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九一八”丨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又是一年“九一八”

87年前的今天

“九一八”事变爆发

中华大地从此山河破碎

14年艰苦抗战就此开始

纪念“九一八”丨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面对日军的侵略和暴行

无数先烈的奋起反抗

才换来我们如今和平幸福的生活

关于“九一八”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你都了解多少呢?

充满战火硝烟的历史↓↓↓

纪念“九一八”丨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九一八”事变再回眸

纪念“九一八”丨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九一八”事变当晚,被日军炮火摧毁的中国军队营房)

1931年9月18日晚上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第三中队所属的河本末守中尉率其部下,经过长时间密谋和精心策划,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南满铁路,栽赃嫁祸于中国守军。以此为借口,日本关东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烈攻击,炮轰沈阳北大营和兵工厂,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这些人这些事不容忘记

他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电告东北军:“日军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东北军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奋起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来自辽宁盘山的王铁汉就违抗“不抵抗”的命令打响了抗日第一枪。据史料记载,“九一八”时北大营是王以哲第7旅驻地,王铁汉时任620团团长。

纪念“九一八”丨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王铁汉)

王铁汉曾说起,当时旅长王以哲因参加水灾赈济,不住在营房。日本人进攻北大营时,上面不断传来“不许抵抗”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对进入营房的日军,任何人不准开枪还击,谁惹事,谁负责。”

于是,一场没有抵抗的屠杀开始了。据史料记载,日本兵一开始都是用刺刀扎,东北军士兵赤手空拳,被扎死的很多,钻到床下的士兵都被机关枪扫射而死。

为了带领兄弟们突围,王铁汉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命620团士兵待日军一走近就开火。

他是“九一八”主动抗日殉国第一人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许,日军炮轰北大营,时年25岁的张学良卫队旅的连长张占元带领部队利用黑夜通过乱石山火车站南方的道口转移,在行至距铁路路基百米时,遭遇到早已埋伏好的日军。由于接到不许抵抗的命令,部队本该绕开敌人撤退,但张占元却奋然选择了主动进攻。

作为张占元的部下,曾任张学良卫队旅二团二营五连排长的赵明义回忆道:“我们连长张占元,令同我走在前头,绕过敌军的阵地向西走,张占元对我说铁路上的敌军不多,我们攻击他!随即张占元即带头率部向敌人猛冲,距敌百米时,日军发现铁路西侧由我军攻击其背后,我们连排长同时负伤,只得放弃进攻撤出战斗。当退出20里外的阿吉堡时,张占元因伤势严重不及抢救死去。”

他由此成为在“九一八”事变中,第一个主动抗击侵华日军而英勇殉国的中国军人。

纪念“九一八”丨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张占元)

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诞生

1931年9月19日,在沈阳皇寺路福安里3号,作为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所在地,这里发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

纪念“九一八”丨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沈阳皇寺路福安里)

在《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以及之后一系列宣言的带动下,东北民众的抗日热情被点燃了。

这首歌未出版就传唱全国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锦绣河山沦陷敌手。东北军官兵,东北百姓,携妻带子被迫流亡关内。在西安,张寒晖耳闻目睹了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他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听他们控诉“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听他们对失去故乡、亲人的思恋。以此创作出《松花江上》的歌词,并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为素材,写成《松花江上》的曲调。

它还没有出版时,就已在民众及东北军中传唱,而且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它不仅唱出3000万东北同胞悲惨遭遇和悲愤之情,更唱出了全国军民一触即发的抗战呼号。

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松花江上》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

纪念“九一八”丨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武装工农群众,联合一切爱国力量,抵抗日本侵略者。东北各地陆续建立起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后来发展成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继而发展成为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中国抗日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

纪念“九一八”丨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1939年杨靖宇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他率部队转战于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

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当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

英雄赵一曼:铁骨柔情民族魂

纪念“九一八”丨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1935年秋,赵一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1月间,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

为了得到口供,日军将她送进医院监护治疗。在医院里,她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争取看护和看守人员。1936年6月28日,在看护和看守帮助下逃出医院。6月30日晨,被追敌再度捉捕,受到更加残酷的刑讯。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

赵尚志:宁死不屈,惨遭杀害

纪念“九一八”丨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赵尚志,1936年1月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同年8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率部对敌人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他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痛斥敌人。

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赵尚志的头颅,运到长春庆功,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赵尚志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

八女投江: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纪念“九一八”丨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1938年10月上旬,部队经过长途行军抵达牡丹江下游支流乌斯浑河西岸,日伪军千余人乘夜来袭。

为掩护大部队突围,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一齐向日伪军开火。在背水作战至弹尽援绝的情况下,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波涛滚滚的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历史刻骨铭心,永远不能忘记。战火的硝烟在历史的潮水中渐渐退去,然而国家的耻辱和教训却在残历碑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昭昭前事,累累弹痕,仿佛在警醒着后人:时刻保持警惕,血的教训不能忘却!

纪念“九一八”丨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与往年一样,2018辽宁沈阳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定于9月18日9点18分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每到“九一八”,尖厉的警报声都会在中华儿女心头响起,久久回荡。这是历史的回声,也是和平的呼声。

声声警报,是一个民族珍视和平的郑重诺言。百年风云变幻,中华民族更明白“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道理,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铭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开创和平未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对历史最大的尊重,莫过于拂去一切妄图遮蔽历史真相的灰尘,让历史之镜照亮和平之路。

今天,民族发展日新月异,国家面貌焕然一新。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依然任重道远。居安思危,勿忘国耻,丈夫矢志,为复国兴。今天我们敲响警钟,是对中华民族血泪记忆的理性追溯,是对英雄烈士捐躯报国的深切缅怀。让我们从记忆的悲鸣中获得警醒,从历史的回响中汲取力量,面向未来,砥砺前行!

勿忘国耻,勿忘国殇,吾辈自强!

向抗日英雄先烈,致敬!

向历经磨难的中国人民,致敬!

向砥砺前行的中国,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