難被看好。

建議:考生平時要多關心時事

7日上午的語文考試結束後,就有一些考生在網絡上抱怨,認為40年前連自己的父母都還沒上小學,這樣的作文太難寫了。

對此,黃文捷表示,考生可從身邊人的感觸,或是自己高中生活酸甜苦辣的體驗入手,舉一些事例,完全可以寫好這個題目。

唐卿斕則認為,恢復高考40週年是一件大事,近段時間各大媒體都在做相關的專題。考生只要在近期稍微留意一下相關報道,關注一下這件大事,就不會存在不知如何下筆的問題。實際上近年來的高考作文一直在關注社會熱點。

因此,兩位老師建議,考生平時要關注時事。同時,還要練習把作文卷面寫得更整潔一些。此次評閱的模擬作文,就有一篇本來能打54分的,因為存在多處塗改,被扣了5分卷面分,非常可惜。

下面,本報根據評閱結果,選出8篇作文進行原文刊登(對作文中原有語法、文字、標點差錯,本報未作修改)。

來源丨南國早報記者 羅暘 趙勁松

我手寫我生 ——我的高考

南寧二中 梁宇欣

木棉飄飛,鶯歌燕舞,我的高考吹響了號角。

“高考”二字對我來說再熟悉不過。我是莘莘學子中的一名,浩大高考軍中的一員,三年寒窗苦讀只為這最後一仗,對於“我的高考”,我最有發言權。筆執於我手,書寫我飲冰十年難寒的一腔熱血。

泰戈爾曾言:“沒有經過地獄般的試煉,就不會有創造天堂的力量;沒有流過血的手指,就無法奏出絕世東章;沒有在暴風雨中的拼搏,就沒有在天空中豪邁的飛翔。”為這一場舞,我鑽身於黃金屋,成就腹有詩書氣自華”。為這一次驚鴻,我在艱辛和疲憊的汪洋裡沉浮,在一次次失敗鋪就的荊棘路上舉步維艱。終於,我叩開門,我與我的高考並肩而行,在此前途中的歡喜與憂愁握手言和,我的高考與我,亦師亦友。

她送我一盞燈燭,撕破迷茫的漫漫長夜,指引我走上通往未來的康莊大道。高考成績好是否與未來生活得好劃對等號向來都是大眾爭論的焦點,誠然,其間的確沒有強烈的因果關係,也可能存在侷限了思維方面的弊端。但若反觀之,備戰高考過程中的學習和思考,進步與成長是我們對未知的變化做出的可知的努力,且觀其效,優劣相效較,勝負已判矣。燭光照亮前路,喚醒國民的創新與思想,推動一次次思潮。現在許多人到不了的地方,思維卻早已動身前往探索了,這便是“腳走不通的路,頭可以走通”吧,而這正是高考選優選能下,鑽研之泉的噴湧。

燭照亮更多機遇選擇和更廣闊前景的同時,她贈我一把利刃,寒光一閃,劍有所指便所有披靡,一往無前。淦菊保,一位年過半百的父親,於08年、09年分別陪伴兩個獨生子參加高考,而他本人也於15年考上江西醫科大學研究生。他說:“我想上大學,最終理想是考博士,我不知道做不做得到,但我需要嘗試。”高考激揚夢想40年,凝聚記憶與情感,飽含歡聲與淚水。從默默無聞到金榜題名,用高考殺出一片天,追逐太陽需要不僅是耐心,更是勇氣。“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曹雪芹創作《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終是登峰造極。樹在風雨中抽枝發芽,人在征戰沙場中越成長。

她給我一口深井,蘇東坡說:“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噴泉需於地下積蓄數十載才有那絢麗噴發,點滴積累匯江海,豐富我心,我神,我生命。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高考帶給我的知識是養份,助我茁壯成長,使我一生受益匪淺。

