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正式打響前的生死一戰,此人負傷後自殺:我非死不可呀!

淮海戰役正式打響前的生死一戰,此人負傷後自殺:我非死不可呀!

(電影《大決戰2淮海戰役》)

華野各縱隊原來的攻擊路線,是以新安鎮為主要目標,一路自北向南開進,一路進行迂迴包圍,但前線傳來的一個情報引起了粟裕的重視。

山東兵團特務團的偵察員潛入黃兵團駐地,抓到了一些俘虜,經過訊問得知,黃兵團正向運河鐵橋湧去。

偵察營將這一情報及時上報野司,粟裕當即調整部署,急令各路縱隊全部改向,對黃兵團進行追擊和截擊。

接到命令,華野各縱隊爭相向運河鐵橋撲去,有的部隊一天的行軍速度已達到120裡至140裡,正好截住黃兵團尚未過河的後衛部隊……

大戰的銅鑼尚未敲響,黃兵團便已損兵折將,共計損失一軍一師,其中作為黃兵團骨幹的第25軍損失了一半人馬。

過河得脫的部隊齊集徐州以東150裡的碾莊,黃伯韜面臨著兩個選項,要麼繼續西進,要麼固守碾莊。

淮海戰役正式打響前的生死一戰,此人負傷後自殺:我非死不可呀!

(電影《大決戰2淮海戰役》)

這是一個生死選項,一面寫著“生”,一面寫著“死”。

黃伯韜把軍長們叫到一塊,召開陣前緊急會議,商議究竟是進還是守。

多數人主張趁解放軍主力尚未通過運河鐵橋,儘快兼程趕往離碾莊較近的大許家,只有第64軍軍長劉鎮湘一個人表示反對。

在黃兵團中,第63、64軍均為粵軍,戰前才從南京、蕪湖調來蘇北。他們以雜式裝備為主,許多步兵使用的還是漢陽造,比解放軍的裝備都要差好多,但這兩支部隊參加過抗戰,部隊裡有許多是具備作戰經驗的老兵,用劉鎮湘的話來說:“我們在抗戰中同日本鬼子都敢拼,難道還怕共產黨不成”。

過鐵橋時,為免擁擠,第63軍主動要求到窯灣另尋渡口,同時為兵團做側背掩護。到了窯灣一看,沒有渡船,於是會游泳的就先行泅渡,不料華野的葉飛縱隊快馬趕到,泅渡的大多被打死在河中,未及泅渡的只得在窯灣倉促佈防。

葉飛縱隊採取急襲戰法,集中榴彈炮、山炮等重武器進行攻擊,經兩天兩夜激戰,終將63軍予以全殲,軍長劉章負傷後自殺。

淮海戰役正式打響前的生死一戰,此人負傷後自殺:我非死不可呀!

(電影《大決戰2淮海戰役》)

劉章調升軍長不久,實際上是個替死鬼。在撤往窯灣前,他就知道凶多吉少,拉著同仁的手傷心地說:“我們要永別了……我非死不可呀!”

黃兵團中,64軍第一個得以過河,並在碾莊東端佔領陣地,為的就是策應63軍過來,可是左等右等不來,後來才知道這支同鄉部隊已被消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