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後的我們,聽歐陽修的話吧

2018年9月8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天氣漸漸轉涼。中國細心而聰明的古人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這是說,到了白露時分,鴻雁等候鳥要向南方飛去避寒,百鳥開始貯存糧食準備過冬了。

千年後的我們,聽歐陽修的話吧

劉禹錫寫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這種情節影響了中國大部分文人墨客,關於秋景、秋色、秋風、秋愁的詩詞更是比比皆是。曹雪芹筆下林黛玉所作的《秋窗風雨夕》只有二十句,但詩中用了十五個“秋”字,著力渲染秋天肅殺、悽苦的氣氛。

千年後的我們,聽歐陽修的話吧

今天和大家分享歐陽修的《秋聲賦》,此賦雖然也是悲秋題材,但是作者卻提出:“人事的憂愁勞苦卻更甚於秋天本身的肅殺之氣”。原文中倒數第二段: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歐陽修清楚的告訴我們:草木是無情之物,有衰敗零落的時候。人也是動物,在萬物中最有靈性,無窮盡的憂愁煎熬著人們心緒、各種瑣碎煩惱的事情勞累著身體。只要內心被外物觸動,一定會消耗他的精氣神。更何況經常思考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憂慮著自己智慧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樣下去自然會使本來紅潤的面色變得蒼老,烏黑的頭髮變得花白。人的身體都不是金石所作,何必像那些草木一樣去爭一時的繁榮茂盛呢?人們應該仔細去想想到底是誰給自己帶來這麼多的摧殘和煩惱,又何必去怨恨這秋聲呢?

千年後的我們,聽歐陽修的話吧

《秋聲賦》創作於公元1059年,當時歐陽修已經五十多歲了。多年的政治鬥爭讓他更加看清世事的複雜和無常,逐漸淡薄名利。他回首往事,對比國家的現狀,產生了鬱悶的心情,所以有感而發,秋天的到來觸動了他心中敏感的地方,《秋聲賦》應運而生,也有人說此賦顯示出賦歐陽修消極的一面。

千年後的我們,聽歐陽修的話吧

如今過了近千年,早已遠離當時的創作背景。個人覺得歐陽修這段話對懷揣各種煩惱的現代人很有幫助。很多人覺得經常悶悶不樂、憂慮不斷;女生又多害怕衰老,所以聽歐陽修的話吧,少去做“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的事情。一顆心一時間又能安放多少情緒呢?何況有的人心是玻璃做的,一碰就碎,更要遠離和你無關的事情,少去被雞毛蒜皮打擾、少去自尋煩惱,擁有一顆安寧的心才能有安穩的人生,寧靜才能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