把備戰過程當作美酒,淺斟淺酌,而高考便是我努力的迴音璧。高考總讓我或喜或悲,愛恨交加,而此刻我終於釋懷,感謝她,讓我成長。

此刻腦內轟鳴停止,聲音色彩重新刻畫描摩天地五行,江河湖海,我在春光明媚中起舞。

車馬入長安,此刻,我以我手寫我生。

點評 得分55分

本文應該算做散文式的議論文。思路清晰,嚴謹有致,把高考比作一盞燈燭、一口深井,有引領和涵養的作用,立意高遠,與眾不同。“筆執於我手,書寫我飲冰十年難寒的一腔熱血”,文筆瀟灑,姿態翩然。隨手拈來的泰戈爾、曹雪芹、蘇軾的名言論據,顯示了作者厚積薄發的功力。文中比喻、引用等修辭手法的運用,自然嫻熟,文采斐然,顯示了作者遣詞造句的表達能力。

不足的是,個別地方引用之後的分析不是太到位,比如曹雪芹的“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及蘇軾、荀子的話等,引完後如能再作分析效果會更好。個別地方詳略的處理也有待斟酌。但在如此短的時間寫出這樣的文章,足見作者的語文素養之高。 (唐卿斕)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我看高考

南寧二中 周鈺傑

有人說,高考好,因為你可以與其他人一起公平競爭。也有人說,高考不好,因為它抹殺了孩子許多其他的可能性。而我,作為一個必將經歷高考的少年,對高考有著自己的見解。

人生而平等,一句廣為人知的話話。話語中寄託了哲人們對社會平等的美好願景。然而如果沒有高考,有錢人家孩子隨隨便便的起點可能就是你一生奮鬥的終點;他們可能含著金湯匙出生,你卻可能要為自己的飯碗而擔憂。當你還在起跑線上時,殊不知別人早已到達終點。而高考,給了我們一個機會,一個所有人能共同站在起跑線上、公平競爭的機會,讓我們能夠用我們的努力與汗水去贏得我們的未來。

高考還能為社會選拔人才。中國如今實現的“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抓鱉”的成就,是廣大科研人員心血的結晶。而高考則能夠為祖國選拔出一批批的人才。試問:由公式不知一個的人設計出的蛟龍號怎能載人深潛、神舟十一號怎能與天宮二號對接。沒有高考為各行各業挑選出合格的人才,我們的國家又怎能有如此迅速的發展。

誠然,高考也有其缺點,過於絕對化、片面化、唯分數論等,並由此造成了一系列社會問題。但是,高考還是處在發展中的事物,我們不應該對它全盤否定或肯定,而應該看到它的兩面性,發揚它的優點,改善它的不足。今年是恢復高考40週年,未來高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前進的道路是艱險的、曲折的,我們要拿出我們的信心和勇氣,相信明天會更好。

對個人而言,高考就像大海中的燈塔、夜空中的北極星一樣,指引著我們的方向。它讓我們能夠在青春中揮灑汗水,在人生中收穫輝煌,在奮鬥中磨礪自我,在汗水中走向成熟。高考,是人生路上的里程碑,它記錄著你那一段曾奮不顧身奮鬥的時光,記錄著你成長路上經歷的風雨坎坷,但生活並不止於此,人生的道路還有很長。

讓我們整裝待發,帶著滿腔的熱血和對未來的信心,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點評 得分49分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議論文,思路清晰。全文圍繞著高考的優點和怎樣看待它的不足展開議論,體現了考生較強的邏輯思維和辯證能力。作者肯定了高考有“為所有人提供公平競爭機會”等優點,同時也指出不足,但表示要“相信明天會更好”。隨後文筆從大到小,指出“就個人而言”高考記載人生歷程,指引著青春的方向。分析嚴謹冷靜,極富說服力。從表達的角度來說,言簡意賅,暢達準確。比如開頭在對比中亮出一個少年“對高考有著自己的見解”,開宗明義,不拖沓,乾脆利落。

不足的是,作者的字本來很漂亮,但有大面積塗改,甚至用箭頭將第二段調到最後,卷面分5分被扣除。其次,標題本來定得很好,但是全文只在結尾才點了一筆,“夢”和“馬”的寓意沒有顧及。還有內容稍顯單薄,文筆略顯稚嫩。 (唐卿斕)

