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俞鐵成:勇猛精進的「佛系」投資人

來源 | 陸家嘴雜誌

作者 | 李詩晨

專訪俞鐵成:勇猛精進的“佛系”投資人

俞鐵成個頭高、步速快、語速也很快,觀點清晰,語氣堅定,給人一種充滿活力的印象。談到資源浪費和環境問題,他憂心忡忡;面對行業內令人不甚滿意的現狀,他面目嚴肅地批判;而提到正在鑽研的佛學時,俞鐵成又充滿敬畏。

目標清晰,不追熱點

“比特幣、共享經濟、鋰電池、新能源汽車等這些熱點我不會去追,我現在喜歡投既有社會公德又有經濟價值的企業。”凱石資本的管理合夥人俞鐵成最近正在環保再生領域佈局,“現在人們都很懶,經常叫外賣,每份外賣至少一個塑料盒,由此長期產生的汙染很可能讓我們自取滅亡。”談起競爭激烈、發展如火如荼的外賣產業,俞鐵成語氣中有無法掩飾的憂慮。

有環保組織的最新調研顯示,各大網絡訂餐平臺一天的訂餐量至少消耗6000萬個餐盒和塑料袋,聯合國環境署發佈的2018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就是對抗一次性塑料汙染。在俞鐵成看來,互聯網公司做外賣無可厚非,但是解決汙染問題的社會責任需要有人承擔,他願意做這個幫助環保再生企業的投資人。

俞鐵成最近在關注一家做水溶性薄膜的企業,用該薄膜做的洗衣袋可以有效避免醫院醫生和病人衣服在清洗過程中交叉感染。這家企業的產品出口到非洲、南美等眾多經濟不發達的國家,但是國內大部分收入過十億的三甲醫院竟然因為每年可能增加一百萬人民幣的成本而不願使用。“企業老闆說起這個境況眼含熱淚”,俞鐵成也難掩失落,“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關注的企業,長線來看一定有價值”。

現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火熱,新造車企業層出不窮。而俞鐵成反其道而行之,不投資整車和鋰電池,反而去研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的鋰電池回收、鋁部件回收和廢舊輪胎再生技術。“現在全國各地政府都瘋狂引進各類新能源汽車和鋰電池項目,我彷彿又看到了10年前,全國各地大幹光伏風電,擔心那樣的悲劇再度上演。因此我們會關心鋰電池及廢舊輪胎的回收領域,為即將到來的行業產能過剩未雨綢繆”。凱石資本為此儲備了十多個環保再生領域的優質項目,籌備發行一支專業的環保再生產業投資基金。

自2015年加入凱石資本,俞鐵成的團隊一直堅持“不追逐熱點”的投資理念,希望把凱石資本打造成一個精品的、有社會責任心的投資機構,不盲目追求大規模,而是向中國頂尖家族PE管理機構發展。

“有什麼樣的LP就有什麼樣的投資風格,這也是我們選擇與大家族和大機構合作的原因。我們願意根據不同大家族的專注產業領域和投資階段定製‘1GP+1LP’的股權投資基金並精耕細作,目前已經成功和國內三大家族落地了三支基金,投了多個項目,得到這些家族掌門人高度認同。”

對於公司的成績,這個耿直的投資人也大方讚許。

俞鐵成另一個投資特點是針對行業連鎖佈局,並不大面積鋪開。凱石重點投資的領域包括物流、大健康、印刷包裝、高端製造和環保等。比如現在他專注於環保再生領域,於是過去一年的時間內橫掃再生塑料、鋰電池回收、廢舊輪胎回收、鍊鋼廠爐渣回收等領域的優秀企業。俞鐵成認為,基金的規模應根據核心合夥人的數量慢慢擴張,因為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要對投資人和被投企業負責,他希望拿出一半的精力放在項目的投後管理上。

三年來,凱石資本已經投資了近30個項目,雖然數量不是很多,但幾乎每一個企業都是中國該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單筆投資金額從1000萬起步,最大的一個項目,傳化物流,投了近10億。

在2008年正式轉型成為投資人之前,俞鐵成已專注於併購投行業務超過十年。冷眼旁觀,他見過併購市場的太多風雨,“中國式併購熱潮”襲來、泡沫破滅、買殼狂人灰飛煙滅……習慣於跟風、野蠻掠奪式的併購基礎薄弱,缺乏清晰的產業戰略,都是俞鐵成眼中企業併購重組的大忌。

