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⑥—两任阁揆:严嵩倒台与徐阶蜕变

读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⑥—两任阁揆:严嵩倒台与徐阶蜕变

在《大明王朝1566》中,严嵩父子倒了,内阁又迎来了徐阶父子,和当年一样,徐阶担任了内阁首辅,他儿子徐璠跟当年的严世蕃一样担任工部侍郎且入阁。

读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⑥—两任阁揆:严嵩倒台与徐阶蜕变

父子同在内阁,本应是多大的荣宠,但徐阶跟严嵩一样,都是那么的谨慎小心,如履薄冰。跟当年严嵩一样,一切顺着皇帝的意思来办事,在皇帝的专横与同僚的报怨之间维持平衡,无论受了哪边的气都会拿儿子当出气筒。除了不像严嵩那样对付百官之外,其他的方面简直是当年严嵩的翻版。连自己的家人亲戚在原籍打着他的旗号横行乡里,也跟当年的严嵩如出一辙。

其实,徐阶跟严嵩都明白,皇帝让他的儿子入阁与其说是荣宠,倒不如说是皇帝的权术。所谓的内阁首辅不过是皇帝的挡箭牌而已,但这个挡箭牌又不能轻易地扔掉,那就给这个挡箭牌再找个挡箭牌,在必要的时候替他老爹受过。

读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⑥—两任阁揆:严嵩倒台与徐阶蜕变

严嵩在朝时,虽然充当皇帝的挡箭牌,但还是得万分小心。有些不便说的话,可以经儿子的口说出,有些不便做的事,可以让儿子去办,而自己却乐得充当好人。但是,这样的安排却助长了严世蕃的胆大妄为。像毁堤淹田这样的多起恶性事件,都是严世蕃授意所为。严嵩的那句“我大明朝能呼风唤雨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皇上,能遮风挡雨的也已经有一个人,那就是我”,当然是说给严世蕃听的,其实也是说给皇帝听的。严世蕃等人所为即使没有严嵩的支持和授意,也离不开这种朝局的纵容。严嵩在朝,纵有跋扈之处,但也有许多国士经他之手提拔。而世藩却不学他好的那一面,恶贯满盈,严嵩只是倒台,而世藩却丢了性命。

读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⑥—两任阁揆:严嵩倒台与徐阶蜕变

殷鉴不远。大明朝的内阁由姓严改姓徐了,且与当年一样,父子同在工部,为皇帝修宫造殿是最是两头受气的事儿,落在了他们头上。当年是严世蕃逼着内阁和户部批准自己工部拟的票,如今是徐璠吼着让内阁和户部给自己工部拨钱。当年,严嵩在内阁小心翼翼的辅政,而自己的儿子和亲信已经在外面无法无天了。而今天,当徐阶在内阁如履薄冰的时候,他的家人亲戚已在原籍兼并土地巧取豪夺了。徐阶当年为次辅时固然也是小心做事,但身为清流领袖和裕王师傅的他,何至于跟严嵩一样了?!

我只想说,有很多东西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