一花一世界

一路一人生——我看高考

南寧三中 易徵

於時光中信步,憶昨日青柳,賞今日紅花;於光陰中緩行,數驚鴻數點,看歸雁幾行。我在踏馬趕考的路上,任柳絮飛,望蓮花開,既然選擇高考,不管成功與否,只顧風雨兼程,堅信夢想之花因高考而傲然怒放。

高考之路,猶如攀登山峰。古人云“無限風光在險峰”。是啊,每個人都可以是潛力股,高考或許是一個自我挑戰,自我拼搏,自我超越的過程。盡力與志,則無悔矣,全力以赴,有志者事竟成。沿途可能充滿艱辛,誰何嘗又不是如此呢?登上頂峰的人或許不具備與生俱來的攀登技能,但他一定有後天的刻苦訓練和充分準備,才具有過人的能耐。高考也是如此,你要去拼,“愛拼才會贏”;你要去搏,“人生能有幾時搏”。只有這樣,才會有“一覽眾山小”的喜悅與成就,青春才會更有意義和價值。即使沒有成功,但只要你努力過了,你照樣可以說:我的青春沒有後悔和遺憾。其實,高考不僅僅是那幾張薄薄的試卷,不只是短暫的那幾天,它可能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路途的美景也會成為日後美好回憶或寶貴財富吧。向高考之峰衝刺,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高考之戰,又如人生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沒有主配角之分。或許你有許多對手,哪怕只是爭奪社會上的一個小角色,高考卻能為你做出最好的安排。誠然,高考不能決定你的前途命運,不能決定你的人生方向,但高考卻能為你提供改變前途命運,人生方向的機會。著名教育家“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先生,參加三次高考,前兩次不盡如人意,但他始終不放棄,牢牢把握高考這個機會,盡心盡力展現自己才能,最終考取北京大學。經過一番努力,他也找到在社會上屬於他自己獨一無二的角色。永不言棄展現自己最好的能力水平,高考之戰勝利的曙光就在前方,你一定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位。

高考之夢,如生命中綻放的花蕾,在時光的風中留有餘香。40年來,高考是時代轉折,進步的標記,也是一代又一代學子淚水與汗水凝結出的符號。回憶當年高考,一小杯冰鎮西瓜汁消除夏天的炎熱,送來絲絲涼意,在高考考場上超常發揮……每談起這些,父輩們的笑隱含著太多太多的含義。現在的黃絲帶愛心送考車,免費涼茶……又何嘗不是社會正能量傳遞,能幫就幫,多行善舉的集中體現呢?每年考題都別出心裁,與時俱進,引導考生關注熱點,奉獻國家和社會……這無不是我們每個人的獨特經歷,這無不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標誌。金榜題名,夢想花開,高考的芬芳不絕瀰漫於我們心中,散發於社會各處。

“寒窗苦讀無人曉,一舉成名天下知”。高考途中,要心有猛虎,細嗅薔薇;靜能苦守寒窗,動輒摘金奪銀。青雲志,平常心;推開高考這扇門,一花一世界為你綻放,尋找改變,創造屬於自己的一路一人生!

點評 得分54分

這是一篇規範的議論文。開頭化用汪國真的話,以四字格,作排比句,高調點題,顯示了議論文軒昂的氣勢。結尾以“猛虎細嗅薔薇”,意味深長地揭示了面對高考應有的態度,很有文化性和厚重感。本體部分採用並列式,以首括句領起每段分論點,思路清晰,層次分明,為評卷老師節約了時間。不足的是內容稍顯單薄,論證方法和語言少了點變化。 (唐卿斕)

漫漫高考路——我看高考

南寧二中 杜小荃

“高考”只單單兩個字,卻是高三學子白日努力奮鬥的目標,夜裡輾轉反側的牽掛;是維持社會公平的制度,是普通人上升的階梯。或許高考更像一條路,一條通往未來的路,對於個人、社會、國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必經之路。回首四十年,漫漫高考路!