“併購必須要有清晰的目的,你要收購的是什麼?廠房、設備、技術、人才、銷售渠道、專利還是某個特殊的原材料供應途徑?你必須要想清楚,想不清楚就不要做。”

投企業就像談戀愛

如何能選中好的賽道並從中挑出優秀的賽手?巴菲特選擇投資標的時最看重的一個特徵是“有不可替代的優秀管理層”。

俞鐵成選擇投資對象時,最看重的也是企業家的個人素質。“10年前,我投不投一個企業,評估帶頭老大佔的權重是40%,後來這一權重慢慢上升,現在可能佔了70%”。凱石資本曾投資過一家廢棄塑料回收加工企業,這位企業家在這個需要恆心和耐心的傳統行業中心無旁騖,踏踏實實地做到了8000萬元的年利潤。

投資就是投人,俞鐵成會從企業家的人品、性格、為人處世的細節等360度地觀察。他開玩笑地總結了一句:“投資就是看面相,面相能反映老闆很多內在特徵,比如是否善良正直、心胸開闊及高情商等。”

雖然總結出來一套規律,但是俞鐵成真正投人的時候,還是憑感覺。最讓他印象深刻的企業家是拉夏貝爾女裝的創始人邢加興。10年前俞鐵成被他“只做直營店”的志向和要做“中國ZARA”的堅持和專注打動,成為了當時只有300家門店的拉夏貝爾的最早投資人之一。這位個頭和學歷都不高的“打工仔”邢加興盡管不起眼,但是他以好學、正直、質樸、低調的企業家精神帶領拉夏貝爾擁有了近萬家直營店,於2017年在A股上市。

“我有時和一些企業家聊天,突然心裡就會有個聲音冒出來,要不要投,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和談戀愛是一樣的“,俞鐵成笑道。他平均每年要看3000個商業計劃書,和300個企業家面對面交流,最終可能拍板投10個,3000箇中選10個,除了緣分也許真的沒有什麼理由可講。

“人和人相遇擦出火花,都是老天安排好的。”確定“戀愛關係”後,俞鐵成對待被投企業的態度也是“男友力十足”:“我們不管投多投少,哪怕就一點點股份都會掏心掏肺去幫企業家,我們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企業家有困難了,有時半夜打電話找我傾訴,跟我說完他就好過一點。”

成功難得,失敗珍貴

越來越多投資人為自己打上“投出了獨角獸”的名頭,俞鐵成對這個現象不太滿意。

“現在一些基金喜歡追漲跟風,專門在企業已經估值過10億美元成為獨角獸後追加進去,然後宣傳投了多少獨角獸項目……這種投資不代表你有眼光。只有在企業成長初期或者二、三億美元估值以下的時候投進去然後等這些企業成長為獨角獸,這種投資才能看出真正的投資水平”,俞鐵成直言直語。

2009年,俞鐵成任總裁的道傑資本A輪投資了估值1億人民幣的“驢媽媽旅遊網”,如今其已成為中國旅遊互聯網領域的獨角獸。俞鐵成還用心挖掘大數據領域的投資機會,連續三輪投資手機應用推送服務商“每日互動”(個推),該公司也已成為中國大數據領域著名的獨角獸企業。“拉夏貝爾”也是一樣,俞鐵成在2007年投資時它的估值不到1億人民幣,現每年淨利潤就近5億。

8年前,俞鐵成還通過產業鏈投資思路從網上找到國內一個有技術懂市場的企業家,和其共同發起組建了註冊資本5000萬元的某新能源科技公司,著力開發中國的光伏電站市場。目前該公司已成為資產過百億的中國最大的民營光伏電站投資運營集團之一。

談到這些成功的企業,俞鐵成並沒有露出所謂“投出多個獨角獸”的得意神情,或者說是有意避開這頂人人慾戴的王冠。

有過教科書般的成功案例,投資失敗也是在所難免。6年前,成功投資了光伏能源後,俞鐵成便又投資了一個風電配套製造業的企業。企業家拿到投資後盲目擴張,買土地、建廠房、升級設備、銀行貸款……然而市場沒有及時起來,鉅額財務費用和折舊壓垮了整個企業。這次失敗經歷讓俞鐵成印象深刻,畢竟“沒有經歷過一次刻骨銘心的慘敗的投資案例,就不是一個成熟的投資人”。

