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赴美IPO是機遇更是挑戰!

王國文博士:中企IPO與美國資本市場週期波動有著明顯的內在聯繫。美國資本市場越不景氣,尋求中國高成長型企業的投資機會就會升溫。當前的時機跟2008年的情形極為相似。但是,去美國上市並不意味著企業的成功。如果企業沒有建立長期的戰略計劃,IPO很可能就是夢魘的開始。後IPO失敗的很多問題,出自於缺乏充分的準備。中企美國上市面臨著巨大挑戰,必須防止“短視”而忽略了建立長期的、可持續價值。道格拉斯的這篇文章已經被美國各大財經專欄轉載。本期轉此刊發,希望大家有機會來參加11月15-16日在深圳、上海舉辦美國資本市場投融資研討會,道格拉斯從美國飛來中國,我和他一起會跟大家當面探討。


道格拉斯·梅奈利:10年前中國企業蜂擁到紐約,IPO所存在的問題至今仍然存在 – 管理層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很多企業家仍然為建立長期思維、建立公司可持續價值而苦苦掙扎。
中企赴美IPO是機遇更是挑戰!

美國正在醞釀新的金融危機

當前的時機很可能就是最壞的時機。回想2008年,經濟大蕭條從紐約向全球蔓延,雷曼兄弟的倒閉,次貸危機席捲全美,美國財政部啟動TARP計劃、拯救向AIG這樣“大到不能倒閉”的公司,因為如果他們倒閉,會對所有經濟領域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和衝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美國投資者對快速成長型中國企業的興趣卻與日俱增。

回想當時,美國股市在不斷的萎縮,許多行業的金融體系乃至全球經濟的收益都受到大蕭條的影響。而美國對中國企業的興趣和投資卻達到了歷史的新高。根據Dealogic 全資本市場數據平臺和《華爾街日報》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08年開始到2010年期間,美國證交所中國企業的IPO數量從10家猛增到40家,達到了歷史的新高。但就在2010年6月,渾水公司的創始人卡森·布洛克發佈了一篇對於東方紙業有關欺詐和不當行為的賣空報道。這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在報道發佈的短短几天內迅速做出回應,並對樂博律師事務所、德勤財務諮詢和權亞律師事務所進行了指控。他們進行了四個月的全面調查,發現沒有任何賣空者所指控的證據信息。但是與此同時,東方紙業的股價已經比這篇報告發布之前跌了近60%。造成的損失已經既成事實,這就說明了一個更大的問題。公司的股東是否已經對管理層失去了信心?

雖然渾水公司對東方紙業指控從未證明是否真實,但是該公司的另外一份賣空報道,針對在多倫多上市的價值超過40億美元的加漢林業的指控確是真的。隨後東方紙業、加漢林業、中俱集團等中概公司的報道迅速佔領美國金融新聞的頭條,美國的資本迅速撤離和退出,中企美國IPO的數量銳減,從2010年的近40家縮減到2012年的4家。

那段時間,筆者剛好在中國的一家企業負責美國上市的投資者關係以及市場營銷和戰略方面的工作,有機會深入瞭解中企到美國上市的巨大挑戰和背後的深層次問題。在華爾街經歷了經濟大蕭條之後,美國的投資者急切需要尋找優質的投資項目。從我的經歷看,從2008到2011年,美國的投資者對於高回報的優質項目的需求已經飢渴到焦慮的程度。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在短暫的波動之後,以年均9.6%的速度在不斷增長,成為全球市場的亮點。我相信這個機會吸引了美國很多銀行家和投資者的注意,甚至不惜忽略盡職調查、生怕錯過任何好的機會和投資項目。2010年在夏威夷舉行的投資銀行會議上,我受邀出席並與投資銀行和基金的幾位代表一起做了一個現場互動。互動的結果證實了我的判斷。那個時候,我已經在深圳工作了將近6年的時間,能說流利的中文,並且在當年早些時候出版了我的專著《溝通的技巧:西方商業哲學與中國文化融合研究》。在互動論壇上,有人當時自稱中國公司項目運營專家,但他們的知識僅僅侷限於到幾個工廠的考察和參加了幾個會。

說實話,這些所謂的“專家”在中國每年的時間不超過兩到三個星期,住著五星級酒店,到幾個工廠看看,與公司的管理層開開會、進行簡短的溝通。他們大膽的聲稱對中國企業具有徹底瞭解、知曉中美文化差異以及中國企業界的通病。這樣做真的負責任嗎?我確信這樣的天真做法,不僅僅是對公司的欺詐,同時也是這些中國公司的決策和投資失敗的主要根源。

與我的互動論壇嘉賓相比,筆者自認為對中國不同類型的企業和商業行為有著足夠的經驗,我親身經歷了很多年的企業實踐,也體驗了他們創業的艱辛,但我遠遠還稱不上“專家”。但是,我深刻體驗了中美商業環境之間更深層次的文化差異。有很多因素影響著美中雙方投資者與企業之間的信任和理解,比如說文化差異、企業管理慣例、不通的溝通方式以及禮節、尊重等等。根據我的經驗,這些關鍵的因素往往被“專家”們忽略了,這就是導致了中美企業和投資市場之間產生誤解、最後導致失去合作機會的根源。