對於個人,高考是一條磨礪的路,是一條積累的路。詩人賈島有言:“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後有人改之為“十年磨一劍,一劍驚江湖”。不管怎樣修改,這句詩都強調了磨礪與積累的重要性。而高考又何嘗不是呢?只不過於高考;“十年”二字恐怕要改為“十八年”罷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若是沒有日復一日的挑燈夜讀,怎麼會有高考後的歡欣鼓舞?對於個人,高考在於積累,而積累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磨礪。

對於社會,高考是一條維護公平的路,四十年來,年年有人埋怨高考的不公平,無非是關乎教育水平,地區差異、題目難易。高考是普通人向上爬行、改變命運的階梯,高考是對於社會的分層,按照努力劃分等級。都說大山裡的孩子渴望走出大山,正是渴望高考這樣保持公平的途徑。從前總說寒門難出貴子,回首四十年漫漫高考路,多少子弟躍出寒門跨過高考這道龍門,正是寒門英傑輩出!對於社會,高考是一條維護公平的路,即使是獨木橋,也是平等的。

對於國家,高考是一條選拔人才的路。縱觀古今,選拔人才的制度一直在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察舉制依據孝廉、品性選官,但權利仍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裡。隋唐時期,科舉制的確立大大促進了階層的流動。宋朝時改革了考試製度,據記錄宰相多數因科舉得到提拔,還規範了考試要求,防止舞弊。明清時八股取士禁錮了思想,過於死板的制度便得魏源這樣能開眼看世界的人才大幅減少。而今天,高考制度規範、紀律嚴明,最大限度地保證了考試的公平性。四十年來風風雨雨,高考制度更是一直在改善和前行。對於國家,高考是一條優越的選拔人才之路。

然諸葛亮曾有言:“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我們應為高考制度的優越而自豪,也應不斷的反思調整以期再走四十年。地區的差異是否能夠調整,題目的靈活度是否可以增進,這些都是我們應當考慮的。另外,作為參與高考的群體,我們也要做到不忘初心,不要因為功利而前行。

高考是一條路,一條凝聚著幾代人記憶和情感的路,一條飽含著無數家庭淚汗與笑語的路。它更是一條磨礪個人的路,一條積累自己的路;是一條維護公平的路,是一條改變命運的路;是一條選拔人才的路,一條正在前行的路。回首四十年,漫漫高考路!

點評 得分54分

文章開門見山,簡練地點明對高考的看法——“高考更像一條通往未來的路,對於個人、社會、國家都不可或缺的必經之路”,既點了題,又提綱挈領,總領全文。在主體部分先從對個人、社會、國家的角度論述高考有磨礪自我、維護公平、選拔人才的意義,再提出對其不足的反思,最後收束全文總結。文中援引賈島、荀子、諸葛亮的言論,中國古代選拔人才的制度,論據詳實有針對性,語言凝練準確,行文從容,持論中正平和,書寫整潔清晰。不足之處是前後語句過於重複。 (黃文捷)

家國憶夢——我看高考

南寧二中 李泳劭

我們行於塵世,人生路上,總會面臨一些迷茫的路口,總要作出一些艱難的抉擇,或是生死一念,或是前程晦明,亦或是家國興衰,而被我們熟知的高考,便是一個人生的挑戰,是一個國家的夢想。

考試,古而有之,昔者為科舉,今者為高考。其本質乃為國選材,亦為每個人提供一個成就自己的機會。古人寒窗苦讀,所為一朝及第,從而飛黃騰達。然而科舉卻存在諸多弊端,據史書記載,曾有考生因字拙而落榜,亦有因判官喜好便將優秀答卷埋沒者,反觀今日高考:多人評改,反覆校對……其公平性可見一斑。

