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商戶「雙十一」狂歡背後:這些「金主」在提供融資支持

电商商户“双十一”狂欢背后:这些“金主”在提供融资支持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涵始於2009年的“雙十一”購物節,迎來了它的第十個年頭。

對於電商平臺上的商家來說,更是他們一年中最為忙碌的時間段。為了能趕上3分鐘銷量破百億元的速度,電商商家們在商品、資金、物流儲備問題上下了不少功夫。記者獲悉,每年的7、8月,各大電商平臺以及上下游產業鏈就已經進入備戰“雙十一”狀態,組織生產、備貨等則會出現大量資金需求。

在緊張備貨的前期,電商商家們的資金實力如何?自有資金短缺的話,他們更傾向於哪些融資渠道?經濟觀察報採訪入駐幾大電商平臺的商家和線下實體店發現,銀行貸款、電商平臺線上融資無疑成為了這場狂歡背後最可靠的“金主”。據記者採訪的不同領域的電商發現,今年“雙十一”金融平臺瘋狂發力,提供較往年更為優惠的服務模式。同時,他們感知到了消費分層,經常性的“促銷疲勞”、碎片化零售讓消費者逐漸迴歸理性。

背後的“金主”

電商小微企業一般具有經營週轉短頻快的特點,該類客戶亟需補充短期流動資金的迫切需求讓電商平臺的金融服務“風生水起”。為圖方便,大部分電商商家直接從“蘇寧系”、“阿里系”融資。“做電商這一行,常常面臨著墊資備貨、大促節點上線營銷活動和投放廣告問題。在以前,公司由於資金問題會在備貨規模、促銷活動上跟不上,導致營業收入上不去,各項成本攤銷下來,相當於白做,更別提做大市場了。”蘇寧開放平臺上入駐的C店商戶天環雲負責人曹先生說,電商小微企業在傳統銀行融資難,手續繁瑣,不僅審批週期長、額度低,還常常需要辦理固定資產抵押。因為方便省心,曹先生被蘇寧金融旗下的信速融產品給“圈粉”。

除此之外,記者從“阿里系”的網商銀行獲得數據顯示,以天貓商家為例,對接電商們的貸款數較去年提升50%,為此提供的備戰資金同比提升近50%,投入3000萬補貼降低融資成本,部分產品給到商家最低8.5折的利率折扣。“為了能增大銷售量,這次雙十一備貨,前後貸款了60多萬,預計今年銷售增長在40%以上”。在江西做蜂蜜養殖的賴先生告訴記者,從2012年開始使用網商貸,用作日常資金週轉和擴大經營,大概用了200筆。

不過,同時擁有實體店且信用良好的老闆更喜歡“走”銀行渠道,貸款不是大問題。做服飾的實體店老闆賈女士告訴記者:“我有實體店,房子和車子都可以抵押,所以從銀行借錢比較方便,貸款利率也還可以。”“預計今年‘雙十一’銷量能翻好幾倍”,代理廚房類商品的南京易佰購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紹榮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經過多年的資金積累,我們自有資金基本能保證流動性。如果需要融資除了代理品牌商有些支持外,我們會在政府支持下向銀行融資,總歸利息上有優惠,手續會簡單多。”“喜歡到銀行週轉一下,我們店好就好在不拖款”,一家專做線上服務的電商上海富升傢俱公司法人俞女士向記者介紹:“我用店鋪、流水做抵押能在淘寶後臺貸70-100萬元,一萬元本金還款利率在4.33%,但不是用的特別多。這次向浙商銀行信用通借貸80萬元,利率算下來更划算,年化低至少2%,而且給你的額度是用多少還多少利息,我更喜歡去向銀行借貸,有保障。”

華東地區一位股份行做信貸業務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實際上,近年來很多銀行針對電商商家推出定製產品,線上申請、放款、隨借隨還、按日計息、大數據授信等,除了資金成本更低,銀行電商貸對優質客戶的貸款額度也更高。

在這次狂歡中,有人歡喜有人愁。“愁苦”的是電商貸款中介,隨著P2P倒下,曾經做過貸款中介的方某回憶說:“非銀機構做電商貸,大都以純線上模式推出。電商貸壞賬率高,很多公司都不做了。一些小的網店商家的數據很難分析,業務不好。又有了P2P這檔子事,對我們印象都不是很好。”因為行情不好,現在他轉行專做房抵貸項目。

“促銷疲勞”

除了電商商家們在資金、貨物上依舊卯足勁準備大幹一場外,這場“雙十一”的消費盛宴與往年略顯不同。作為對消費者需求體會更靈敏的電商商家們,他們認為消費更多趨向分層,長週期的“促銷疲勞”、碎片化零售讓消費者回歸理性。

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7.43萬億元,同比增長9.3%,儘管居民仍存在消費提質的需求,但在宏觀經濟、收入增速趨緩和外部槓桿整頓的衝擊下,消費總量持續面臨下行壓力。

僅僅看方便麵、榨菜、低端白酒的銷售量上升,就得出消費降級的結論過於刻舟求劍。上述做傢俱生意的俞女士覺得今年“雙十一”消費的層級更突顯。她告訴記者:“往年密度板(代替實木板,價格便宜)銷量並不高,但今年密度板前期訂購量大遠超以往。實木類產品依舊是熱銷,但是密度板又受歡迎,感覺到了客戶消費的層級不斷被拉開。”

母嬰產品一直是“雙十一”備受關注的領域。“我們這種有很大線下基礎的電商,一般問題不大,母嬰用品都是生活消耗品,加上之前二胎政策,產銷量沒問題。”一家專門自主打造做母嬰電商平臺人士告訴記者:“我們每個月都有活動,刺激消費,已經造成促銷疲累,用戶都差不多知道套路。這種方式讓消費者多少有點麻木,反而感覺母嬰店不靠雙十一。”

值得注意的是,碎片化零售讓消費者回歸理性。南京易佰購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紹榮向記者坦承,“經過長久的競爭,做電商平臺的小魚該出局的已經出局。這兩年零售碎片化更加明顯,而且促銷週期越來越長。像淘寶‘雙十一’活動從10月20日就開始預售,從最早的一天時間變更到戰線更長期的零售風暴,帶來的是消費越來越理性的局面。”

“往年雙十一銷量基本是前一年的翻倍,但從今年的前期預售情況看,比去年多一點,差不多持平。”一位在美妝類的代運營公司上班的張小姐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