短視使中國企業家迷失方向,忽略了建立可持續價值的重要性

在2008年到2011年的高峰期,當美國的投行機構在中國進行大舉營銷、許諾給中國快速成長型的民企業帶來財富和全球性的成功,中國企業家被尊嚴、“面子”和膨脹的短期行為蒙上了雙眼,使他們不能夠看到到美國IPO的巨大挑戰,更不能夠為後IPO的市值管理、審計、報告要求做好充分的準備。

對很多中國企業家來說,在紐約上市就代表了他們公司真正的實現了全球商業成功和地位,這就是最有“面子”的概念。在紐約成功上市之後,他們往往會得到國內很多的讚譽和尊重。美國投資銀行家深諳中國企業家的這一弱點,對他們私下許諾巨大的財富、全球性的成功,讓這些投行機構輕鬆推銷、吸引中古企業家們到美國上市、獲得名譽、尊重和地位,中國企業家很容易相信這是一條通向成功、財富和地位的道路。

短期思維和糟糕的計劃如何損害中國管理團隊?

十多年前在紐約IPO的許多中國公司可能後悔不該成為美國的公眾上市公司。美國投行們抓住了中國企業短期思維的弱點、玩了一個把戲。根據我的經驗,許多中國企業家和管理團隊由於缺乏長期戰略和規劃而最終導致寸步難行。這種思維剛好適合投行機構的胃口,他們通過這些對美國IPO沒有充分做好準備的中國企業提供短期服務,獲取高昂的費用和佣金作為銀行短期回報。根本不需要為IPO之後進行討論、準備、制定戰略甚至為企業的生命進行運營規劃了。

要說明中國企業家的短視思維,不妨看看下面的場景。十年以前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大多數中國企業高管,寧願當天接受100美元現金,而不會選擇一週之後他們有90%的概率得到500美元。這種情況如今雖然有所改進,但仍然十分普遍。要改變中國企業家對風險的厭惡、對建立後IPO可持續價值缺乏認知,需要思維的轉化、需要戰略的考量,這需要資本市場與企業家們在很早的時候就建立對話機制。圍繞建立可持續價值的重點,需要建立長期規劃能力、需要培養技能和建立長期戰略。在這樣一個過程中,需要理解融資或者IPO,僅僅是這個漫長的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這樣做的結果不難預料——許多中國企業在紐約IPO之後,一系列重大問題出現了。例如,上市之後,股票價格大幅下跌,沒有分析報道,為維持內部控制和合規流程來滿足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審核和報告要求而苦苦掙扎。與此同時,企業的流動性下降,阻礙了早起投資者的戰略退出,也不能夠吸引機構投資者幫助公司建立可持續的價值。更為嚴重的是,一旦IPO完成,投資銀行和財務顧問瞬間消失。費用和佣金已經支付完了,他們是時候去尋找另外一波機會了。就在這種時間節點上,往往會出現類似東方紙業這樣的一篇篇負面報道。東方紙業是在美上市中企第一個被賣空攻擊的企業。不幸的是,該公司對媒體和公關策略毫無準備,完全無法面對短期爆發的攻擊指控以及回應投資者、分析師提出的一大堆問題。

實際上,就東方紙業而言,在負面報道發佈之後就應該立即做出簡短的新聞發佈來減少部分股票的拋售、抑制市場的猜測和炒作。這樣就會很快向市場傳達管理團隊的信心和適應能力,來反駁負面報道的指控。同時聘請合格的投資者關係公司或公共關係機構來幫助啟動媒體宣傳、啟動股票留言板評論,然後聘請信譽良好的第三方機構參與調查,最後發佈調查報告來說明調查的結果。這些步驟只是幾個小的解決方法,這些步驟應該是長期投資者關係維護、大眾傳播、公共關係和媒體計劃組成的一部分。更進一步的計劃,是聘請資深的危機管理專業團隊,對可行性的危機場景進行預演預練,準備好危機公關的即時發佈信息。一個全球性的成功企業,需要關注為股東建立可以續價值, 建立長期規劃、戰略、溝通、聲譽和企業能力擴展等一些列綜合方案。

在經歷美國IPO的慘痛教訓之後,許多中國企業家對去美國上市心存芥蒂,筆者認為存在這種想法一點都不足為奇。在2012-2014年中資企業美國上市數量劇減,寥寥幾個樣板企業佔據了新聞頭條,促使美國投資者逃離中概股。之前一直關注中國企業的投資銀行,包括翰德證券、羅德曼證券之類,已經停止了中國業務、退出了市場。更有一些投行、企業和投資者因其參與公司造假而受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美國金融業監管局的處罰。

收尾

雖然近年來美國資本市場和投資界對中國企業投資的熱情在不斷升溫,十年前出現的問題仍然存在。中國企業家需要將長期思維和可持續價值作為全球發展的基礎,IPO只是建設企業價值的漫長旅途中的一個里程碑。中國企業家已經認識到,針對美國受眾建立信譽、信用、品牌和形象,對企業的成功至關重要。畢竟,感知是現實的,缺乏計劃和準備都會反映到領導力的不足。2018年,中企在美IPO的數量再次打破記錄,上市數量預計還會持續增長。納斯達克今年IPO的中國企業數量超過歷史最高水平,中美商界之間建立日益增長的信任、理解及合作,將推動未來的成功。

中企赴美IPO是機遇更是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