然而社會上依舊有懷疑的聲音,“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才”,究竟能不能為國奉獻?而那些刻若學習的考生名落孫山,莘莘學子所努力追求的,究竟是不是一樁黃粱?答案是顯然的。高考所選拔出的,必然是對知識熟練掌握,而學習能力出眾者,而國家所需要的,便是這樣的人才。高考是一場競爭,亦是共贏,有人成功,有人失利,實屬正常,而在高考路上的汗水與努力,並不會付之東流,相反,它會成為人生的印記,化作最芬芳的回憶,四十年的高考,其實意義非凡。

高考,是每個家庭的牽掛,更是國家命運的寄託。古往今來,多少人不止為前程奮鬥,更是為實現古之先哲的家國之夢?范仲淹考取功名,心繫國家,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拳拳心語;周恩來志向高遠,道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殷殷熱血;張謇高中狀元,卻棄官從商,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創辦實業。漫漫歷史長河,淘盡了功利與虛偽,只留下一心為國之人的心胸與夢想。他們都在讀書和考試的路上有所成就,卻又未侷限其中,他們用學習所提升的知識、技巧與素質完善了人生,真正地成為了國家的棟樑之材。如今我們走在相似的路上,依舊身負著復興華夏的重任,大道之行,晏海清和的圖景,正靜待展開。高考是平臺,連接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的平臺,更是連接過去與更光明未來的平臺。

當我們行於高考路上,謹懷一顆恆念心,傾聽家國大道的聲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點評 得分46分

文章開頭用面臨迷茫路口、作出艱難抉擇的問題自然引出高考,並扣題點明其對個人對國家的意義,總領後文。接著回顧科舉考試,對比科舉考試和高考,突出高考的公平性。第三段樹質疑高考的觀點為靶子進行否定,強調高考選拔出的是國家需要的人才,並且高考是個人人生的印跡。第四段列舉了以實現家國之夢為目標的范仲淹、周恩來、張謇為例,論述高考是國家命運的寄託。最後引用北宋張載名言,號召考生們謹記家國大道,收束全文。高考對個人的重要意義(人生的挑戰)沒有論述充分,論據少,語境偏於宏大。(黃文捷)

六月的雨與夢想的夏——我看高考

南寧二中 黃止非

從未意識到自己與高考的距離是這樣的近。過去的十六年哪怕被告知一切是為了高考,卻也從未比這場雨所告訴我的來的真切。

是毫不留情的砸下,擊打在任何可以擊打到的地方,伴隨著沉悶的雷聲,虺虺震耳。於是夏雷滾滾裡,肆虐的雨大聲宣告:高考來了!

高一還未真切,高二已然壓抑,高三還在落筆——這就是六月的雨?

“三,二,一,茄子!”快門按下,照片裡定格著所有相伴三年的面龐。是這個人臉上熟悉的弧度,是那個人被“取笑”三年的表情,是校門口依舊堅守的校訓石,是那片還未有太多改變的扁桃樹蔭,是白的耀眼的日光和藍的讓人流淚的天。於是它成為匣子裡的珍貴,是青春與夢想的十四行。

六月不僅僅是雨。

對於高三的學長學姐,似乎六月成了狂歡。之前每次打高三門前路過,若是風大一些,總會聽到白花花的試卷從桌上滑落,探究的向裡一望,是頭也不抬的奮筆疾書,是課間放空的沉重茫然,空調的涼風不疲倦的工作,卻似乎被山高的習題筆記攔住去路。六月的來臨卻好似按下了什麼的“play”鍵,浩浩蕩蕩的喊樓,熱切的考後約定。我曾好奇詢問,一學姐故作灑脫:“反正都這個時候了,‘莫斯科’是不相信眼淚的。”

哦,六月不相信眼淚的。

在一眾的加油吶喊聲裡,他們大包小包的走在人群裡,這不是個好天氣——風急雨大,傘被艱難的夾在手彎,被風吹的搖來晃去,終於澆溼了懷裡一大捧課本試題。我看著他們走近校門,合影擁抱後,帶著火紅色的貼紙毅然走出校門,彷彿手中的利劍準備出鞘。