藝術與工作相輔相成

俞鐵成每年平均閱讀3000個項目計劃書,同時熱愛旅遊、攝影、書法、竹簫、文玩、高爾夫球等,最近又在研習佛學。俞鐵成喜歡自學,這樣沒有壓力可以控制節奏,也能隨心鑽研自己喜愛的方向。他認為藝術之間是相通的,而藝術與工作之間更是相輔相成:“生活中有藝術,你就知道你不是單純為了錢活著,就會把錢看得淡一點,也學會如何控制節奏。”

這些愛好除了是俞鐵成的精神寄託,對工作也是錦上添花。“驢媽媽的老闆喜歡打乒乓球,當年我們第一次見面時就在他辦公室的乒乓球桌打球,打出感覺來了。一個企業老闆即使從沒見過面,一場高爾夫球打下來這個老闆的基本性格特點和人品都可以通過許多球場上的細節展現出來。”

儘可能多地培養愛好使俞鐵成與任何人都能“講講道理出來”。比如沉香到底是越南的好還是印尼的好;黑茶是陝西還是湖南的更好;海黃與越黃有什麼區別……越來越多老闆的辦公室都不像辦公室,而是藝術品收藏館,俞鐵成看到他(她)收藏什麼,就能跟他(她)聊什麼。雙方都覺得找到了知音,談生意自然是順水推舟。

因為愛好廣泛,俞鐵成還曾被稱為最“文青”的投資人。

提到這個常常被不懷好意地曲解的詞,俞鐵成神態自若:“保持書生本色,這不是一個貶義詞。當下就該保持一份書生意氣的初心,不要完全被物慾所汙染。”提到書生意氣,俞鐵成對校園也有著深深的眷戀:“華東師大有上海最美麗的校園,麗娃河畔畢業的學生不管從什麼專業畢業,從商後骨子裡仍帶著幾份詩意和浪漫。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畢業於中文系,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畢業於歷史系,驢媽媽旅遊網董事長洪清華畢業於體育系……雖然我學的是國際金融,但在讀書時還在校報上發表過幾首現代詩。”

維持“書生氣”的俞鐵成本就有一股清高,最近更是受到佛學的影響:“緣起性空,因緣相報。以前的各種機緣會為將來創造很多果。知道了這個,我們就會心存敬畏。多行善就會有好的結果,雖不知是什麼時候,但是要相信這一點。”說出這一席話時,俞鐵成雖西裝革履,而且剛剛對行業內不良現象發出了反對和批判的聲音,但忽然面目緩和下來,語氣也柔和了一些。

“我現在把佛教看成是一套哲學系統,其精髓在於“苦集滅道”。每時每刻,所有東西都在不斷運動,而世間一切最終都會消失,資本市場更是瞬息萬變。昨天哪家公司上市,今天哪個項目被斃掉,誰的估值漲了十倍,哪家的資金鍊斷了……做投資大起大落是常態,平和的心態重要且難得。”佛學給了俞鐵成塑造更強大的內心的契機:“明白這個,對一切都會看淡一點。”

“學佛之後,我發現躲在深山老林裡面修行不是最好的修行,而應在工作現實中怎樣盡你所能地為社會創造一些價值。一些純粹靠資本砸的項目,比如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這類比誰燒錢快而且‘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項目就沒有必要一窩蜂地參與,因為這嚴重加劇了社會公共資源的浪費,想想就很痛心。我寧願投資一些冷僻的同時具有巨大社會公益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項目。”

學佛之後,俞鐵成最為推崇《金剛經》,認為它“直指人心,斷一切苦”。在資本市場的風浪與深不可測的佛學中穿梭,這位投資人卻不是網絡流行語中對待一切都無所謂的“佛系”,而是面對資源浪費敢怒敢言,投資企業要“看面相”,生態佈局要看長遠發展。

面對這樣的自己,俞鐵成用《無量壽經》中的一句話自我勉勵:“勇猛精進,志願無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