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兩首梅花詩,一首最經典入選教科書,另外一首卻鮮為人知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的宰相,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一生寫詩一千餘首,當時的北宋詩壇流行華麗辭藻,許多作品誇誇其談而言辭空洞,王安石卻一反常態,他的文風簡練精悍,一語中的,側重於敘事與說理,是一位非常有特色的文學大師。

王安石的兩首梅花詩,一首最經典入選教科書,另外一首卻鮮為人知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王安石的兩首梅花詩。這兩首詩中的一首非常有名,幾乎成為王安石的代表之作,更是入選了教科書,被廣為傳頌,而另外一首,是王安石為摯友吳顯道所寫的五首組詩中的一首。知道的人卻不多。

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這便是王安石最膾炙人口的一首梅花詩,成詩於王安石的晚年時期,是王安石被罷免丞相之後的退隱之作,事業上接二連三的打擊並沒有令詩人心灰意冷,相反,他用梅花的品性來暗喻自己的執著與高潔。

詩的第一聯不過十個字,寥寥數語卻將惡劣的環境刻畫的極為傳神。“牆角”的淒涼,“寒”的刺骨,但梅花卻傲然開放。這也正是詩人決不妥協的精神寫照。

在第二聯,作者將這樣的情感再度昇華了,不僅要開,還要開的花香襲人,與毫無生機的雪區分開來。儘管這香是“暗”的,但卻在天寒地凍中頑強的存在著。

王安石的兩首梅花詩,一首最經典入選教科書,另外一首卻鮮為人知

王安石不僅是一位詩人,還是一位改革家,他的熙寧變法,雖然最終失敗,但卻是詩人改善國家面貌的一次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王安石寫下了這首梅花詩,來表達自己的理想與信念。而另外一首,雖不出名,卻也格外有意趣。

梅花

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

唯有春風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

這是一首典型的集句詩,是當時非常流行的一種文體,所謂集句詩,就是集合了前人的詩句所做。王安石的這首梅花,兩聯四句,分別來自於四位不同的作者,雖時代不同,但是在王安石的整合之下,卻是出乎意料的流暢,毫無堆砌牽強之意,也表達出了自身的真情實感。

王安石的兩首梅花詩,一首最經典入選教科書,另外一首卻鮮為人知

在第一聯,作者先發出了感慨:白玉堂前的梅花,到底是為誰凋零為誰開放呢?這樣孤零零的獨自開放,與作者當時的處境是非常吻合的,事業受挫,令王安石倍感惆悵,而摯友的“惺惺相惜”,卻又讓王安石心生雀躍。全詩表達了作者自身處境的艱難,更表達了對知己好友的感激與信賴。雖為化用,卻是情深意切,令人回味無窮。

這兩首各有千秋的梅花詩,你更喜歡哪一首?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