高考如約而至,而後校園莫名安靜了。這陌生的六月。

講臺上是執教三十多年的老教師:“接下來就是你們了哦,明年的今天。想當年我們這一輩人高考的時候啊……”他一向嚴厲,談起高考臉上卻多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似乎是感慨,又似乎是懷念。

各科科代表抱回來一捆捆複習書,在書櫃堆滿後又在桌子上摞起高高一沓,窗外又是沉悶的風,似乎傳來不遠處一個考點的鈴聲——這是我們高三征途開始的號角。

家裡的小叔小姨、哥哥姐姐以過來的人身份拍著我的肩膀,一番長篇大論後中心論點只有一個,高考是追求夢想的起點。有一句歌詞說的好:轟轟烈烈的考試讓我們長大,夢想在盛夏開花。

六月的雨與夢想的夏,明年的六月,期待著拔刀一戰,征途八方。

點評 得分54分

本文是一篇記敘文,但敘事沒有平鋪直敘而特有張力。作者從“六月的雨”起筆,讓“肆虐的雨宣告高考來了”,然後不動聲色地選取幾個特寫鏡頭:高三學子的留影,奮筆疾書的淡定,離校前的毅然。接著筆觸回到自身,及老師的感念,同學的憧憬,家人的鼓勵。從容行文,在記敘中步步扣住主題,最後水到渠成地點題--“夢想在盛夏開花”。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讀來卻耐人尋味。不足的是,作為一篇應試作文,結構稍無整飭感,作為記述文,描寫和抒情的味道淺淡不足。 (唐卿斕)

致同學影的一封信——我看高考

南寧四中 呂熙雯

愛的同學影:

許久未見,今偶憶起,高考恢復至今已有40週年,再記得日前你與我述高考之艱辛,不禁想與你再探究一番。於是我的文字,手捧鮮花,冒昧地打擾你了。

若要我說,智慧是一盤茶餅,那麼高考就是一壺沸水,經過沸水的沖泡,幽遠的茶香,方可盡顯。有人說,高考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我看則不然,應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四十年前,高考是一個時代的拐點,而四十年後的今天,高考是一個人人生進步的階梯。

如此說來,我親愛的同學影,何不把高考作帆,以身作船,讓風帶你走近夢想的棲息地。

也正是因為高考,正是因其廣闊性,我們的思緒才不會止步於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師”,而是得以與魯迅一起針貶時弊,與美國作家梭羅一起垂釣一夜星輝,與無數無數的名者,開始了精神的對話。如今的你,有著遠方的情懷,有著寧靜的詩意。大數據時代,你不用擔心靈魂是否走得太慢,它已然在精神的廣場上打馬而去。

我親愛的同學影,我並非希望你藉此為高考的艱辛開脫,而是由衷地希望你,能從高考的更為深處的內涵中得到些什麼,讓你的精神世界更為悠然。

高考,從表面上看,是兩日的考試,而往深處一究,卻是一個過程,從兒時開始,到幾近成年,可謂是一段苦行僧般的歲月。數十年的堅持,大概就是你覺得最難的修行吧,且先看西西弗斯,當時西西弗斯因觸犯眾神,而被罰著推一塊巨石上山,而每當巨石快要到達山頂時,神力便發揮作用,石頭又滾回了山底,如此日復一日,憤怒,無力,湧上西西弗斯的心頭。而當他發現,他的身體和石頭的碰撞能發出美妙的音樂,他已不再在乎神罰,而開始樂於把石頭推上山,神罰,卻自然地消失了。

如今的我們,猶如當初的西西弗斯,把高考當成了一項任務,而不去細細傾聽高考與靈魂碰撞之時,所發出的音樂,叮噹作響時,你已然站在了終點。

我親愛的同學影,高考,眾說紛紜,我也只是其中的參與者,也唯獨盼望你能從中看到高考的風姿,與其一起奔向遠方的遠方。

最後的最後,我僅在此等待你肩扛抒情詩而凱旋。

你的同學

2017年6月7日

點評 得分50分

選用書信的形式,便於創設一種與友筆端閒談娓娓道來的情境,自由表達個人的思考體驗,使行文親切自然。對高考的看法,聚焦為“今天,高考是一個人人生進步的階梯”,肯定高考對於考生有提升精神世界、磨練意志品質的意義,清澈平易不高調,代表不少同學的心聲。善用比喻,如“智慧是茶水,那麼高考就是一壺沸水,經過沸水的沖泡,悠遠的茶香,方可盡顯”等,增添了文彩。西西弗斯的傳說是個很好的素材,可以類比高考對意志品質的磨礪,但因作者對其分析過於含蓄,沒有充分發揮作用。語言的含而不露是一種唯美的追求,但是在考場這個特定環境中還是有必要把觀點講得直白些。書信的正文後面應該有致敬語。 (黃文捷)

中國材·高考造——我看高考

南寧二十八中 陳光輝

1977年,鄧小平恢復了高考,讓它重現活力。而應屆、往屆考生相繼參加考試,拿到了屬於自己的尊嚴。如今四十年過去,高考改革再改革,但無法改去的,是之後的回憶。

教育,一直是各國所重視的,中國也是如此。但經過“文革”的傷害,被蛇蟲咬過一次的人們早已懼怕。鄧小平用整整一年的時間才能恢復教育方面的運轉,也終於有人參加了高考。但其中艱辛我在這裡不想再多說什麼。或許是人的執著用在了別了地方上,高考並不是迎接了所有高三學子,就像大海再怎麼廣闊,也容不下一隻淡水魚的存在,我在這裡實在不想舉出實例。

套一句老話,叫“學無止境”。是的,世界這麼大,就算讓你遊戲了一圈,你就能找到新的化學元素?就能知道全世界的新生島?世界正等待人們去探索,卻永遠也探索不完,再美麗的伊甸園照樣會有蛇,再強大的秦國依舊有趙高。抱著永遠學習下去的心,而不是限定學習範圍,或許上帝會睜開你的第三隻。

蕭殺勇而不智,何異於紙上談兵?若項羽能理性用事,在鴻門宴上怎會放走劉邦,鬧出千古笑話?若張飛不在練兵時嚴歷過分了,怎會有部下殺他?若尚雯捷在選歌時不一味地改傳統歌曲,怎會被傳統音樂家斥罵?高考亦是如此,面對它而表現出有勇無謀的樣子,就會被它無情的點中破綻,難以翻身。

懼,這是七情之一,在高考裡並不少見,這是人的弱點,誰也沒辦法。若是懼中帶智卻也無能。真正的考生會不是這樣的。

暫且用老虎比喻吧。若見到它便和他死拼,不說力盡,你覺得人能勝虎?這便是笨,若見到它就立馬跑,則是十足的懦夫;見到它嚇它一會再跑,則是傻子。而真正的考生,會利用身邊的利器驅趕它,亦或是用畢生所學和它周旋,過了很久,這四個人剩下的只有後者。這才是真正的“武松”。

考是人生的一隻虎,以後還會見到更多更大的“虎”。唯有沉著應對,不懼怕,不單用智,它再強大,也只是個貓科動物。

點評 得分38分

文章開頭先回顧了1977年的高考,再提及教育是各國重視的事情、當年恢復高考的努力、學無止境、勇和謀……最後點明應對高考的態度——怕是沒有用的,“唯有沉著應對,不懼怕、不單用智,它再強大,也只是貓科動物”,基本落實了寫作要求。正題為“中國材,高考造”,肯定高考對於選拔人才的作用,而正文與此沒啥關聯。思維跳躍太大,有很多諸如“或者是人的執著用在了別的地方”“再美麗的伊甸園照樣會有蛇,再強大的秦國也會有趙高”“上帝會睜開你的第三隻眼”這種本身就費解、更無法確定其與前後文聯繫的語句,段落之間關聯性不強。 (黃文捷)

关心时事仍是考生的必修课,南国早报“大家来写高考作文”优秀作品刊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